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文學 張恨水 金粉世家 魯迅 小說 老張在路上 2018-12-03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文:老張在路上

01

在20世紀前半頁的中國文壇,有一個被稱為“民國第一寫手”、“中國的大仲馬”,他就是張恨水。

關於“恨水”這個名字的由來,坊間曾傳說他因為戀上女作家謝冰心,而冰心卻是流水有意落花無情,所以張一氣,就起筆名為“恨水”。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事實並非如此。早年時期,張恨水到小報工作閒暇之時,時常寫詩。他給報紙投寄詩稿時,得署上名字,他想到父親的教導,詩文小說之道,是雕蟲之技,茶餘飯後的消遣品,所以他不想署上心遠這個名字。此時,張恨水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紛揚凋落的桂花,以及他喜歡的李煜的那闕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想起自己事業無成,命運多舛,世態冷熱。因此張恨水在自己的文章署名上,寫上了“恨水”這個筆名。

張恨水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最走紅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小說風靡全國,傾倒無數男女。

在那個時代,上至大學教授,下至販夫走卒,都是他的忠實粉絲,就算你沒看過他的書,也一定知道他的名字。甚至在市井中,他就是作家的代名詞,你可以不知道魯迅,不知道胡適,但一定知道張恨水,老舍曾說:“他(張恨水)是國內惟一的婦孺皆知的作家。”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劇照)

有“教授的教授”之稱的陳寅恪,在西南聯大時,雙目失明,又身染重病,但仍然讓朋友去圖書館借來張恨水的書,天天給他念,成為當時一大新聞。

魯迅的母親也是張恨水的忠實粉絲,每次張恨水出了新書,她都會讓兒子去買一本,魯迅這個同樣名滿天下的大作家給母親寫信說:“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三日前曾買《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張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書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過,不知內容如何也……”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02

張恨水本名張心遠,祖籍安徽,1895年生於江西廣信。張恨水出生在武將之家,其祖父曾經做過參將,“生而魁梧有力,十四齡能揮百斤巨石”。父親張鈺是小官吏,少年時的張恨水一直隨父親在江西生活。

1912年,因為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張恨水隨母親回到潛山,同年底考入蘇州蒙藏墾殖學校。

1913年9,由於墾殖學樣被迫解散,輟學後的張恨水開始自謀生路。

1914年,19歲的張恨水到漢口投靠在報館工作的本家叔伯張犀草,開始媒體生涯,筆名“恨水”。

1919年秋,張恨水來到北京,準備一邊工作,一邊報考北京大學。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據《憶父親張恨水先生》一書介紹,張恨水初到北京“住進了懷寧會館,不久又搬往潛山會館”。 潛山是張恨水的老家,他在潛山會館一住就是4年。在這期間,王夫三介紹張恨水做了上海《時事新報》駐京記者秦墨哂的助手,每月能得10元薪水。不久張恨水又兼職當了《益世報》助理編輯,月薪30元。這樣張恨水每月便有了40元的收入,基本上可以衣食無憂了,但他白天為《時事新報》工作,晚上為《益世報》值夜班,幾乎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能抽空去北大旁聽,考大學的事也就無從談起了。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劇照)

1924年,張恨水的老東家成舍我離開《益世報》,在北京創辦了《世界晚報》。成舍我邀請張恨水擔任《世界晚報》“夜光”副刊主筆,並撰寫小說在晚 報連載。

從1924年4月12日起,張恨水的長篇小說《春明外史》在《世界晚報》連載,獲得讀者的青睞。《春明外史》在晚報連載完畢後,好評如潮,很快便出版了單行本,張恨水也由此一舉成名。

1925年2月,成舍我又在北京創辦了另外一份報紙《世界日報》,副刊主筆仍由張恨水擔任,其長篇小說《新斬鬼傳》《金粉世家》也相繼在《世界日報》“明珠”副刊連載。

1930年,張恨水辭去了《世界晚報》和《世界日報》副刊主筆,專事寫作。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張恨水成名後,那些新文學作家們對張恨水不以為然,認為他屬鴛鴦蝴蝶派。

對於批評,張恨水從不迴應,他曾說:“不反駁,不說話,並不是我怯懦,也不是我過分容忍……只要書在,書就會說話,它說的話,就是最好的答覆!”

抗戰爆發後,張恨水加入民營《新民報》,為留住張恨水,報社贈與他股份。

《新民報》與《新華日報》有合作,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便首發在《新民報》上。張恨水寫出《八十一夢》《魍魎世界》《巴山夜雨》等配合左翼,得到周恩來表揚。

1967年2月15日,張恨水因病去世。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03

張恨水筆下有無數的痴男怨女,而他本人的情感婚姻經歷也足足可以寫一大本小說。

1913年,18歲的張恨水有了第一段婚姻。

他的第一任妻子妻子徐文淑,原名徐大毛,其父為私塾先生,但徐並不識字。張恨水的父親張鈺亡故後,張恨水不得不中斷學業,返回老家。困守鄉野的他仍然做著求學夢,但母親為了拴住兒子的心,就給18歲的張恨水找個媳婦。

張恨水不願意違抗母親的命令。他提出一個要求,想在訂婚前看看未來這個老婆長啥樣,提前瞭解下情況。

這個要求不過分,母親和親家都同意了。他與這位姑娘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徐家牌樓下,這位姑娘氣質優雅、秀美端莊、總體滿意。

張恨水答應了這門親事,只是沒有想到他被騙了。結婚當日,賓客散盡,張恨水掀開這位優雅的新娘的蓋頭時,他整個人懵了。洞房中出現在張恨水面前的徐大毛並非相親時的那個清秀女子,而是一個醜姑娘。正做著才子佳人夢的張恨水半晌說不出話來。新婚之夜,他竟跑到後山坡蹲了半宿。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中為胡秋霞)

掉包計竟然從小說裡搬到了現實中。

婚後,張恨水給徐大毛更名為徐文淑。但他們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僅僅維持了不久,轉過年,張恨水獨自外出,開始多年的漂泊。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1926年,徐文淑隨張家移居北京城,與丈夫團聚。而此時,張恨水另娶了一房太太胡秋霞。

徐文淑自己沒有孩子,心地善良的她拿胡秋霞的孩子當作親生孩子。1928年,胡秋霞生下長子張曉水,他是早產兒,接生婆臨時找不到,落地沒有哭。

徐文淑一看特別著急,把孩子摟進懷裡暖了好幾個鐘頭,張曉水終於哭出了第一聲。

所以,張曉水在晚年常唸叨:“我的命是大媽救的。”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抗戰前夕,徐文淑和婆母一道返回潛山,後又定居安慶。1958年,她外出寄信,中風跌倒在街頭,從此再也不曾站起身來。

臨終前,她留下遺言,將兩枚金戒指分別送給胡秋霞和張恨水的第三個妻子周南,以作紀念。

這是周南去世前一年,張恨水因周南要做手術,無法分身,張恨水交給長子張曉水700元錢,委派長子代為前往料理後事。

1989年,張家後人又為徐文淑立了一塊新墓碑,碑上刻有“張母徐老孺人文淑之墓”,後人的名字處落著“男曉水”。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04

張恨水的代表作《金粉世家》中,有個楚楚可憐的小憐,這位小憐的原型,便是張恨水的第二位夫人胡秋霞。

乳名招弟的胡秋霞幼年悽苦,大約14歲那年,她流落到北京石碑衚衕的習藝所學做糊紙盒一類的手工。

1923年的一天,習藝所的女工頭送給招弟幾張男人的照片,讓她選擇一位作為丈夫。招弟選中了一位臉兒圓圓、白白淨淨的讀書人,他就是張恨水。

漂亮而活潑的招弟,為張恨水寂寞冷清的旅居生活增添了歡樂。

張恨水給她改名為胡秋霞,並頗具寓意地在新房內懸掛起一副對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後來,張恨水寫有一部長篇小說《落霞孤鶩》,作為對這段生活的紀念。

張恨水與胡秋霞完婚到周南進入張家之前,是張恨水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期。這個時期,他不僅有像《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這樣的代表作問世,還相繼發表了《春明新史》、《青春之花》、《天上人間》、《銀漢雙星》等十餘部中長篇力作。有一兩年間,他甚至多管齊下,同時創作7部小說。沒有一個全力支持他的而他又真心喜歡的賢淑妻子,他恐怕很難有精力、有心情做到文思泉湧、創作豐收。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張恨水與周南)

胡秋霞只是粗通文墨,她與張恨水之間仍然缺少張恨水嚮往的那種才子佳人式的浪漫,張恨水很是失落。所以,當一位叫周淑雲的女中學生進入張恨水的生活時,他沒有拒絕。

周淑雲祖籍雲南,自幼隨父母生活在北京。1931年春天的一次遊藝會上,當張恨水作為觀眾見到舞臺上輕歌曼舞的周淑雲時,這個16歲的女孩子窈窕婀娜的身影,便再也揮之不去。

更為關鍵的是,周淑雲是張恨水的粉絲,她不在乎張恨水已經有了兩個才婆這個現實。

周淑雲這邊,遭到家裡的強烈反對,20歲的年齡差距,還有兩個老婆,怎麼可以?

周淑雲不管,堅決要嫁,最後家裡人看實在也管不了,就成全他們吧。

張家這邊也鬧翻了天,大太太徐文淑與世無爭,沒有意見。二太太胡秋霞不是徐文淑,並非逆來順受之人。1931年,對於張恨水和周淑雲關係的公開,她抑制不住怨憤,撕破臉大鬧了一番,甚至要求離婚。氣惱之下,她撕碎了從前拍攝的所有照片,尤其是與丈夫的合影,以至於今天找不到她更多的留影。

婆婆出面力勸,考慮到孩子,胡秋霞選擇了退讓。她招架不住親友的勸說安撫,更難捨年幼的子女。

只是此後,她常常借酒澆愁。晚年的胡秋霞雖然有兒孫相伴,但寂寞依舊,苦酒伴隨了她整個後半生。她指著嫋嫋的檀香清煙對女兒說:“那就是我的伴……”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05

1931年,周淑雲與張恨水舉辦了婚禮,張恨水從《詩經》中找個詞為她改名為周南。

新婚不久,周南頭戴別緻的白帽,腳蹬高跟時裝鞋,身披裘皮大衣,拍下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她留著齊額的劉海,回眸面對鏡頭,完全不像少婦,似一位弱質纖纖的美麗少女。張恨水始終把這張照片掛在臥室牆上,時不時看上一眼,直到周南去世多年後都沒有取下。

抗戰中,他們生活在重慶。在那個條件惡劣的戰爭歲月,張恨水筆下寫出了多達500萬字的文學作品。在《牛馬走》、《八十一夢》、《水滸新傳》、《傲霜花》等小說的背後,都站著周南這個纖弱的身影。

1946年,張恨水全家遷回北平,當時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時局不穩,張恨水將所有稿酬和版稅換成金條,委託金融界熟人保管經營,沒有想到這個傢伙在解放前夕突然攜款逃臺。

這事對張恨水打擊太大。1948年底,張恨水患上了半身不遂,喪失了寫作能力和記憶力,連妻子周南也不認識了。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右為張恨水)

張恨水生病後,胡秋霞一邊照顧幼女一邊與周南輪班護理丈夫。在這樣的悉心照料下,張恨水逐步康復。

可惜,周南一向瘦弱多病。1956年,她被檢查出患有癌症,動過兩次手術後,越發消瘦和憔悴。而張恨水終日守候在妻子床畔,不看書,也甚少言語。家人不理解為何夫婦二人永別之際仍默默相對,張恨水動情地告訴兒女們:“你們年輕人,不懂老年夫妻的感情。青年人,形影不離,有說不完的話。可是我和你母親不然,整天講不了幾句話,因為話已經多餘,交流不需要用語言表達。現在你母親躺在床上,我坐在這屋裡,她知道我在,我知道她在,就夠了。只要她還躺在床上,還有口氣,對我就是個莫大的安慰!”

1959年10月14日,周南在女兒的懷抱中,周南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周南死後,張恨水為妻子寫下了近百首悼亡詩,並常常獨自乘三輪車去往墓地,在墓前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

1967年2月15日,張恨水因病去世,終年72歲。

1982年4月29日,胡秋霞離開了人世。

張恨水的舊式婚姻:可以沒有愛,不能沒有情

張恨水與這3個女人的關係,後人實難以妄加評論。張恨水之孫張紀說:“作為張恨水的後人,我們不願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他更愛哪一個女人……(張恨水)思想上是‘半新半舊’,他的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中塑造的小說主人公大多也是半新半舊式的人物。那麼就請理解他的婚姻也是半新半舊式的吧,這隻能證明他的人性更豐滿、更仁慈,反映出他性格中溫情善良的一面。”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