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國輪機長,帶船員被困無人小島75天,無淡水無食物奇蹟生還

魯濱遜漂流記 社會 淘歷史 2017-07-30

1943年8月,一艘滿載軍火的英國戰時運輸部商船悄悄航行在東非航線上。船上有56名船員,絕大多數是中國人。蔚藍色的海上不時有飛魚躍出水面,然而寧靜的美下面卻隱藏著危險—德國潛水艇經常在這一帶襲擊英美艦船。

一箇中國輪機長,帶船員被困無人小島75天,無淡水無食物奇蹟生還

8月5日晚上,令人擔心的事情終於到來了。兩枚魚雷擊中船身,幾分鐘後,商船就沉沒了。直到第二天清晨,倖存的輪機長沈祖挺和其他落水船員才艱難地登上了不遠處漂浮著的救生艇。這時,艇上只剩下40名船員,其中包括36名中國人。因英籍船長和駕駛員都已遇難,沈祖挺被一致推舉為臨時領袖。

這裡距離非洲大陸還很遙遠,距離馬達加斯加島較近。沈祖挺分析了風向和風力,估計將救生艇駛回非洲很困難,只能藉助風力漂向馬達加斯加島,而這需要整整五天。他將全部食品、淡水、工具、救生信號和藥品等集中起來,統一發配。

第三天,瞭望的水手發現了一個小島。這是個孤島,三面是懸崖峭壁,南面是一片沙堆,外圍是密密麻麻的珊瑚礁,木質的救生艇隨時可能被湧浪衝向珊瑚礁而撞得粉碎。

沈祖挺和水手長商量後,決定冒險登陸。漁民出身的水手長建議,船過淺灘時,船員可以下水託著船頭,保護船底不與礁石相碰。儘管有八名身強力壯的水手護航,但船底還是被擦破了。不過疲倦不堪的船員們已經顧不得這些,他們下了艇後立即躺在了沙灘上。

同樣非常疲累的沈祖挺卻無法安靜下來,很多事情還等著他去安排。他令人搬出艇上一切可以搬下的東西,包括槳、帆甚至鐵鉤等,然後安排大家在沙灘上休息。第二天一早,他將人員分成4隊,3隊全外出探險,尋找淡水、食物、居民和船舶,並查看有無大型野獸出沒,自己則帶著另一隊在附近小丘頂上建立大本營—用帆布架起小布篷,又和幾個輪機員將紫銅的空氣箱改成了鍋。下午,探險隊帶回了非常令人失望的消息:附近沒有居民,也沒有淡水。灌木林裡倒是可以找到海鳥的鳥蛋,沙灘上也發現了海龜的腳印,但只能說明這是海龜下蛋的地方。

船上原本的水和食物很快就被吃完了。船員們可以吃鳥蛋、海龜,但沒有淡水卻無法生存。“不能用鍋燒海水來造淡水嗎?”一個輪機員建議。沈祖挺也正在考慮這個辦法,但如何收集海水蒸氣呢?經過輪機員和機匠們的反覆琢磨,終於用10只銅皮空氣箱做成了兩個最原始的蒸餾器。

有了淡水他們就能生存,也有了得救的可能。然而,要做的事還很多:怎樣取得食物,怎樣禦寒(南半球的8月相當於中國的2月),怎樣防衛,怎樣與外部聯繫……好在沈祖挺經過細緻考慮,合理分工安排,40人的生活才逐漸正常起來。

忙碌的白天是好過的,入夜後,人們的悲觀情緒又來了。根據沈祖挺在樹幹上刻畫的標誌來看,他們已經遇險半個月了,然而至今沒有發現船隻或飛機路過……晚上,大家圍在火堆旁,情緒低沉而混亂。“請沈師傅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有人建議。頓時,氣氛稍稍活躍起來了。

一箇中國輪機長,帶船員被困無人小島75天,無淡水無食物奇蹟生還

《魯濱遜漂流記》

沈祖挺給大家講了《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講得生動而有感染力。“人多力量大,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得救!”從此,每天晚上就成了大家談天、講故事的時間,有人講《水滸》,有人講《三國》,就連英軍護航隊員也不放棄表演的機會。人們的情緒好多了。

刻在樹上的刻痕一條一條地增加著,一個多月過去了,生活雖然艱苦,但過得還算安定,只是,瞭望所裡仍然一無所得。有人提出,不能在這裡等死,要想辦法離開小島,設法找到過往的船隻到大陸上去。沈祖挺已經琢磨這個問題很久了:這個島一定偏離航線很遠,否則,為什麼這麼久都沒有過路的船隻呢?但是這裡離馬達加斯加的西岸應該不遠,如果派人漂到馬達加斯加去求救,大家得救的可能性就大了。不過,怎樣去呢?救生艇已被碰壞了,如何漂過海洋呢?

晚上,大家圍著火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準備把那棵倒下的大樹做個獨木舟。因為沒有鋸子,他們便架起火來燒。為了防止火勢蔓延,又在兩邊不斷澆水。燒了一天,終於把四米多長的圓木燒斷了。近十天後,他們用小斧頭在圓木上挖了一個僅能坐下一個人的小洞,又插上一根桅杆,架起風帆。水手長老張會說幾句英語,自願駕船探險。他配備了15天的食品、淡水和兩個煙火信號,就出發了。然而,由於上重下輕,小船剛下水就來了個兜底翻。這對大家的打擊不小,半個月的辛勤勞動,滿懷的希望一下成了泡影。

有人又建議將小舟改造成真正的小船。20天后,1米多寬、4米多長的小船做好了,它穩定性很好,上面還蓋了一個單人艙室,不僅能供休息,還能貯存食品和淡水。人們一一與老張握手,希望他能登陸成功,並儘快與當地政府聯繫上,老張也含著熱淚和大家話別。

沈祖挺和船員們懷著希望繼續生活,然而,意外很快發生了。10月15日,造水器經過兩個多月的使用,鍋內結了厚厚的鹽垢,雖然定期清理,但底層的不易剷掉,現在已有近一英寸厚。他們把鍋拆下來清理,可是兩個多月來,由於海水的腐蝕,紫銅的鍋底已變得像紙一般薄,全靠鹽垢保護著,一鏟,鍋底就被鏟穿了。另一個造水器也因鹽垢過厚而使造水量大大減少。要再造一隻,材料已不夠了,全體遇難者面臨著斷水危機。沈祖挺果斷地命令所有人減少用水。他安慰大家說:“我們還存了一大桶水,只要節省用水是可以維持的。不久雨季可能要來(其實什麼時候是雨季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從他們來到小島後未下過一滴雨),我們可以接雨水用。老張已出發好多天了,我們再堅持一兩個月,一定可以得救!”人們心中再次升起希望。

一箇中國輪機長,帶船員被困無人小島75天,無淡水無食物奇蹟生還

10月25日上午,這群“魯濱遜”正在沙灘上休息,突然,北方天空出現一個黑點,並且漸漸靠近。飛機!一顆煙火信號當即射向天空,人們又點燃了橡膠,一股黑煙向上直冒。飛機果然看到信號彈,飛了過來。這是一架英軍的巡邏機。想到對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沈祖挺立刻叫大家躺在空曠的沙灘上,每三個人排成一個英文字母,排出了九個字母“SSRADBURY(遇難輪船的名字)”。飛機上很快丟下一個鐵罐,裡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已知道你們的情況,我們將報告司令部營救你們,請等候。”頓時,大家一片歡騰,熱淚盈眶。

26日下午,飛來了一架運輸機,拋下了兩隻大木箱,裡面是食品和衣服,甚至還有香菸和啤酒。沈祖挺將這些物品分給每個人,並一再提醒大家儘可能慢慢吃,注意消化,不要一下吃得太多。

10月28日,遇險的第75天,一艘英國護航艦停在小島不遠處,將受難海員分批接上軍艦。不久,按照船員們的要求,沈祖挺等人被送到當時中國海員比較集中的印度加爾各答。出發前,船員們得到一個好消息:派去探險的老張經過多日海上漂流,也於三天前在馬達加斯加南部被救起,現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1946年7月4日,為表彰沈祖挺時的英勇表現,英國駐滬總領事代表英國政府向沈祖挺授予了“大英帝國勳章”。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卓東明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閱讀更多:

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才不是!

日本從法國偷了一小塊粉末,八年後崛起為全球海軍最強國

大唐將軍去鎮壓叛亂,半道發現一個碑文,立馬掉頭去造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