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如何掌握“危險”與“恐怖”的關係

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在孩子違背大人意願的時候,父母的耐心被磨沒了,父母的理智也不見了,於是這些話就脫口而出了“不聽話,讓鬼把你抓去!”“看到沒?警察叔叔就是來抓不聽話的孩子的!” “乖乖的,要不帶你去醫院打針!”“不洗手,小心蟲子鑽到你肚子裡去!”

有時候,這些話還蠻管用的,孩子有可能立即停止了哭鬧或是頑皮。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這些“恐嚇”的話,對孩子的心靈是否有好處?

父母應該如何掌握“危險”與“恐怖”的關係

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而當父母用某些誇大其詞或是不存在的事物來嚇唬孩子的時候,孩子是當真害怕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父母有時候描述的恐怖事物會讓孩子比真的遇到危險,都更令他感到恐懼。

孩子是需要父母保護的,也是應該被告之有危險的事物,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掌握“危險”與“恐怖”的關係呢?

首先,父母不應該養成隨意恐嚇孩子的習慣,或是任意捏造一些“虛無縹緲”的恐怖事件。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時候,父母還是應該保持克制與理智,以說服孩子為主。

父母應該如何掌握“危險”與“恐怖”的關係

比如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在氣惱的同時,應該用嚴厲的眼神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聽著你哭鬧心情都很不好,周圍的阿姨叔叔也會不開心。”“你為什麼不高興呢?能不能告訴媽咪呢?”“瞧,前面有個不錯的玩具,我們要不要去看看?”

父母可用的方法很多,講道理的,描述自己感受的,分散注意力的,甚至僅是關愛的態度,其實都比一句“再鬧!讓壞人把你抓去!”要來的治標治本。

其次,父母在告之孩子危險的時候,切忌不要誇大其詞,因

父母應該如何掌握“危險”與“恐怖”的關係

為有些言語上的描述會讓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陷入恐懼難以自拔。

比如應該告訴孩子“父母不在的情況下,有些陌生人的話是不可以信的。”但是如果只恐嚇孩子“謀生人都是戴著人面具的鬼怪。”那麼,孩子一遇到謀生人就唯唯諾諾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當孩子真的在外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你真的就希望孩子不向任何陌生的面孔求救嗎?孩子應該知道“帶孩子的婦女,穿制服的工作人員等”都是在意外情況下值得求助的對象。

父母應該如何掌握“危險”與“恐怖”的關係

最後,當孩子已經出現了某種恐懼情緒,變的有些膽小的時候,父母千萬不可以用“膽小鬼”等負面的詞語來給孩子貼標籤,這隻會讓孩子更難受。應該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恐懼感受,父母在根據實際情況為其解釋或是開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