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領三十個親兵,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並建國,後代盡出“敗家子”

作為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我們看到清朝的時候總是想起他衰落的時候是怎樣軟趴趴的任人宰割的,是怎樣懦弱的將大片大片的領土拱手相讓的,卻沒有想起,他曾經也是輝煌過的。

最初的時候,努爾哈赤只有三十個親兵,還有為數不多的十三副鎧甲而已,這還是他的祖父父親留給他的,這資本可以說是簡陋至極了,但是就是這麼一丁點兒資本,卻讓他走上了功成名就的光明大道。他帶領著這三十個人,開始一步步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直到創建了後金,坐擁天下。一人領三十個親兵,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並建國,後代盡出“敗家子”

說起來,這個國家也並不是一直固守自封的,剛開始的也接受了不少外來的新事物,比如國歌、國旗的概念。

清朝和我們歷史上的眾多朝代一樣,也沒有國旗國歌,但是畢竟到了清朝的時候西方的國家已經發展出來了,經過與外面的接觸,這些新觀念也逐漸傳進來了,所以清政府也給自己設定了國旗國歌。

中國人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這種生物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更是有著超乎尋常的地位,所以國旗毫無疑問的是和龍有關的,政府正是把“黃底藍龍戲紅珠圖”作為了國旗。

國歌倒是經過了好幾個階段,始終沒有定下來,直到1911年才暫時定下來,《鞏金甌》忽悠是當年國歌,可是巧的是,這個時候剛剛爆發了辛亥革命,這首國歌到底還是沒有流傳開來,最終,也成了大清王朝的“絕命曲”。一人領三十個親兵,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並建國,後代盡出“敗家子”

當然,雖然國歌僅僅是定下來了,但沒有幾個人知道,但這也是能夠說明清朝還是有過進步階段的,它還是能夠接受一些外面傳過來的新鮮事物,不過都太遲了。

能夠推翻前朝,清朝也是有一定的實力的,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發展,國家的實力和軍隊的戰鬥力也是一直在進步的,我們經常口誅筆伐的階段確實很讓人失望,這一段時期幾乎是我們國家千百年來最恥辱的階段,這和統治者的無能已經亂臣賊子的野心不無關係。

可是清朝的鼎盛時期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那時候皇權的集中還處在一個比較正常的時期,英明神武的皇帝能夠完全掌握朝政,平衡好前朝後宮,整個國家蒸蒸日上,可惜後來的皇帝越來越無能,讓一些目光短淺的鼠輩鑽了空子。一人領三十個親兵,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並建國,後代盡出“敗家子”

要知道,在清朝最鼎盛的時候,其疆域也是很廣大的,這時候領土還沒有被野心家們侵佔,總面積能夠達到一千三百一十萬平方公里。

那時候我們的東北、正北方向地區是和俄羅斯帝國接壤的,東北是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代,往北是以薩彥嶺,恰克圖等地為界限。西面則是與眾國家相交於阿拉湖等地,西南地區是和印度的蒙兀兒帝國等國家相交於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東邊就不用說了,和我們現在的地域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清朝的鼎盛時期是很輝煌的,除了自己的本土地域面積還有很多的附屬國,這足以看出這個朝朝的實力。因為清朝是“全面發展”的,再加上其鄰國很多,所以當時從東到西從東南到西南都有其的藩屬國,先不管附屬國的領土大小,光是數量就很是客觀了,甚至多達19個。一人領三十個親兵,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並建國,後代盡出“敗家子”

而且清朝也並不是一直都是“軟柿子”,從他建立開始也是進行過一些保衛領土的戰爭的,並且有一定的功績,只是這些功績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比起來不怎麼多就是了。

像是一六八九年的時候,面對沙俄的侵略,清政府就沒有任他們宰割,而是積極的進行了抗擊戰爭並且保住了大片領土,儘管幾十年之後他們還是從大清的領土上得到了利益。

在一七二七年的時候,清政府在西藏地區改革了官職,設定了專門有條理有秩序的督辦這一地區的事務的官員,並且還成功的處理了大小和卓叛亂,穩定了新疆地區,這對這一大片地區都有震懾作用。

在一七九二年的時候,廓爾喀入侵,清政府成功的擊退了他們,並且在第二年頒佈了相關章程,這對當時起到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對後世卻起有很大的好處,因為這是證明政府對當地主權的一個很重要的證據。一人領三十個親兵,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並建國,後代盡出“敗家子”

所以,儘管清朝在最後的幾年裡很是落魄,但是輝煌的時候也是很耀眼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