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寫的就是白居易的孤獨

公元815年,唐朝發生一起凶殺案,宰相武元衡早晨上班路上被人殺害了。

白居易當天就給皇帝上了一封奏章,大意就是要嚴肅追究此事,還武元衡一個公道。

這基本上就是廢話。

但廢話也有廢話的用途,對捉拿凶手沒用,對打擊報復有用。

有領導看白居易不爽了,當時他是個贊善大夫,這不是他該管的事,你這是越位行事,你把廢話都說完了,你讓領導說什麼。

於是領導對白居易說:“你滾。”白居易就滾到了江州,他的官位是司馬。

後來《水滸傳》裡寫宋江也是發配江州,看來這個地方還真的發配人的地方。

《琵琶行》寫的就是白居易的孤獨

其實唐朝詩人裡,我最喜歡白居易的名字,取自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就是說君子修身養性等待天命,小人才會冒險去博取僥倖。所以他的字叫樂天。也就是樂天知命的意思。

但不得不說白居易這個事上對不住他的名字,他越位言事,有點行險徼倖的意思了。

結果跑到了江州。

在這裡他還做不到樂天知命,嫌棄這裡環境不好,嫌棄這裡到處黃蘆苦竹,嫌棄這裡陰暗潮溼,嫌棄這裡沒有音樂,他討厭那些山歌和村笛,嫌棄他們難聽。(潯陽地僻無音樂, 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 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 嘔啞嘲哳難為聽。)

《琵琶行》寫的就是白居易的孤獨

相反,劉禹錫就能做到樂天知命,他在被貶的過程中學習山歌,創作了了膾炙人口的《竹枝詞》(著名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明顯帶著民歌的味道)

白居易的牢騷不光在這裡有,他經過李白的墳,也發牢騷“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寥落不過君。”

這是寫李白,也是在感嘆他自己吧。

這次他到江州也算寥落了。

晚上送朋友回去,就因為喝酒的時候沒有音樂,他就鬱郁不歡,就因為看到一個會彈琵琶的女子,聽人家彈奏一曲,大為感嘆這才是熟悉的旋律(如聽仙樂耳暫明),琵琶女敘述自己當年歡場的風光,也是紅極一時,可是現在嫁做商人婦,只有寂寞和冷清,“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自己哭了一場。

其實白居易還寫過一首《鹽商婦》也是寫一個婦女嫁給一個商人,和琵琶女不一樣的是,她非常滿足和自豪於這樣的生活,為什麼兩個人的態度如此不一樣呢,這是因為那個鹽商府“本是揚州小家女”揚州小門小戶出來的姑娘,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當然滿足了,琵琶女不一樣啊,琵琶女是見過富貴繁華的京城女,所以看商人為了那點小利奔波就很鄙視(商人重利輕別離)。

白居易的心和琵琶女一樣的,文藝而又敏感,他聽人家說完,他就感嘆自己,最後還痛哭一場(江州司馬青衫溼)。

以至於到了後來元雜劇裡,編故事的人,還為白居易和琵琶女安排了一場戀情,說他倆最終走到了一起。這當然是瞎扯。

其實白居易這首詩寫的就是孤獨。

琵琶女為什麼會大晚上和白居易聊這麼多,因為孤獨。

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孤獨,都有傾訴的慾望,但傾訴了對方也未必懂。

有句話說“你見一個人就敞開心扉的聊,你以為這是豁達,其實這是孤獨。”琵琶女就屬於這種孤獨,於是她就將自己年少的風光和現在落寞都傾訴出來。但大部分的時候,你將自己的孤獨傾訴給另一個人往往是對牛彈琴,因為每個人內心的孤獨都不一樣,如果沒有相同的境遇,很難理解。甚至會迎來嘲笑,只能讓孤獨更孤獨。

白居易的孤獨和琵琶女的孤獨引起共鳴,所以他才會說“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只要我們的孤獨能夠相互傾訴,這就夠了。

其實杜甫也有過白居易類似的經歷,杜甫在夔州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也是觀看舞蹈,和跳舞的女子交談,想起昔日的繁華,當然老杜不像白居易這麼多感嘆個人的事,他寫的還是那種“落花時節又逢君”的悲涼。

《琵琶行》寫的就是白居易的孤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