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禪城大工匠”昨命名 以工匠精神的擔當打造首善之區

李雲峰 梅文鼎 社會 珠江時報 2017-04-13

10名能工巧匠獲頒榮譽證書

珠江時報訊(記者/謝軻 通訊員/禪宣)昨日下午,第二批“禪城大工匠”命名儀式暨禪城區工匠精神分享會在南風古灶舉行。來自禪城不同行業的10位優秀代表榮獲“禪城大工匠”稱號,禪城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區柱明等向他們授予榮譽證書。

據悉,這是繼去年7月份命名第一批“禪城大工匠”後,禪城再次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營造禪城“首善之區”的濃厚氛圍,推動工匠精神成為禪城城市脊樑的具體舉措。至此,禪城共誕生了20個“禪城大工匠”(包含團體),他們是各行各業能工巧匠的傑出代表,他們是“佛山製造、禪城品牌”的領軍人物,他們是全區廣大幹部職工的榜樣。

獲評第二批“禪城大工匠”的10名能工巧匠,有從事針織行業16年,每天打800個針結的緯編工樑澤江;有帶領團隊6年進行兩次產品升級的研發人員李雲峰;也有紮根陶藝行業55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梅文鼎等。從擰緊每一顆螺絲、設計好每一件產品、上好每一堂課做起,10位“禪城大工匠”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追求著最好的自己。

目前,佛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創新工作,堅定不移地推動創新立市、創新興市、創新強市,加快建設中國製造業一線城市,全力打造國家制造創新中心。市委書記魯毅提出,佛山要以工匠精神為堅挺脊樑,走“以質取勝、標準引領、品牌帶動”的發展道路。並勉勵禪城打造佛山“首善之區”,為佛山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發揮中心城區示範引領功能。

“首善”就應當是楷模,是樣板,是示範;而“工匠精神”則凝聚著禪城一貫堅守實業、專注製造的城市氣質。建設首善之區,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各個崗位、各個層次的人才;需要奮戰在產業一線的大工匠們。他們的事蹟、思想應該得到廣泛的傳播,從而感召更多的一線工作者,在各自的崗位上刻苦鑽研,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將工匠精神發揚到極致。

昨日的“禪城大工匠”命名儀式,以特有的方式向這座製造業城市中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致敬。當現場大屏幕播放完“禪城大工匠”的事蹟介紹後,“禪城大工匠”兩人一組,分別沿著一側階梯徐步而下至舞臺,接受榮獲證書後再與觀眾進行交流分享。

在隨後的分享環節中,“禪城大工匠”們闡述了各自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朗德萬斯照明有限公司研發經理李雲峰認為,新時代的“工匠精神”講求“精益求精,恰到好處”,不推崇用“最貴的材料做最高端的產品”,而是要用“耐用的材料做成實用的產品”;廣東肯富來泵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董信邦則強調,工匠應該時刻保持“學習”之心,做到心無旁騖,“年輕人下班後要少玩手機,少打遊戲,多看書學習;下班不充電,上班就頭痛。”

禪城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何文志表示,“工匠精神”講究精雕細琢、追求完美、止於至善,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是禪城打造首善之區的現實需要。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工匠精神的進取意識、創新精神和擔當精神善作善成,全面建設“佛山創新發展示範區”,使得“工匠精神”成為全區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活動的尾聲再次掀起高潮。第一批“禪城大工匠”和第二批“禪城大工匠”齊聚一堂,在舞臺上共同按下陶泥手印。陶泥手印燒製完成後,將建成一道具有“工匠精神”傳頌意義的“禪城大工匠”手印陶牆,與南風古灶龍窯一起成為禪城的“精神地標”。

此次獲評的10位“禪城大工匠”,可享受禪城區政府給予的相關待遇,包括享受“金禪卡”服務;符合區人才公寓租住條件的“禪城大工匠”,可享受免租居住;“禪城大工匠”若新建“工匠”工作室,政府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補貼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