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瑞士聯邦政府為了國家工業化的需要,在1855年建立的,這是所聯邦所屬的大學。它不僅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且為整個國家、歐洲乃至世界從事科學研究。這所大學開始只有工民建、森林科學、機械工程和化學等學科,後來又增加了人文、社會和政治學。該校現有來自於一百多個國家的兩萬六千名師生分佈於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築、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那麼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呢?


歐洲頂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


ETH每年經費結構

反過來,對於ETH來說,根本就不考慮招生數量和學費的問題。在聯邦的支持下學院每年獲得的教育經費多達92億瑞士法郎,這還不包括物業管理、新建教學設施的費用(Global Budget)。學院還從第三方資助和自身技術轉化中得到的資金多達30億瑞士法郎。這些經費全部用於辦學和科研之中,或者說直接(大部分)被用在20000多名學生、500名教授(全時當量人員9000多人年)上。

立思辰留學360介紹,拿清華2016年的數據與其對比,其學生教職工總數14000餘名,在學學生人數47000多名(全時當量3700多人年)。教育部批准的科研經費為51億多元,受捐贈1.25億。一方面可見科研對資金嚴重的依賴程度,另一方面解釋了為什麼學生的學費如此之低。

即便是如此,ETH在近兩年的年度報告中還在不斷喊缺錢,理由也非常簡單。“為了與其他機構(大學)競爭,我們的獨立性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長期可持續財政支持。”,“我們去年又擴招了4%的學生,目前我們的學生數量是十年前的156%,教授人數增長了23%,科研人員增長53%”,“而政府的科研經費只增加了42%,教育可用面積才增加了7%,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 儼然一副有錢人家的闊小姐形象,要錢要的理直氣壯。但在瑞士一點都不足為奇,由於瑞士獨特的教育體制,這個國家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10合大學和2聯邦理工學院之中,換句話說高等教育層面就12所學校,加上國家又不缺錢,所以形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歐洲頂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


科學走進大眾生活是學院的歷史使命

正因為如此,ETH更注重將自身的成果回饋給國家,將科學帶到大眾生活當中。學院每年會聯合蘇黎世大學一起舉辦名為“Scientifica”的科學活動周。從內容層次讓來說已經超出了國家範疇達到了歐洲級的水平。該活動周由一些列涉及自然文化、醫療、應用技術、人工智能的展覽,和舞臺表演、學術講座、科學咖啡廳、研討會、家庭計劃組成,並且搭配了全面的交通和餐飲服務,吸引了瑞士本地及鄰近國家的遊客將近30000人,在歐洲這可不是個小數字。

機器人會把工作帶走嗎?為什麼骨質疏鬆常被認為是女性疾病?網絡謠言對我們的民主與共存有什麼影響?這是科普類活動“科學咖啡廳“中,學院的教授向大眾拋出的話題。在”學術講座“上,教授們還會發表他們最新的研究,比如“無線電宇宙大數據”、“數字、權力與政治”、“當群體比個人聰明”、“光子-大數據網絡的燃料”等等。這些話題將學院的研究成果、最前沿的學術領域和普通人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歐洲頂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


ETH Treffpunkt科學城項目

在學院之外,ETH也一直在致力於將科學技術輻射到蘇黎世的城市生活當中。為此,推出了Treffpunkt科學城項目。其中,迷你出租車項目(迷你物流機器人)將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到微小物品物流領域。以提高城市物流效率。綠色摩天大樓計劃理智與建造一個可持續、無排放、綠色、濃縮的未來城市建築,除了植物外這個項目還構建了高層建築內鳥類等動物生態系統。除了面向本國公眾,ETH更多的科研成果目標是造福全人類。


歐洲頂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


造福人類,基礎研究作用顯現

3D打印建築?已經過時了!未來的建築打印的方向應該是針織品。ETH的研究人員正在研製彎曲的混凝土外殼建築。利用針織的布料作為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築這使得建築的型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充滿未來感的異形建築將更容易被建造,並且更加節省材料。

水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在世界上的欠發達國家中,由於洗手用水的短缺,導致了每年超過400萬人死於腹瀉或呼吸道感染。為此,ET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將淋浴、洗手時產生的廢水循環利用的獨立設備,洗手用水存下來洗墩布、衝馬桶的行為將成為歷史,因為,這個機器的水可以一直循環過濾,,火車上也不用擔心洗手水不夠的問題了。

在醫學領域,ETH的科學家們還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可全操控導管,用於微創手術。傳統的導管只能在兩個方向上彎曲(左、右)。而這種最新的導管則由計算機控制,可以在所有方向上精確彎曲。

看來,所以如果說代爾夫特是玩具工廠的話,ETH在歐洲理工院校中則更像是神話中的巨人,他們的基礎科研承載著人類對科技和未來的美好願望,隱忍而博大。

而學校目前所處的位置恰恰正式自身實力的綜合體現,QS排名世界第7,共產生了32位諾獎得主。回到開篇的話題,誰才是歐洲的麻省理工,相信諸位已經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