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搜神記》十四:閉關鎖國,懦弱者的表現

搜神記 晉武帝 雍正 冉閔 簡繁之間 2017-06-06

夜讀《搜神記》十四:閉關鎖國,懦弱者的表現

先讀一篇文章,第七卷《翟器翟食》,全文如下:胡床、貊盤,翟之器也。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太始以來,中國尚之。貴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賓,皆以為先。戎翟侵中國之前兆也。

翟,通“狄”,秦漢以來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貊( mò),古代漢族稱對東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稱,古書上說的一種野獸。整篇文章的大意說,胡床、貊盤,翟族人的器物,羌煮、貊炙,翟族人的食物,自晉武帝以來在中原地區很流行。這是戎夷侵伐中原的象徵。

然後,同樣有文《氈絈頭》言講,晉武帝時期,全國都用氈做頭巾、腰帶和褲口,有人就驚恐說:“中國一定被胡人佔領。”原因居然是“氈”這種東西是產於胡地,現在全國人用來做頭巾、腰帶和褲口,這三個地方已經受制於胡人,中國能不失敗嗎?

看到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很眼熟?太多的歷史故事和影視作品讓我們記起這樣的場景。一個詞:閉關鎖國!

相信稍微知道點歷史的人都清楚,晉武帝司馬炎之後的歷史——從“八王之亂”開始,到中華歷史上最暗無天日的時代“五胡亂華”,這不能不說沒有一點關聯性。

夜讀《搜神記》十四:閉關鎖國,懦弱者的表現

五胡亂華(圖片源於網絡)

相似的場景幾百年前也有發生: 1723年(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貿易。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

然後,迎接國人的是兩次“鴉片戰爭”、是“八國聯軍”、是“甲午風雲”、是十四年抗日戰爭 … ...夜讀《搜神記》十四:閉關鎖國,懦弱者的表現

冉閔大帝(圖片源於網絡)

接下來看完全不同的風景:李世民當著全天下人宣佈:“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然後開始鼓勵中外平等交往,有鴻臚寺等機構專門接待外國使節和來賓,設互市監、市舶司等掌管對外貿易,接受外國的留學生,把大批的使臣、僧侶派往國外。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國定居,可以參加科舉考試,授予相應官職。

然後有了“大唐盛世”,有了幾千年後的“唐人街”。

再看如今,建國不到百年,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因為我們有一個顆包容學習的心,有足可以融化一切異族和學說的文化,所以,我們有千古盛世的今天,有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最優秀的中華民族!

本文不論述,有標題足矣!

夜讀《搜神記》十四:閉關鎖國,懦弱者的表現

盛世中華(圖片源於網絡)

文末,例行聲明:原創不易,請多愛護,如有轉載,註明出處。叩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