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不知道,施耐庵與羅貫中的關係

不說不知道,施耐庵與羅貫中的關係

算計

不說不知道,施耐庵與羅貫中的關係

文 | 夢惜仙

中國的四大名著每一箇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但是你們知道寫下《水滸傳》的施耐庵和寫下《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之間有什麼關係麼?當然不是僅僅都是四大名著的作者的關係而已。

最初的時候,我在看四大名著發現施耐庵與羅貫中都生活在元末明初,我就想他們基本都在一個時代會不會有什麼交集呢?懷著好奇就去查了一下,沒想到他們不僅有交集,而且還是師徒關係——施耐庵是羅貫中的師傅。

這個師徒關係有點意思,我就繼續查資料,想要更深入瞭解一下,畢竟師徒二人寫下的作品都名列四大名著,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關於施耐庵與羅貫中是師徒關係的說法,最早是來源於民國《興化縣續志》中明代王道生所寫的《施耐庵墓誌銘》一文,文中寫到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每成一稿,必與門人校對,以正亥魚,其得力於羅貫中者為尤多。”“門人”即門下徒弟,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徒弟,而且參與過《水滸傳》創作,為施耐庵校對文字。

因而學術界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水滸傳》其實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著的,前七十回是施耐庵寫的,而後三十回是羅貫中續的。(《水滸傳》至今的流傳版本很多,本文指的是現發現最早的明代容與堂版。)

《水滸傳》的前七十回跟後三十回的寫作風格與故事核心都不太一樣,這也是施耐庵與羅貫中合著的說法來源之一。

在《水滸傳》的前七十回,一百零八好漢先後熱血相聚,講的是官逼民反、好漢想要推翻壓迫的熱血故事;而到了後三十回,好漢們卻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一個個死的死,走的走,梁山好漢最後也不剩多少個。

說回施耐庵與羅貫中的關係,說到兩者留下的著作《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其實都是關於起義戰爭題材的,至於為什麼要寫這個題材,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不過他們的資料中發現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施耐庵與羅貫中都參加過張士誠的起義,在其帳下做幕僚。

根據《興化縣續志》的《施耐庵傳》的說法,施耐庵在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受到張士誠的邀請做幕僚,施耐庵抱著建設“王道樂土”的想法為張士誠攻城奪地提供了很多計策。

但是後期張士誠起義在取得一點成績之後,張士誠就有些驕傲自滿了,對於施耐庵這種真正有實才的人便有些愛理不理。施耐庵鑑於此就失望得離開了,歸隱到市井之中,開始了《水滸傳》的創作。

而羅貫中是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加入到張士誠的起義隊伍,做了幕僚,期間還幫助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進攻,可見羅貫中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的。

而後來與施耐庵的經歷相似,看到張士誠的不思進取又不聽勸告之後,也離開他,開始了專心寫自己的書,《三國演義》也是在那之後創作的。

施耐庵與羅貫中在同一個老闆下工作過,時間上也有重合,但是找不到相關資料,也不知道兩人是在此之前認識,還是在此之後認識,但至少他們除了師徒關係之外,有著一層“同事”關係。

文學來源於生活,想來《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的文學成就能位列四大名著,與這兩師徒同樣的參與起義經歷有些關係吧。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