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文物 博物館 建築 義淨 人民網旅遊 2017-06-10
西安博物院: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西安博物院位於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唐長安城”中軸線朱雀大街東側,於2007年5月18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2010年3月31日開始對公眾免費開放。全院總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築群、現代文物展館3部分組成,文物古蹟和現代建築、園林景觀交相輝映,在濃重的歷史神韻中湧動著現代氣息,體現出園林式博物館的獨特風貌。

主體建築博物館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錦秋創意設計,圓形玻璃大廳從方形臺座中拔地而起,體現了“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隱喻了新的歷史萌生於厚重的歷史積澱之意,展館建築面積1.6萬餘平方米,陳列面積5000餘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餘件,精品薈萃,演繹出古都歷史的萬千氣象。

唐皇家寺院“薦福寺”始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為長安三大佛經譯場之一。唐代高僧義淨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由印度取經歸來,於706年入薦福寺,並在此譯出了經、律、論佛教經典32部,108卷。

世界文化遺產“小雁塔”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是為存放高僧義淨迎取的佛教經卷而建,已有1300餘年歷史。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中國早期密簷式塔的典範之作,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鐘”即得名於此。

西安博物院現有藏品110742件(組),包括青銅器、玉器、金銀器、瓷器、石雕、碑刻、印章、陶器、三彩器、書畫、經冊、碑帖、珍善本書及雜器等,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0740件(組)。院藏古籍8000萬餘部,其中有37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藏品序列完整、品類齊全,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館內形成了基本陳列“古都西安”為主,專題陳列“寶相莊嚴——長安佛教造像藝術專題陳列”“天地之靈——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陳列”為輔,各類臨時展覽為拓展和延伸的陳列格局,突出展現周秦漢唐文明,多角度展示古都西安的文化魅力。

西安博物院開館到今已有10年,一直致力於為社會公眾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務,著力在公眾教育、陳列展覽、文物保護管理、遺產保護管理、學術研究、文化產業等方面,不斷拓展提升服務社會與公眾的能力。西安博物院已逐漸發展為西安地區標誌性的文化場所,並於2012年12月7日入選了“國家一級博物館”。2014年6月22日,西安博物院所在的小雁塔遺產點,成為新晉世界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的組成部分。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我們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責編:連品潔、劉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