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時代的藝術品都去哪了?亞歷山大:公元前2世紀的文化中心

文|李崇寒

在人們心目中,博物館是神聖的、高大上的,它是凝聚歷史、文明、記憶的殿堂,沾染太多商業氣息,有失格調;過於高高在上,又顯得不夠親近。其實,博物館的“高冷”氣質在其誕生之初就已具備。真正成為面向公眾,以研究、教育、欣賞為目的的非營利永久機構,並蔓延至全世界各地,不過是近一兩百年才發生的事。

托勒密時代的藝術品都去哪了?亞歷山大:公元前2世紀的文化中心

托勒密一世雖以武力立國,但附庸風雅的他對文化事業抱有濃厚的興趣,亞歷山大博物館即在他的起

亞歷山大:公元前2世紀的文化中心

亞歷山大博物館雖在托勒密一世的起意下興建,公元前283年,托勒密一世逝世後,亞歷山大博物館的發展主要仰賴其兒子、繼任者托勒密二世。兩朝國王全力經營下,天文學、地理學、動植物學、物理學、數學、文學、史學等大量精英聚集亞歷山大博物館,亞歷山大榮膺文化、科技中心稱號。亞歷山大博物館的教授與研究院士均由埃及王室任命、給薪,他們待遇豐厚,社會地位很高,直到公元前2世紀,由亞歷山大博物館聘任的院士仍是人們羨慕的頭銜。

大名鼎鼎的數學家歐幾里得、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天文學家托勒密和柏拉圖學派的哲學家們,都在這裡工作過。當時全世界藏書最多(鼎盛時期,藏書量達70萬卷)、書目記錄最全(120卷)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倉庫,是托勒密一世另一偉大企圖,根據零星資料記載,托勒密王朝通過重金收購、僱人抄寫、派遣官方人員赴遠方購買經典等渠道,幾乎收藏了所有希臘世界各地區的手抄本,部分波斯、希伯來和印度的手抄本也從東方流入。

知識的星火因亞歷山大博物館的存在點燃,隨國王好奇心的消失漸漸暗淡。亞歷山大博物館在它存在的第一個世紀見證了驚人的文化復興,之後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公元270年,亞歷山大博物館被完全毀壞,後來雖被重建,仍逃不了5世紀走向終結的命運。

托勒密時代的藝術品都去哪了?亞歷山大:公元前2世紀的文化中心

公元前 280 年建成於古埃及的亞歷山大博物館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

與古代的斷裂

很顯然,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對博物館的認識,大與我們不同,亞歷山大博物館沒有出現繪畫、雕塑、青銅器等收藏品,那麼托勒密時代乃至更早亞歷山大時期的藝術品都去哪了?

有學者推測,“托勒密時期的藝術品保存在宮殿裡,壓在現在的城市之下,無法發掘”。而古希臘時期藝術品的貯藏室則非神殿莫屬。還願者進入神殿向神祇屈膝禮拜時,大都攜帶供奉物,基於對神明的尊重,這些供奉物多為上等的金銀銅製品,奉獻品累積多了,也就變成了神殿的珍寶收藏。

羅馬征服希臘後,將從希臘和東方帶回來的戰利品滿街炫耀,分給神殿,也讓勝利者保留了一部分。“由此,羅馬的宮殿、鄉村別墅、公共花園、神廟、劇院和浴室全都裝飾上了希臘雕塑、金銀器、象牙、龜殼、青銅傢俱、地毯、鑲嵌寶石像和花瓶等戰利品。”某種程度而言,當時羅馬城並沒有一個正式命名為博物館的機構,因為羅馬本身就是一個大型博物館。由於管理鬆散,羅馬城內經常發生陳列品被竊,藝術藏品因火災被毀的事件。

中世紀時,人間珍寶基本貯藏在教堂或王公貴族手中,他們只崇敬聖母瑪利亞、耶穌、耶穌十二門徒和基督教聖徒的遺物,古希臘羅馬的雕像被視作“可恨的偶像”。為了採集大理石材料以供新建建築之用,他們肆意破壞古代建築的遺蹟和部件,或直接將其送進石灰爐中燒燬以便於取得石灰。

托勒密時代的藝術品都去哪了?亞歷山大:公元前2世紀的文化中心

公元前 283年,托勒密一世逝世後,亞歷山大博物館的發展主要仰賴其兒子、繼任者托勒密二世

1462年,教皇庇護二世頒佈諭令,禁止為了新建築的需要再利用古建的材料。歐洲人第一次對古代以及古代藝術品(antiquities)產生了一種新的態度。這是盛行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新觀念——與過去截然斷裂的意識,如藝術史專家李軍所言,“與古代的斷裂一方面可以促使人們去尋求一個真正的古代,進而‘復活古人’;另一方面,則有助於人們形成建立在對古物的材料、形式和風格等要素關注基礎上的美學意識。而隨著如《望景樓的阿波羅》(1500年前)、《拉奧孔》(1506年)等一大批古代雕塑的相繼發現,以雕塑為主的古物收藏一時成為教皇、君主和貴族競相效仿的時尚。由此產生了西方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古代藝術品公私收藏。”這為以收藏品為核心的現代博物館的形成夯實了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