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用3年基本形成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

農村 軟件 中國小康網 2019-09-18
"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王祖敏)記者16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中國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縣、鄉供養服務設施相銜接,佈局科學、配置均衡、服務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

"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王祖敏)記者16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中國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縣、鄉供養服務設施相銜接,佈局科學、配置均衡、服務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

中國將用3年基本形成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

資料圖:社區養老中心。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日前,中國民政部、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民政部、財政部、人社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四部門多措並舉,著力提升中國農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

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敬老院)1.8萬家,床位187.8萬張,這些機構承擔著特困人員兜底保障的重要功能,發揮著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用。

《意見》以設施設備提升為著力點,提出自今年開始,啟動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到2020年底前,重點提升現有縣級供養服務設施的照護能力,強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的兜底保障,設施設備重大安全隱患全部整改到位。到2022年底前,每個縣至少有1所以照護功能為主的供養服務設施,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安全隱患全部清除,改造提升任務全部完成,特困人員兜底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為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順利開展,相關部門將加大資金支持、開展績效評價、明確職責任務,確保把改造提升工程做成廉潔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通知》以優化管理服務為著力點,針對法人登記率不高、運營管理滯後、照護人員短缺、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明確要求切實維護供養機構的合法權益,加強供養機構負責人、照護人員的能力建設,加強供養對象基本生活資金、照料護理資金和機構運轉經費保障。

《通知》還要求推進供養服務機構社會化改革,積極培育能夠承擔特困供養服務任務的連鎖化、品牌化、專業化運營主體;健全完善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推動實現機構的消防、食品、財產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持續加強。

中國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和《通知》以問題為導向,補短板、強弱項,分別從設施設備的“硬件”提升和管理服務的“軟件”改善做出部署,兩端發力,力爭利用3年時間取得顯著成效。(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