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管理文化的提升之道及心靈管理的介紹

投資 西鄉隆盛 經濟 國學 信昂sail 2017-04-01

人文素養提升是企業管理文化的提升之道

企業管理者的視野、境界、思維模式和人文底蘊決定了企業發展最終能達到的高度。企業管理者只有具備全面的管理素養和卓越的領導智慧,才能夠做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企業發展有同質化趨勢,追求卓越、創新思維成為很多企業管理者的訴求,如何使企業脫穎而出?

什麼是企業管理文化的提升之道及心靈管理的介紹

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運籌帷幄的駕馭才能。領悟中西文化的深邃智慧、提升管理者的人文競爭力、洞悉商界領導的運籌之道對企業管理者來講尤為重要。西方管理思想發展數百年,逐漸形成了指導企業成功運作的管理模式;中國國學博大精深,必將成為指導中國企業走向更大成功的思想武器。

人文素養是人文兩個字,來自於易經。彭傑老師認為易經有天文和人文,天地大自然運行的道理,給人打交道的學問,提高人文素養是企業管理者責任、使命的需要。也是這次討論的主題,低碳和和諧,要做到這一點,不管是追求人和自然界的和諧,還有人和人之間的和諧,如果企業排放嚴重,破壞了生態,破壞了其他人的生活環境。一個人文素養的企業管理者,決不會做危害環境和社會的事情。一定是綠色低碳的先行者。

企業管理者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同時也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需要,我的企業管理得很好,管理能力是要學MBA,學經濟知識,和人文非常重要。一個企業管理者取決於人文素養,管理的人追求什麼,需要什麼,在工作中滿足他,才能帶領好隊伍。管理放兩個方面,管理方法和管理文化。管理方法全世界一樣。

管理文化,我們四個字解決:知心愛人表示要知道給你的下屬進行思想溝通,愛人,各得其所,發揮自己的作用。提高人文素養,提高自己作人,識別人、調動人的學問。有的同志可能說了,我是搞專業管理的,搞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每一項管理都與人文素養都非常密切的聯繫。

不僅是金錢投資,更重要的是一種感情投資,不管做企業,還是做官,首先要把人做好,感情投資是非常重要的,要講人文素養。比如人力資源管理,最核心的是建立約束激勵機制。這首先取決於企業管理者領導對員工的人性認知。奴隸制社會和資本主義早期階段對人性的假設是懶惰的;資本主義中期人都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活著。

所以就產生了工資制度、年薪制度,但是社會畢竟要發展,人類也在進步。馬斯洛需求學說,人類有各種需求,最基本的需求是溫飽和兩性生活,上一個檔次是安全,再上一個檔次是感情,再上一個檔次是尊重,要被人尊重,最高檔次是自我實現,人類必須在最下面一個需求滿足之後,才會產生上面的需求。因此,必須看所關心的對象現在處在什麼程度,這樣才能建立約束機制,才能調動起積極性。

企業文化管理同樣如此,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管理者自身文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是裝在領導人腦子裡的,這涉及到企業文化的概念,非要用語言來表述,就是價值理念加上行為習慣

,是所有人都應該共同遵從的。日常管理、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管理都跟企業領導人的人文素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怎樣提高人文素養呢?彭老師表示:

(一),要確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點:知恥、守信和氣節。一個人有一點羞恥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徹底沒有羞恥心,那他什麼事都敢做。保持一種羞恥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還有誰會跟他打交道呢?還怎麼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呢?氣節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個條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這三點不容易啊!

(二),審美情趣與藝術精神的培養。藝術潛移默化地影響人,一個人的藝術審美情趣是很能體現他的品德高尚還是低下。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與藝術修養的結合。中國的藝術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在一首詩、一幅畫中往往隱藏著豐富的哲理。

(三),是應對環境的問題。所謂應對環境的能力,就是瀟灑地對待人生。《荀子·宥坐》有:“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知禍福始終而心不惑也。”所謂“通”,就是飛黃騰達;“窮”即遇到坎坷,不順利。

(四),要注意涵養功夫和儀表風度。這是內外兩個方面的。儀表是外在的,涵養是內在的。涵養功夫裡最關鍵的就是一個謙虛的問題,虛心地待人接物。《周易》裡邊就講到“人道惡盈而好謙”。“盈”就是自滿。如果你自滿的話,就接受不了新的觀點、好的建議,就不會提高了。

(五),人文素養要落實到對於生命的意義和人生價值的認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表現了這樣一種精神,以及一種對生命意義、人生價值的認識。這也就是人文素養最後的落腳點。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定我們的安身立命之地。我們一切的心性的修養,我們對人的主體性、人的能動性的認識和把握,體會人類的偉大和渺小,體會人生的短暫和永恆,這些都要落實到我們對生命和人生價值的認識上。

一個社會有一個社會的脊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中堅。我們自寄希望於人文精神的迴歸,自呼喚富於人文素養的群體的崛起。因為一個有著深厚人文積澱的人,一個有著濃烈人文情懷的人,其必定願意在精神家園裡堅持一份純真,堅守一份本真,藉心中擁有對中華民族無私的大愛,給善惡以公正,給靈魂以道義,給事業賦予事業的尊嚴。

其必定能夠看清自己人格的欠缺和扭曲,以及高尚精神的喪失,同時又認識到自己這一代人對中華民族的復興所承負的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從而省悟良知,懷有悲憫,逃出心獄,拯救自己,並真正認識到我們的民族經歷過如此之多的苦難不應該被輕易健忘。

企業的心靈管理

該如何度過我們的人生? 我們經常反覆思索這個問題。我認為人生在世,需要三個方面的企業管理——健康企業管理、才智企業管理以及心靈企業管理。這三者之中,心靈企業管理尤為重要。

心靈企業管理被忽視 現代人患心理疾病者不少。煩惱、擔憂、不滿常在我們心裡作祟,我們因而痛苦、焦慮。加上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人心中很容易滋生妒忌和憎恨。而這類心病又會影響到肉體。我認為,人們一味強調健康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只在肉體和才智企業管理上花功夫,而忽略了對心靈的企業管理,這才是上述現象的根源。

人的心靈猶如庭園,如果不加耕耘、任其荒蕪,不去播種美麗的花草,那就會雜草叢生。回顧我自己的人生,可以說心靈決定人生,決定了人一生的結果。如果這個人是企業經營者,還決定了他的企業的經營業績。可見其作用之重大。

“真我”與“自我”的較量 人的心靈中心同居著“真我”與“自我”,這兩者在較量。 所謂“真我”,它充滿著愛、真誠與和諧,代表著“利他之心”。所謂“自我”則是基於本能的,代表著“利己之心”,比如憎惡、嫉妒、貪婪、虛榮、猜忌,還有自戀等表現。“自我”的利己心具有專橫跋扈的特性,一旦放任不管就會膨脹,以至將“真我”的利他心逼至角落。

在做判斷時,經營者和幹部以低層次的“自我”,即以利己之心為基礎進行判斷,結果不僅給社會

帶來極大的混亂,也讓企業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機,使眾多員工惶恐不安。

向西鄉隆盛學習心靈企業管理的方法 我最尊敬的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是我的家鄉鹿兒島的老前輩。他倡導“無私”,認為“克己,平素修心則克也”。就是說,克己自律的道理,光用頭腦理解還不夠,必須從平日起就要進行抑制自身慾望和邪念的訓練。而且抑制慾望和邪念這件事要成為習性,就是說,必須融入自己的性格,必須達至此種境界。

如果“克己”沒有成為自己的性格,沒有變成自己的血肉,那麼一旦出現情況,那時即使想要剋制自己也剋制不了。

提高心性 拓展經營 我一直強調“企業經營由經營者的器量決定”。不管你主觀上想把企業搞得多麼出色,但“螃蟹只會比照自己殼的大小挖洞”。企業的發展水平取決於經營者的品格,即人的器量的大小。

例如,企業小的時候經營成功,但隨著企業規模變大,經營者掌握不住經營之舵,導致公司破產倒閉。因為經營者沒能隨著組織規模擴大而拓展自己的“器量”。

從年輕時起,我就習慣在枕邊放上幾十本有關哲學和宗教的書籍,每晚臨睡前都要翻閱幾頁,不管多晚回家,都要翻上一兩頁。從年輕時起我就這麼天天努力。所以我才會把自己的前半生歸納為“不斷提升理念的每一日”。這麼說或許不夠謙虛吧。

實際上,在培養心靈相通、值得信賴的幹部、部下的時候,我並不強調要達到西鄉 “不惜命、不求名、不謀官位、不圖金錢”那樣的高度。但是,當幹部的人,至少是不為私慾所動、不為得失所動的人。只有靠真誠驅動的人,才有當幹部的資格。所謂心靈企業管理就是抑制自我,擴大真我——推出善的真我充當主角,讓那惡的自我只當配角,按這樣的原則,在人生的舞臺上演出自己的劇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