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呦呦青蒿》走進寧波效實中學

青蒿 屠呦呦 廣播 詩經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11

光明網寧波5月10日訊(曾毅 幹杉杉)“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悠揚的歌聲盤桓在寧波效實中學的禮堂裡,觀眾們沉浸此間如痴如醉。今天下午,廣播劇《呦呦青蒿》劇組走進廣播劇主人公諾貝爾獲得者、科學家屠呦呦的母校寧波效實中學,與該校師生分享廣播劇片段,講述製作背後的故事。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從中國傳統中藥中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了中國本土第一個原汁原味的諾貝爾科學獎,同時成為全球華人中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去年年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和餘姚市廣播電視臺開始謀劃製作三集廣播連續劇《呦呦青蒿》,歷經版權洽談、劇本製作、聲音演繹等製作過程,於不久前“新鮮出爐”。廣播劇生動再現了屠呦呦帶領中國科學家從中國古老醫學中獲得靈感和啟發,在經歷無數次試驗後,最終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並率先以身試藥的艱苦征程。今年兩會期間,《呦呦青蒿》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首擂,引發強烈反響。

分享會上,廣播劇《呦呦青蒿》劇組與效實中學的師生代表一同分享了劇中精彩片段和創作心路歷程。“為了創作這部劇,我去讀了中醫的典籍文獻,走進醫學者們的精神世界,在創作過程中,體會到屠呦呦先生大醫精誠的品格,她既有大慈惻隱之心的博大胸懷,又有普救含靈之苦的深厚情感。” 《呦呦青蒿》編劇闞平說,在深入瞭解後,團隊們懷著極大的崇敬之心和科學嚴謹的態度投入創作,並以浪漫深情的筆觸描繪出科學家屠呦呦的藝術形象。

今年87歲的張先翹老先生是當年屠呦呦的高中同窗,他回憶了當年與屠呦呦一起學習的日子,在他的印象裡,屠呦呦平常很少言語,總是一心一意撲在學習上,然而就是這麼不打眼的女生,卻最重感情,高中老師寫的信、班級春遊的大合照等,屠呦呦都珍藏了幾十年。寧波效實中學的學生代表在發言中說,這部劇讓她們更加了解了屠呦呦的治學道路,她們決心以屠呦呦先生為榜樣更加努力學習,許下了“現在我以母校為榮,將來母校以我為榮”的諾言。活動最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於芳朗誦了《詩經·小雅·鹿鳴》,用鏗鏘有力又不失婉轉柔和的聲音演繹了這首中華經典名篇,把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