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魔女王羽佳的三個堅持

當《紐約客》的珍妮特·馬爾科姆(Janet Malcolm)和王羽佳談起她作為天才的童年時,她說:“哦,沒錯,我的確是個神童,他們現在還會叫我神童。還記得我第一次去音樂學院的時候,那會兒我已經是個童星了,所有的孩子都盯著我看,就好像我是動物園裡的一個新品種 ‘我天,她來了’。”

王羽佳出生在北京,她的母親曾是一名舞蹈家,父親曾是一名鼓手。接受採訪的時候,她總喜歡說媽媽原本希望她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是她自己選擇了鋼琴。

鋼琴魔女王羽佳的三個堅持

王羽佳六歲時便開始公開演出,也參加了一些比賽,經常拿到一等獎。九歲時父母將她送入中央音樂學院,直到十四歲前往加拿大蒙特皇家音樂學院之前,她一直跟隨著名鋼琴教育家凌遠教授學習。

鋼琴魔女王羽佳的三個堅持

之後,她遠赴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深造,擔任院長的鋼琴家加里·格雷夫曼很快發現了王羽佳的才華,把她收為自己的學生。從那以後,王羽佳就再也沒在中國居住。

鋼琴魔女王羽佳的三個堅持

現在,王羽佳已經成為當代為數不多的優秀女鋼琴家之一,她不僅可以駕馭拉赫瑪尼諾夫般的狂妄炫技,又擁有內田光子式的深邃細膩,可以說是剛烈和柔美共存。那麼,她一直堅持的事情是什麼呢?

堅持演奏適合自己的曲目

因為王羽佳的手指長纖細、靈巧,因此她的恩師凌遠教授主要將她往靈動、秀麗、真摯和浪漫風格的方向培養,比如凌遠教授給她的肖邦《圓舞曲》、《諧謔曲》、《迴旋曲》和《第一鋼琴協奏曲》,還有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輕盈”》等作品。所以,她從很小的時候,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演奏風格。

堅持訓練手指的獨立性

對於少年時王羽佳,凌老師回憶說:“對於象她這樣的‘麵條手’,我主要是通過七和絃的練習,使手指更有力量,支撐得更好。”王羽佳在老師的指導下堅持:一定要把手指的獨立訓練出來。

堅持對音樂的熱愛

在眾多琴童中,彈得好的不在少數,但真正能夠走上世界舞臺、成為傑出鋼琴家的卻鳳毛麟角。一位鋼琴家除了具備才華、機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音樂的永不疲倦的好奇心和熱愛。王羽佳小時候給人的印象就是專注、純真,還有對音樂的熱愛 —— “她從小就愛粘在琴上,沒有人逼迫她。”

鋼琴魔女王羽佳的三個堅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