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

天文 水星 太陽系 地球 天馬行文 2017-04-11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

水星,中國古代稱為辰星。是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其主要由石質和鐵質構成,密度較高。自轉週期很長為58.65天,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水星在88個地球日裡就能繞太陽一週,平均速度47.89千米,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無衛星環繞。它是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密度大,自轉快讓它成為了太陽系中有最極端溫度變化的一顆行星。

水星是太陽系最內側和最小的行星 ,但仍比月球大1/3。在太陽系所有的行星中,水星有最大的軌道離心率和最小的轉軸傾角,每87.969地球日繞行太陽一週。水星每繞軸自轉3圈時也繞著太陽公轉2周。水星繞日公轉軌道近日點的進動每世紀多出43弧秒的現象,在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5]。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隻有28.3 °,因此很不容易看見。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

水星有磁場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水星、地球、木星、土星都有磁場,但只有水星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顆擁有顯著磁場的行星(不過儘管如此, 它的磁場強度也僅有地球的1%不到)。對於一顆行星來說,磁場的有無絕非小事,就拿地球磁場來說,它構成了地球上生命的保護傘,幫助抵擋有害的太陽射線和其它宇宙射線,從而造就了生命的樂園。所羅門博士將地球磁場稱作“我們的輻射保護傘”,如果沒有地球磁場,地球上的生命將很難出現和演化。研究人員現在相信水星的磁場產生機制和地球的相同,那就是其外核部位導電熔漿的流動形成的“電機”模式。此次信使號探測器將精確測量水星磁場的分佈,從而幫助科學家們檢驗這一理論是否正確。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

水星上有水冰

浸沒在太陽光熱中的水星絕非一個尋找水的好地方。但是科學家們注意到水星極區有些深邃的隕石坑是永遠照不到陽光的,由於沒有大氣調節,這些地方的溫度一 直維持在華氏零下280度(約合攝氏-173度)左右。這些所羅門博士稱為“深度冷凍陷阱”的隕石坑中可能聚集著比月球上多得多的水冰物質。儘管這一點還 存在爭議,但是所羅門博士表示,這一點至少可以證明一點,那就是水在太陽系中是普遍存在的,至少對分子態的水來說。當然,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 星,金星和水星都沒有液態水,但有氣態水和固態水,比如月球。

水星存在大氣層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

儘管水星是太陽系8大行星中最小的那顆,其引力也相應地較小。然而水星確實擁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層。在太陽的強烈輻射轟擊下,水星大氣被向後壓縮延伸開 去,在背陽處形成一個“尾巴”,就像一顆巨大的彗星。然而更詭異的一點是,水星事實上還在不斷的損失其大氣氣體成分。因此,正如所羅門博士指出的那樣“你 需要不斷的進行補充,方能維持大氣層的存在。”科學家們認為水星的補充方式是捕獲太陽輻射的粒子,以及被微型隕石撞擊後濺起的塵埃顆粒。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

水星對地球可能的影響

水星擁有太陽系8大行星中偏心率最大的軌道,通俗的說,就是它的軌道的橢圓是最“扁”的。而最新的計算機模擬顯示,在未來數十億年間,水星的這一軌道還 將變得更扁,使其有1%的機會和太陽或者金星發生撞擊。更讓人擔憂的是,和外側的巨行星引力場一起,水星這樣混亂的軌道運動將有可能打亂內太陽系其他行星 的運行軌道,甚至導致水星,金星或火星的軌道發生變動,並最終和地球發生相撞——這可是真正的末日毀滅時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