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搜神記 幹寶 晉書 毛晉 善本古籍 2017-04-27
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志怪小說《搜神記》,其著錄者自古並無定論,對其成書過程、版本內容也存有爭議。本文從考辨其版本作者入手,並對引用此書內容的古今書籍作一縱向對比,運用搜集整理的眾多文獻史學資料,得出《搜神記》及眾多的後傳異書皆是從諸書中輯錄而得的結論;同時也對《搜神記》常見歷代版本以及今人整理版本作一概要說明,以便利人們檢閱學習之需。

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搜神記》,據傳為幹寶所撰。幹寶生卒年不詳,其生平事蹟及著錄情況在唐房玄齡《晉書》中頗有記載。《隋志》、《兩唐志》、《宋志》中也都頗有介紹,但多是源於《晉書》所載。在《四庫全書總目》第142卷子部小說家第三類中是這樣介紹幹寶事蹟及《搜神記》的:《搜神記》,在劉歆的《西京雜記》舊本中題為幹寶所著錄。幹寶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在晉元帝時任著作郎一職,編修國史;後升遷左騎常侍。其生平事蹟在《晉書》中頗有記載。據一些稗官野史記載,幹寶因感其父一婢女死而再生之事,又因其兄病疾而亡重生之事,於是就對古今神仙、鬼怪、靈異之事以及死生互換之奇聞趣事加以蒐集整理,據此撰寫了《搜神記》這本書。

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幹寶《搜神記》中有《自序》一篇,在《晉書》中亦有收錄。《隋書》、《新舊唐書》對幹寶本人事蹟、傳記記載俱是三十卷。《宋志》記載的《搜神總記》十卷,也稱是由幹寶撰錄的;而在宋歐陽修編撰的《崇文書目》中卻說《搜神總記》十卷沒有提到撰寫者的名姓,對是否幹寶著錄此書的說法持有反對態度(在宋王應麟的《玉海》中記錄有此條款)。《搜神記》二十卷本在胡振亨德《祕書匯函》中有所刊載,後來為毛晉所得,並編錄在《津逮祕書》一書中。

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考辨宋李昉《太平廣記》中的記載,與毛晉《津逮祕書》中所收錄的胡振亨《祕書匯函》中所刊刻的幹寶《搜神記》頗為相同,且為許多古典書籍所引證。裴松之在《三國志"注魏明帝紀》中引其“柳谷石”一條,《齊亡芳紀》引其中“火烷布”一條;《蜀志"糜竺傳》中引其“婦人寄載”一條;《吳志"孫策傳》引其中“于吉”一條;《吳夫人傳》引其“夢月”一條;《朱夫人傳》引“朱主”一條。以上諸條都是從胡版《搜神記》中引證的。

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劉孝標《世說新語注》一文中引“廬充金碗”一條;劉昭《續漢志注"五行志》在“荊州童謠”一條下引其“華容女子”一條,建安四年武陵充縣“女子重生”條下引其“李娥”一條,“桓帝延熹七年”條下引其“大蛇現德陽殿”一條;《郡國志》“馬邑”條下引“秦人築城”一條,“故道”條下引“旌頭騎”一條;李善注王粲《贈文叔良詩》引其“文穎,字叔良”一條,注《思元賦》引其“張車子”一條,注鮑照《擬古詩》引其“太康帕頭”一條;劉知幾《史通》中引其“王喬飛寫”一條,以上諸條,亦是從胡版《搜神記》中引證的。

從以上引證中,似乎可以說明胡版《搜神記》為幹寶的真實原著,只是在《太平寰宇記》中“青陵臺”一條下引“韓馮化蛺蝶”一條,而在胡版書中則是“化鴛鴦”;郭忠恕“佩兮”上篇稱幹寶《搜神記》以“琵琶”為“頻婆”,而胡版吳赤烏三年“豫章民楊度”一條中亦稱“琵琶”,“安陽城南亭”一條亦稱“琵琶”字樣,而都沒有書寫成“頻婆”。有《續漢志注"地理志》中“緱氏”條下引其“延壽亭”一條,“巴郡”條下引其“澤中有龍鳴鼓則雨”一條;《五行志》建安七年“醴陵山鳴”條下引其“論山鳴”一條;李善《蜀都賦注》引其“澹臺子羽”一條;陸機“皇太子宴元青詩”引其“程猗說石圖”一條。以上諸條或者在胡版中毫無記載,或者是有記載而大為迥異。

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搜神記》之第六、第七兩卷,在《兩漢書"五行志》中全文都有收錄。司馬彪雖然生活在幹寶的前世,但是司馬遷《續漢書》幹寶委實應該能夠看到。所以幹寶絕對不可能連篇累牘一字不改的從《漢書》中抄襲《搜神記》之中第六、第七兩卷,而事實是《搜神記》確實存在著這兩卷,這是令人十分疑惑的。但是在卷中敘事多用典雅、蘊含古風,許多觀點和風格是六朝人不能夠企及的,與其他偽書顯然大有區別。現在只能疑其是蒐集諸多書中的條文,連綴一些殘章斷句,摻雜一些當時的盛傳的實事博物糅合而成的。如同《博物志》、《述異記》的成書情況一樣,但是輯佚《博物志》、《述異記》二書者,學識短淺,目光狹隘,索引資料面目全非、殘缺不全,所以成書後漏洞百出、甚為粗糙。而輯佚《搜神記》一書者,其中內容多是從古書典籍中所引證的,體例鮮明,語言典雅,內容豐腴可目,做工精湛,除非仔細斟酌考核,否則很難發現其中的紕漏而認定為偽書。

閱覽書中“謝尚無子”一條,在李昉《太平廣記》第322卷中有所引用,作為採錄本條出處的有力證據。胡振亨在書跋文中記載,謝尚書為鎮西將軍時,在晉穆帝永和年中曾拿《志怪錄》給劉談看,而劉談則是死於明帝大寧年中,則此書在謝尚為鎮西將軍二十餘年之前就存有了,所以懷疑這條是後人給補添上去的,而未能考辨此條是實出於本書。胡應麟《甲乙剩言》一文中寫到:姚叔祥見其家中藏書目錄中有幹寶《搜神記》,大驚失色說:果真有此書嗎?其回答到:這只不過是從唐道世法師的《法苑珠林》、宋李昉的《太平御覽》、唐歐陽詢的《藝文類聚》、唐徐堅《初學記》、隨末唐初虞世南的《北堂書鈔》等諸書中輯佚得到的。而非來自金函石匱的珍藏遺傳,亦非幽巖石庫中挖掘所得。其實,大多後世發現的靈異怪仙之異書,大抵是如此得來的。胡應麟對此類靈異之書的成書方法的論證是非常準確的。

幹寶《搜神記》版本考辨

常見的《搜神記》有如下幾類版本:一是明毛晉的《津逮祕書》本二十卷;二是明何允中的《廣漢魏叢書》本八卷;三是明商汭的《稗海》本八卷;四是清馬駿良的《龍威祕書》本八卷;五是明樊維城《鹽邑志林》本二卷;六是明沈士誠胡振亨《祕冊匯函》本二十卷;七是《四庫全書》本二十卷;八是清張海鵬《學津討源》本二十卷;九是《百子全書》本二十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念影印版);一零《從書集成初篇》本二十卷;一一《說郛》宛委山堂本二十卷(商務印書館)。

今人整理版本有:一是商務印書館館長鬍懷深1957年標點本(據崇文書局《百子全書》本);二是中華書局1979年汪紹楹校注本(據《學津討源》本),汪注本考訂真偽,校正文字,較為可信。另外,南開大學古典文學博導李劍國先生的《幹寶考》,亦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