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最不該殺死的一個人,若此人在,西方列強不會那麼猖狂

1840年,隨著英國人的炮響,英國殖民者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割地、賠款、通商,古老的中國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恥辱。僅僅過了十幾年,英國、法國聯軍再次攻打中國,這一次,直接攻入了北京城,並且火燒了圓明園,無數的奇珍異寶被搶走或者被火化為灰燼。

康熙皇帝最不該殺死的一個人,若此人在,西方列強不會那麼猖狂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分兩批進入了中國。第一階段不過六千餘人,第二階段則有兩萬餘人。但是清政府則號稱擁有百萬陸軍,這其中包括自稱的精銳八旗騎兵。但是清政府的軍隊卻在英法聯軍面前不堪一擊,為什麼?除了戰術戰法落後於西方外,自然就是武器裝備落後。

當時的清軍使用的兵器大部分還是刀劍長矛等冷兵器,當然也有一些熱兵器,比如“鳥統”、“佛朗機”,但是這些熱兵器大多是明朝時期引進的西方的,傳承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其質量嚴重老化,並且極其落後。比如清軍使用的鳥槍槍長2米,射程100米,射速為每分鐘1—2發。

康熙皇帝最不該殺死的一個人,若此人在,西方列強不會那麼猖狂

鳥槍

但是在康熙年間,有一個牛人,叫做戴梓,他是著名兵器製造家,曾發明了“連珠統”與“威遠將軍炮”,這個連珠統有什麼特點呢?據說外型有點像琵琶,關鍵的是可以儲存28顆子彈,並且可以連續射擊。這就比較厲害了,有點機槍的感覺。

但是,可惜的是,戴梓發明出來這個東西,並沒有第一時間獻給軍營,據說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斥責他,如果使此物“流佈人間”,那麼你的後代就沒有活路了。

康熙皇帝最不該殺死的一個人,若此人在,西方列強不會那麼猖狂

戴梓—影視資料

戴梓此人極其有才華,為人又剛正不阿,極易遭人妒忌。而比利時的傳教士南懷仁曾向康熙皇帝炫耀比利時的“沖天炮”,並且稱此炮只有比利時人能研製,可是南懷仁研製了一年也沒研製出來,戴梓只用了八天就研究出來了。

因此南懷仁對戴梓懷恨在心,十分妒忌。後來,南懷仁抓住一個機會誣陷戴梓,給他扣上了一個“私通東洋”的帽子,康熙皇帝就將他流放了,戴梓被流放後生活極其艱苦,最後慘死關外。

康熙皇帝最不該殺死的一個人,若此人在,西方列強不會那麼猖狂

倘若戴梓的28發連珠統流傳於世的話,後來列強們也許就不會那麼猖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