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歷史翻閱

如今的南縣,像洞庭明珠,鑲嵌在湘北大地上。南北縱橫著棋盤格子似的田園,綠色的林帶綿延百里,幢幢樓房別具湖鄉風格,縣城像一座嶄新的城市,正由南洲向四周發展,喜笑顏開的人們在愉快地幹著各自的事業……就是這片熱土,建制才123週年,是由當時的華容、安鄉、龍陽(今漢壽)、沅江、武陵(今常德)六縣撥出設置的。歷史典籍中有過對它的記載嗎?我翻開了《宋史》。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鼎州(今常德)武陵人鐘相迫於官府欺壓揭竿起義,自稱楚王。於是四方響應,鼎州之武陵、桃源、龍陽(今漢壽)、沅江,澧州之澧陽(今澧縣)、安鄉、石門、慈利,荊南之枝江、鬆滋、公安、石首,潭州(今長沙市)之益陽、寧鄉、湘陰、安化,峽州(今宜昌市)之宜都,嶽州(今岳陽市)之華容,辰州之沅陵,凡十九縣均為義軍地域。不久,鐘相為中州流寇軍閥孔彥舟所殺,於是楊么高舉義旗,與楊欽、劉衡、周倫、黃佐、黃誠、夏誠、劉詵、全琮、楊廣、楊二胡、高老虎、田十八等十餘頭領,佔據龍陽縣,分佈於所居村,分置立寨柵。在洞庭湖“春夏則耕耘,秋冬水落,則收糧於湖寨,載老小於泊中”。朝廷視其“為腹心害。不先去之,無以立國”。

於是,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二月丙戌日,令尚書右僕射張浚都督諸路軍馬,以岳飛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率所部平楊么。閏二月辛酉日,都督行府奏招捕楊么等。夏,四月丁未日,張浚以都督視師湖南。是月庚申日,張浚至潭州。行到醴陵時,將獄中所囚楊么密探數百人盡行發給文書釋放歸營招降。張浚至長沙,有義軍黃誠、周倫率部請降。張浚制置使岳飛分兵屯鼎、澧、益陽等地,壓以兵勢。另屯兵嶽州伐君山草木,以塞洞庭諸港汊阻義軍戰船。是月戊戌日,岳飛至鼎州城外置寨列艦。楊么義軍黃佐部見岳飛派潭州兵馬鈐轄楊華入營招降,便說:“嶽節使號令如山,如與之戰,萬無生理,”遂降。岳飛單騎入營,拍著黃佐背部說:“子知逆順者,果能立功,封侯豈足道!欲遣子至湖中,視可乘者擒之,可勸者招之。”時年大旱,湖水涸如深冬。六月,甲辰日,楊么左右膀之一的楊欽率部三千人降岳飛,被封為武略大夫。10天之後,岳飛攻楊么義軍夏誠寨。此寨三面臨大江,背倚峻山,官軍陸攻則入湖,水攻則登岸。岳飛用計,擇善罵者於夜在淺處叫罵,另派兵悉運草木上流。義軍聞罵聲,爭擲瓦石擊之,草木流下為瓦石所壓,一旦填滿,岳飛率軍長驅入寨,擒獲夏誠,並斬殺楊么。

當初,張浚到長沙後,親臨洞庭湖以觀楊么義軍佈局和氣勢,疑未可攻。此時朝廷召其還朝謀防秋之計。岳飛示圖請求張浚少留,八日可破義軍,說:用義軍攻義軍,分化瓦解招降納叛,奪其手足之助,離其腹心之託,而後用兵馬,八日內當破義軍。張浚首肯,果八日而楊么被擒處斬。

讀過此段與南縣古地域有關的史實,不得不讚嘆:岳飛真不愧為軍事家!幅員廣大的東至嶽州,西至鼎、澧州,南至潭州,北至荊南府數千裡的楊么義軍地域,從朝廷任命他征剿起至“岳飛言水寨歸業者二萬七千餘家,詔州郡存恤之,無得騷擾”止,總共只用了176天,其中經歷分別為:一、從任命岳飛征剿楊么到都督行府奏招捕楊么,歷時37天;二、再到張浚以都督視師湖南,歷時47天;三、到皇帝下詔表彰岳飛移軍潭州,歷時13天;四、從岳飛分兵屯鼎、澧、益陽等至鼎州列艦,歷時39天;五、從岳飛平楊么至張浚更易郡縣奸贓吏,宣佈寬恩,命岳飛進軍屯荊襄、“岳飛言水寨願歸業者二萬七千餘家,詔州郡存恤之,無得騷擾”,歷時25天。

筆者還在試想:一個著名的軍事家,除了史書上記載的之外,他還會在那段時間裡做些什麼呢?僅僅就是記載的那麼簡單?打勝仗就那麼容易?有沒有對湖周圍地形水勢進行實地考察?如臨湖觀勢又會走哪條路線?處於龍陽邊境的宋田山麓是否留下他的足跡?年代久遠,資料不多,無從知曉。《湖南省志·地理志》載洞庭湖周邊縣市(不含常德、龍陽)古地名,有18條與楊么、岳飛有關。與岳飛相關的是:營坡嶺(益陽)、嶽城、食成臺(華容)、武穆屯(湘陰)、磊石寨(汩羅)、嶽武穆故城、七裡山、君山(岳陽)、三郎城(南縣)、芷水(安鄉)等10條。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歷史的腳步像滾滾東逝江水,英雄業績永遠寫在青史之中。而我們今天的南縣,父老鄉親們正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寫著嶄新的史頁。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