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所謂的浪漫就是沒有後來

傾城之戀 張愛玲 男女蹺蹺板 封鎖 為那顆放蕩不羈的心 2017-04-27

《傾城之戀》共讀第 03天

拆解共讀目標:

生活本就應是過眼不忘懷的雲煙,有些人願意花上畢生的經歷去感受這世上的蒼涼悽苦。年少時期的脆弱,為尋求一個溫暖的港灣在成長的歷程中我們不斷地長大學會磨練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年輕時對愛情的憧憬與幻想在現實面前交錯重疊,上演一幕幕的人生大戲。當所謂的親情愛情離我們遠去時,那失落便更深一層,更遠一方。張愛玲給人們帶來思考的困境沒有結束,今日我們將繼續共同解讀那方充滿傳奇的世界,一起讀完本書的第114-159頁。

《傾城之戀》所謂的浪漫就是沒有後來

1

正如《心經》的名字,我們每個人都有化不開的心事,每家都有難唸的經。文中能感受張愛玲強烈的個性魅力,大膽寫實的畫面不禁讓人震撼。文章中許小寒這樣一個正值青春豆蔻年華的二十歲妙齡少女,她有著神話裡小孩子的臉,圓鼓鼓的腮幫子,小尖下巴,極長極長的黑眼睛,眼角向上剔著。她有著一種奇異的令人不安的美。就是這樣的花季爛漫的純真少女,在表面上完整實則早已失去“愛”這種氛圍的家庭裡成長——她依戀上了自己的父親。在看似純真的臉龐下,卻有著別人看不穿的心機。她是美的但美的自私。

在那個年代,因愛才走到一起的家庭又有多少呢?

許太太在家庭裡的地位無足輕重,細節體現在眾人注意到鋼琴上擺放的暗金攢花相框裡的幾張照片中唯獨沒有她自己的母親。小寒為能獨自佔用父親而嫌惡母親,對他人的追逐秉承無所謂的風輕雲淡。而母親這個溫順柔弱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任何存在感。與《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傾城之戀》中喬琪,聶傳慶,範柳原這些男人不同,許峰儀卻被張愛玲描寫是一個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人。但偏偏這個父親也沒那麼成熟,他對女兒的肆意嬌慣無形中助長這種極端的情結,這樣不懂得如何引導女兒的依戀,反而以縱容的方式緩解了壓力。

任何事都會有不幸在其中,但仔細回想其實導致許小寒最根本原因的是害怕失去,她知道父母之間早已無愛情可言,她害怕父親不愛母親就會離開這個家,害怕失去他人的愛,最後自己成為最孤苦的一個人。正如張愛玲所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文中許母雖然軟弱無力,但她面對女兒所做的一切在文末只對她說了那句:

“你放心。等你回來的時候,我一定還在這兒……”

“你放心……我……我自己會保重的……等你回來的時候……”

這些話如利刀般錐心的疼痛漫延全身,她雖看似笨拙柔弱但最後確是支撐起小寒最後的堅強後盾。

即便這世道滄桑無奈如渡口的船帆漂泊徘徊,但歸路有期,總會找到回家的路。

《傾城之戀》所謂的浪漫就是沒有後來

2

《封鎖》這篇獨具現實主義電影風格的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在上海的孤島時期,因為戰事原因,正在行進的列車突然停下來,封鎖期間,銀行會計師呂宗楨和大學助教吳翠遠展開了一次偶然的戀愛,當封鎖解除,“不近情理的夢”到底還是結束了,他們都回到了各自原來的庸常人生中。看似荒誕不經,看似無情悲哀,卻揭示了人生的最本質,面對無邊的個體生命之曠野,每個人都品嚐著人生存在的虛無和荒誕,這是人類生存終極的根本困境,它無所不在,不可超越也無可逃避。

這些因突發事變而引起的一時的悸動,在所有事情歸於平淡時灰飛煙滅。他是有家室的人卻對一面之緣的女人動了情,即使那是短暫的。

最適合的感情永遠隔著一層淡薄的距離,那些氤氳在空氣裡微妙的尷尬,相處在同一空間的手足無措。這層東西表達出來是少的,一陣大風颳過這城市,吹亂了封鎖中人們的思緒,吹醒了一瞬間的電光火石。虛無縹緲的東西總是存不久的,“叮玲玲玲玲”,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一條虛線,切斷了時間與空間。正如像做了一個夢,像這封鎖的城打了一個盹兒。

這樣的封鎖之城,愛是水蒸出來的熱氣,過了就散了;冷了,就涼了。

《傾城之戀》所謂的浪漫就是沒有後來

3

這些讓人感情會決堤的故事,找一個陽光充沛的午後慢慢品味或者夜靜之時獨自領會。溫柔細雨之中的柔情卻也帶著白亮細尖的鐵銅繡針——深深刺進熱烈的血脈。嘗試過孤獨猶如大海的驚濤駭浪,在張愛玲的世界裡狂瀾跌宕。

人生就那麼幾回事。誰不是百轉千回的苦苦追尋呢?她說過的: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這世上有那麼多人,但他們都不能與你回家,你錯過的我的中年,晚年,我們不停的在路口轉換方向。這萬般紛雜的世界我們許一世之好,在煙霧繚繞中顧盼生輝。

《歲月童話》裡有這樣一句話:所謂的浪漫就是沒有後來。一段故事說不到天長地久,朝朝暮暮那些預見的結果往往讓人如鯁在喉。夢的結束,人類思考的困境沒有結束。

他和她的故事還長著呢,但那是一個亂世,繁華卻荒蕪。

小編WeChat:cookieslian(歡迎來聊,洗耳恭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