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維摩詰所說經 世知東方讀書會 2019-07-21
"

今天來學習《了凡四訓》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字的重要,甚至反其道而為之。

【原文】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

今天來學習《了凡四訓》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字的重要,甚至反其道而為之。

【原文】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譯文】

《易經》上說:“上天的規律是虧損盈滿而增益謙虛的,大地的規律是改變盈滿而流向謙下的,鬼神是損害盈滿而福佑謙讓的,人的心理是厭惡盈滿而喜歡謙虛的。” 所以謙卦中的六爻都是吉利的。《尚書》上也講:“自滿就會遭受損害,謙虛就會受益。”我好幾次和許多人去參加考試,每次都看到貧寒的讀書人要考中的時候,臉上一定會發出一片謙和的光彩,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

"

今天來學習《了凡四訓》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字的重要,甚至反其道而為之。

【原文】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譯文】

《易經》上說:“上天的規律是虧損盈滿而增益謙虛的,大地的規律是改變盈滿而流向謙下的,鬼神是損害盈滿而福佑謙讓的,人的心理是厭惡盈滿而喜歡謙虛的。” 所以謙卦中的六爻都是吉利的。《尚書》上也講:“自滿就會遭受損害,謙虛就會受益。”我好幾次和許多人去參加考試,每次都看到貧寒的讀書人要考中的時候,臉上一定會發出一片謙和的光彩,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

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分享】

“盈”,就是滿,引申為高傲、自大、自負、自以為是、自我膨脹、剛愎自用等義,就是過高地評估了自己,過於放大了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業績。“謙”,有卑下、內斂、謙虛、謙讓、謙和等含義,就是時時覺察到自己能力、水平、業績和德行的虧欠和不足,時時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基督教七宗罪裡面第一大罪就是傲慢,佛家認為人性有五毒,即貪嗔痴慢疑,傲慢是五毒之一,可見東西方文明共同意識到了傲慢是人性裡的痼疾。

人為什麼會傲慢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傲慢的本質是自卑,越是自卑越要通過傲慢顯示自己的價值和存在。佛家的解釋更究竟一些,《唯識述記》上說,“煩惱障品類眾多,我執為根,生諸煩惱,若不執我,無煩惱故。”傲慢心的根源就是我執。什麼是我執?就是人執著於一個自我,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做法、學識、能力、地位、財富。有自我就有他人,就會產生對立,有對立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高低,有高低的分別,處於優勢地位的就容易傲慢。執著於自己的學識,就容易對自己的學識進行放大。實際上每個人所知所曉,相對於人類的智慧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更何況未必是究竟的學問,甚至是錯誤的。因為自己的學識不廣、眼界不寬、氣量狹小、無明愚痴而固守成見,產生傲慢,實際上是見識短、格局小、境界低的表現。

執著於自己的財富,就容易對自己的財富進行放大。實際上,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只是暫時的,財富的最大特點就是流動、易變。財富無根,只是世間幻相的一種,傲慢心生起,財富流走的時間也就不遠了。

執著於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容易產生自負和自卑兩種心態,對上容易生媚態和奴性,對下容易生漠視和輕慢。這種執著本身就藏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失去權力和地位,很多人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權力、地位也是不能恆久的,只是人生戲場上的行頭而已,戲散了,是要卸妝的。

其他種種,無一不是幻化無根的,其根本在於“我”本身也是虛假不實的。

佛家認為,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之體,本沒有主體,人們誤認為實有,堅固不破,於是就有了我執。為什麼身體是假有呢?四大五蘊又是指什麼呢?所謂“四大”,是指結合物體的四種元素:地、水、火、風。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溼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宇宙世間的山河大地、房屋器皿、花草樹木等,無一不是這四種元素組合而成。人的色身,也是四大假合而成。人體的毛、發、爪、齒、皮、骨、筋、肉是堅硬性的地大;涕、唾、膿、血、痰、淚、津、便是潮溼性的水大;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人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四大和合,如果四大不調,就會呈現病相。比如胃病、骨病、皮膚病,就是地大不調,肺病、氣管炎屬於風大不調。如果四大分散,人就會死亡。四大假合之身稱為色身,是一種物質現象。人還有精神層面上的,如受、想、行、識四方面,連同色身,五個方面。既有物質又有精神,共同組成人的整體,於是稱為四大五蘊。《維摩經》說:“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色,是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識,因為人的妄想分別而生,根本上是沒有永恆的實體存在的,都是無根的,暫時的。我們凡夫眾生沒有智慧,往往執著地認為這個五蘊假合之相是“我”,有“我”就會有“人”,我是他非,就會出種種煩惱。如果徹底明瞭“我”的空性,破除了我執,傲慢之心就失去了基礎。

明白了“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道理,就會自然地不生傲慢心,生出謙卑心嗎?沒有這麼簡單。去傲生謙,也需要平常的功夫和長時間的修行。比如,佛家說要修一種止觀的功夫,就是靜處觀心,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進而生出智慧,了悟五蘊非有之理,並用此智慧指導言行;比如,我們多做利人的事業,在博愛與付出中擴大心量,放下自我,消除慢心;比如,經常聽聞聖賢的教誨與誦讀經典,時時薰修並警醒自己;比如,志同道合的同參道友時時相互提醒,彼此鞭策;比如,舍財作福,在舍中體悟“我”的渺小與無常,破掉執著。前文講到的積善的種種方法,也是慢慢破掉我執。

古語說“君子量大,小人氣大”,有傲慢心的人一般氣量都小,胸襟不開闊,因為滿腦子都是“我”字,已容不得別人的意見,利益受損更是睚眥必報,說到底,自私自利之心太重。這些習氣都需要長期不間斷地修煉才能消除。

為什麼要克服傲慢,謙卑處下?了凡先生從四個方面來解釋謙德的好處。一是引用了《易經》中的話:“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天道、地道、鬼神、人道體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天道是虧損盈滿增益謙虛,茫茫宇宙,最能容納萬物的還是那浩渺的虛空,房間最有用的地方是虛空,虛空也是生髮萬物之處,所有盈實溢滿之物總會被虛空所接納。地道的規律是改變盈滿而流向謙下,洋流的循環、氣流的變動、河川的走向,都是由盈滿而向謙下。鬼神損害盈滿而福佑謙讓,人厭惡盈滿而喜好謙虛。總之,宇宙的大規律是盈滿易損而謙虛受益。

二是用《易經》中的謙卦六爻皆吉來說明。用於人生,則告誡人們,人在成功得意的時候,在位高權重的時候,在學識增長的時候,在財富盈餘的時候,勿張狂,勿自失,勿自滿,勿驕橫,要守雌,要戒盈,要處下,要清醒。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三是引用了《尚書》中“滿招損,謙受益”的話來說明。

四是舉了五個科考成敗的事例來說明。

“謙”於人生的益處,不是幾句簡單的話就能說得清的,裡面還有大道,需要修身,需要在實踐中細細體悟。

"

今天來學習《了凡四訓》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字的重要,甚至反其道而為之。

【原文】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譯文】

《易經》上說:“上天的規律是虧損盈滿而增益謙虛的,大地的規律是改變盈滿而流向謙下的,鬼神是損害盈滿而福佑謙讓的,人的心理是厭惡盈滿而喜歡謙虛的。” 所以謙卦中的六爻都是吉利的。《尚書》上也講:“自滿就會遭受損害,謙虛就會受益。”我好幾次和許多人去參加考試,每次都看到貧寒的讀書人要考中的時候,臉上一定會發出一片謙和的光彩,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

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分享】

“盈”,就是滿,引申為高傲、自大、自負、自以為是、自我膨脹、剛愎自用等義,就是過高地評估了自己,過於放大了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業績。“謙”,有卑下、內斂、謙虛、謙讓、謙和等含義,就是時時覺察到自己能力、水平、業績和德行的虧欠和不足,時時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基督教七宗罪裡面第一大罪就是傲慢,佛家認為人性有五毒,即貪嗔痴慢疑,傲慢是五毒之一,可見東西方文明共同意識到了傲慢是人性裡的痼疾。

人為什麼會傲慢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傲慢的本質是自卑,越是自卑越要通過傲慢顯示自己的價值和存在。佛家的解釋更究竟一些,《唯識述記》上說,“煩惱障品類眾多,我執為根,生諸煩惱,若不執我,無煩惱故。”傲慢心的根源就是我執。什麼是我執?就是人執著於一個自我,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做法、學識、能力、地位、財富。有自我就有他人,就會產生對立,有對立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高低,有高低的分別,處於優勢地位的就容易傲慢。執著於自己的學識,就容易對自己的學識進行放大。實際上每個人所知所曉,相對於人類的智慧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更何況未必是究竟的學問,甚至是錯誤的。因為自己的學識不廣、眼界不寬、氣量狹小、無明愚痴而固守成見,產生傲慢,實際上是見識短、格局小、境界低的表現。

執著於自己的財富,就容易對自己的財富進行放大。實際上,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只是暫時的,財富的最大特點就是流動、易變。財富無根,只是世間幻相的一種,傲慢心生起,財富流走的時間也就不遠了。

執著於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容易產生自負和自卑兩種心態,對上容易生媚態和奴性,對下容易生漠視和輕慢。這種執著本身就藏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失去權力和地位,很多人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權力、地位也是不能恆久的,只是人生戲場上的行頭而已,戲散了,是要卸妝的。

其他種種,無一不是幻化無根的,其根本在於“我”本身也是虛假不實的。

佛家認為,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之體,本沒有主體,人們誤認為實有,堅固不破,於是就有了我執。為什麼身體是假有呢?四大五蘊又是指什麼呢?所謂“四大”,是指結合物體的四種元素:地、水、火、風。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溼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宇宙世間的山河大地、房屋器皿、花草樹木等,無一不是這四種元素組合而成。人的色身,也是四大假合而成。人體的毛、發、爪、齒、皮、骨、筋、肉是堅硬性的地大;涕、唾、膿、血、痰、淚、津、便是潮溼性的水大;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人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四大和合,如果四大不調,就會呈現病相。比如胃病、骨病、皮膚病,就是地大不調,肺病、氣管炎屬於風大不調。如果四大分散,人就會死亡。四大假合之身稱為色身,是一種物質現象。人還有精神層面上的,如受、想、行、識四方面,連同色身,五個方面。既有物質又有精神,共同組成人的整體,於是稱為四大五蘊。《維摩經》說:“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色,是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識,因為人的妄想分別而生,根本上是沒有永恆的實體存在的,都是無根的,暫時的。我們凡夫眾生沒有智慧,往往執著地認為這個五蘊假合之相是“我”,有“我”就會有“人”,我是他非,就會出種種煩惱。如果徹底明瞭“我”的空性,破除了我執,傲慢之心就失去了基礎。

明白了“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道理,就會自然地不生傲慢心,生出謙卑心嗎?沒有這麼簡單。去傲生謙,也需要平常的功夫和長時間的修行。比如,佛家說要修一種止觀的功夫,就是靜處觀心,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進而生出智慧,了悟五蘊非有之理,並用此智慧指導言行;比如,我們多做利人的事業,在博愛與付出中擴大心量,放下自我,消除慢心;比如,經常聽聞聖賢的教誨與誦讀經典,時時薰修並警醒自己;比如,志同道合的同參道友時時相互提醒,彼此鞭策;比如,舍財作福,在舍中體悟“我”的渺小與無常,破掉執著。前文講到的積善的種種方法,也是慢慢破掉我執。

古語說“君子量大,小人氣大”,有傲慢心的人一般氣量都小,胸襟不開闊,因為滿腦子都是“我”字,已容不得別人的意見,利益受損更是睚眥必報,說到底,自私自利之心太重。這些習氣都需要長期不間斷地修煉才能消除。

為什麼要克服傲慢,謙卑處下?了凡先生從四個方面來解釋謙德的好處。一是引用了《易經》中的話:“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天道、地道、鬼神、人道體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天道是虧損盈滿增益謙虛,茫茫宇宙,最能容納萬物的還是那浩渺的虛空,房間最有用的地方是虛空,虛空也是生髮萬物之處,所有盈實溢滿之物總會被虛空所接納。地道的規律是改變盈滿而流向謙下,洋流的循環、氣流的變動、河川的走向,都是由盈滿而向謙下。鬼神損害盈滿而福佑謙讓,人厭惡盈滿而喜好謙虛。總之,宇宙的大規律是盈滿易損而謙虛受益。

二是用《易經》中的謙卦六爻皆吉來說明。用於人生,則告誡人們,人在成功得意的時候,在位高權重的時候,在學識增長的時候,在財富盈餘的時候,勿張狂,勿自失,勿自滿,勿驕橫,要守雌,要戒盈,要處下,要清醒。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三是引用了《尚書》中“滿招損,謙受益”的話來說明。

四是舉了五個科考成敗的事例來說明。

“謙”於人生的益處,不是幾句簡單的話就能說得清的,裡面還有大道,需要修身,需要在實踐中細細體悟。

唯有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摘自《了凡四訓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