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一 薛父給了寶釵無條件的溫暖父愛

第四回,作品一筆帶過,寫到了薛寶釵的父親。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寫字。”

短短十八個字,勾勒出一位無條件愛女兒的溫暖父親。

首先,薛父愛寶釵,不是一般的愛,是“酷愛”。“酷”就是程度極深,寶釵的爸爸非常愛她。

其次,薛父非常愛寶釵,所以讓她讀書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薛父讓寶釵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愛”。

薛家已有長子薛蟠,薛父仍舊給予了寶釵足夠多的關注,無條件地愛她,栽培她,希望她讀書識字,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更飽滿的人生。

可見薛父給寶釵的是一份篤定純粹的父愛,這份父愛幫寶釵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她從容自信,快樂成長。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一 薛父給了寶釵無條件的溫暖父愛

第四回,作品一筆帶過,寫到了薛寶釵的父親。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寫字。”

短短十八個字,勾勒出一位無條件愛女兒的溫暖父親。

首先,薛父愛寶釵,不是一般的愛,是“酷愛”。“酷”就是程度極深,寶釵的爸爸非常愛她。

其次,薛父非常愛寶釵,所以讓她讀書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薛父讓寶釵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愛”。

薛家已有長子薛蟠,薛父仍舊給予了寶釵足夠多的關注,無條件地愛她,栽培她,希望她讀書識字,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更飽滿的人生。

可見薛父給寶釵的是一份篤定純粹的父愛,這份父愛幫寶釵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她從容自信,快樂成長。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書中說“自父親死後,(寶釵)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

可知,薛父故去時,寶釵已經懂事。顯然薛父在寶釵懂事之前,一直為她的人生提供著充沛的父愛滋養。寶釵享受到的父愛,不只質量上乘,而且有時間上的保證。

在父愛的滋養下,寶釵表現出了健全的人格和從容的人生意態,她通曉人情,思慮周全,一進賈府就獲得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認可,四十五回之後,連情敵林黛玉都對她讚不絕口。後來被賈府選中,順利成為被人矚目的“寶二奶奶”。

那麼,林黛玉享受到的又是怎樣一份父愛呢?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一 薛父給了寶釵無條件的溫暖父愛

第四回,作品一筆帶過,寫到了薛寶釵的父親。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寫字。”

短短十八個字,勾勒出一位無條件愛女兒的溫暖父親。

首先,薛父愛寶釵,不是一般的愛,是“酷愛”。“酷”就是程度極深,寶釵的爸爸非常愛她。

其次,薛父非常愛寶釵,所以讓她讀書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薛父讓寶釵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愛”。

薛家已有長子薛蟠,薛父仍舊給予了寶釵足夠多的關注,無條件地愛她,栽培她,希望她讀書識字,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更飽滿的人生。

可見薛父給寶釵的是一份篤定純粹的父愛,這份父愛幫寶釵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她從容自信,快樂成長。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書中說“自父親死後,(寶釵)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

可知,薛父故去時,寶釵已經懂事。顯然薛父在寶釵懂事之前,一直為她的人生提供著充沛的父愛滋養。寶釵享受到的父愛,不只質量上乘,而且有時間上的保證。

在父愛的滋養下,寶釵表現出了健全的人格和從容的人生意態,她通曉人情,思慮周全,一進賈府就獲得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認可,四十五回之後,連情敵林黛玉都對她讚不絕口。後來被賈府選中,順利成為被人矚目的“寶二奶奶”。

那麼,林黛玉享受到的又是怎樣一份父愛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二 林如海對黛玉的父愛夾雜著無子的遺憾和無奈

林如海對林黛玉的父愛,並不純粹。

林如海是科舉出身,前科探花,欽點的巡鹽御史,是一位文化素質非常高的父親。書中有這樣一段介紹:

“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這段文字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林如海給女兒的父愛。

首先,林如海沒兒子,所以對黛玉“愛如珍寶”。

其次,黛玉聰明清秀資質好,所以,父親才讓她讀書識字,接受教育。

第三,林如海讓黛玉接受教育,不過是把她當兒子養,安慰自己命中無子的無奈處境。

那我們大膽來假設。

如果林黛玉的弟弟沒有死,又或者她有一位嫡親的哥哥,父親還會不會對她“愛如珍寶”?

與此同時,如果黛玉不太聰明資質也不夠好,她還有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又或者黛玉姊妹兄弟眾多,她在其中根本算不得太突出的,黛玉還能不能享受高濃度的父愛?

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一 薛父給了寶釵無條件的溫暖父愛

第四回,作品一筆帶過,寫到了薛寶釵的父親。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寫字。”

短短十八個字,勾勒出一位無條件愛女兒的溫暖父親。

首先,薛父愛寶釵,不是一般的愛,是“酷愛”。“酷”就是程度極深,寶釵的爸爸非常愛她。

其次,薛父非常愛寶釵,所以讓她讀書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薛父讓寶釵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愛”。

薛家已有長子薛蟠,薛父仍舊給予了寶釵足夠多的關注,無條件地愛她,栽培她,希望她讀書識字,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更飽滿的人生。

可見薛父給寶釵的是一份篤定純粹的父愛,這份父愛幫寶釵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她從容自信,快樂成長。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書中說“自父親死後,(寶釵)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

可知,薛父故去時,寶釵已經懂事。顯然薛父在寶釵懂事之前,一直為她的人生提供著充沛的父愛滋養。寶釵享受到的父愛,不只質量上乘,而且有時間上的保證。

在父愛的滋養下,寶釵表現出了健全的人格和從容的人生意態,她通曉人情,思慮周全,一進賈府就獲得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認可,四十五回之後,連情敵林黛玉都對她讚不絕口。後來被賈府選中,順利成為被人矚目的“寶二奶奶”。

那麼,林黛玉享受到的又是怎樣一份父愛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二 林如海對黛玉的父愛夾雜著無子的遺憾和無奈

林如海對林黛玉的父愛,並不純粹。

林如海是科舉出身,前科探花,欽點的巡鹽御史,是一位文化素質非常高的父親。書中有這樣一段介紹:

“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這段文字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林如海給女兒的父愛。

首先,林如海沒兒子,所以對黛玉“愛如珍寶”。

其次,黛玉聰明清秀資質好,所以,父親才讓她讀書識字,接受教育。

第三,林如海讓黛玉接受教育,不過是把她當兒子養,安慰自己命中無子的無奈處境。

那我們大膽來假設。

如果林黛玉的弟弟沒有死,又或者她有一位嫡親的哥哥,父親還會不會對她“愛如珍寶”?

與此同時,如果黛玉不太聰明資質也不夠好,她還有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又或者黛玉姊妹兄弟眾多,她在其中根本算不得太突出的,黛玉還能不能享受高濃度的父愛?

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林父當然愛黛玉。但林父的愛夾雜著太多無可奈何和機緣湊巧,這是一份非常熱烈,但純度不高的父愛。

林黛玉是個天性敏感的女孩,非常善於從周圍人的一舉一動言談話語中捕捉微妙的信息。父親對自己的愛,是以多個條件為前提的。這一點,她當然也感覺的到。

有條件的父愛,沒能幫助幼年的黛玉建立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體系。自己身上這份沉甸甸的父愛,隨時可能因條件的變化而動搖。這成為了林黛玉終身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原因。

林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初進賈府就時時留心,處處在意,生怕做的不對,被人恥笑。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強烈的存在感焦慮,她在潛意識中總在擔心自己的存在會被周圍人否定,害怕自己不受歡迎。

面對愛情,林黛玉也一直患得患失。她明明是賈母庇護下,金尊玉貴的嫡親外孫女,她明明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但在自己眼中,她只是個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孤女。

是阿,來自父親的愛都那麼飄忽遲疑,黛玉有什麼理由相信周圍的一切呢?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一 薛父給了寶釵無條件的溫暖父愛

第四回,作品一筆帶過,寫到了薛寶釵的父親。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寫字。”

短短十八個字,勾勒出一位無條件愛女兒的溫暖父親。

首先,薛父愛寶釵,不是一般的愛,是“酷愛”。“酷”就是程度極深,寶釵的爸爸非常愛她。

其次,薛父非常愛寶釵,所以讓她讀書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薛父讓寶釵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愛”。

薛家已有長子薛蟠,薛父仍舊給予了寶釵足夠多的關注,無條件地愛她,栽培她,希望她讀書識字,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更飽滿的人生。

可見薛父給寶釵的是一份篤定純粹的父愛,這份父愛幫寶釵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她從容自信,快樂成長。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書中說“自父親死後,(寶釵)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

可知,薛父故去時,寶釵已經懂事。顯然薛父在寶釵懂事之前,一直為她的人生提供著充沛的父愛滋養。寶釵享受到的父愛,不只質量上乘,而且有時間上的保證。

在父愛的滋養下,寶釵表現出了健全的人格和從容的人生意態,她通曉人情,思慮周全,一進賈府就獲得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認可,四十五回之後,連情敵林黛玉都對她讚不絕口。後來被賈府選中,順利成為被人矚目的“寶二奶奶”。

那麼,林黛玉享受到的又是怎樣一份父愛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二 林如海對黛玉的父愛夾雜著無子的遺憾和無奈

林如海對林黛玉的父愛,並不純粹。

林如海是科舉出身,前科探花,欽點的巡鹽御史,是一位文化素質非常高的父親。書中有這樣一段介紹:

“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這段文字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林如海給女兒的父愛。

首先,林如海沒兒子,所以對黛玉“愛如珍寶”。

其次,黛玉聰明清秀資質好,所以,父親才讓她讀書識字,接受教育。

第三,林如海讓黛玉接受教育,不過是把她當兒子養,安慰自己命中無子的無奈處境。

那我們大膽來假設。

如果林黛玉的弟弟沒有死,又或者她有一位嫡親的哥哥,父親還會不會對她“愛如珍寶”?

與此同時,如果黛玉不太聰明資質也不夠好,她還有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又或者黛玉姊妹兄弟眾多,她在其中根本算不得太突出的,黛玉還能不能享受高濃度的父愛?

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林父當然愛黛玉。但林父的愛夾雜著太多無可奈何和機緣湊巧,這是一份非常熱烈,但純度不高的父愛。

林黛玉是個天性敏感的女孩,非常善於從周圍人的一舉一動言談話語中捕捉微妙的信息。父親對自己的愛,是以多個條件為前提的。這一點,她當然也感覺的到。

有條件的父愛,沒能幫助幼年的黛玉建立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體系。自己身上這份沉甸甸的父愛,隨時可能因條件的變化而動搖。這成為了林黛玉終身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原因。

林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初進賈府就時時留心,處處在意,生怕做的不對,被人恥笑。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強烈的存在感焦慮,她在潛意識中總在擔心自己的存在會被周圍人否定,害怕自己不受歡迎。

面對愛情,林黛玉也一直患得患失。她明明是賈母庇護下,金尊玉貴的嫡親外孫女,她明明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但在自己眼中,她只是個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孤女。

是阿,來自父親的愛都那麼飄忽遲疑,黛玉有什麼理由相信周圍的一切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三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寶釵享受到的父愛,堅定,純粹,無條件。所以她篤定自信,幸福成長,逐漸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足可以直面波詭雲譎的人生路。

黛玉享受到的父愛,飄忽,遲疑,不純粹。導致她敏感不自信,對人生充滿懷疑,習慣性的忽視擁有的一切,緊盯住人生的缺憾,不能自拔。

其實林黛玉的才華、聰慧絕不亞於薛寶釵,甚至她的靈動飄逸,心思剔透總能更勝一籌。

但林黛玉的人生並不成功,她是賈母嫡親的外孫女,備受寵愛,卻總是嘆氣垂淚很不開心。她與寶玉相愛,心意相通,兩情繾綣,卻總是害怕寶玉與他人弄出風流韻事,“金玉良緣”成為心中解不開的疙瘩。她才華出眾,俏皮能辯,本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姑娘,卻很難經營好人際關係,落得“多心”“小性兒”的評價……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一 薛父給了寶釵無條件的溫暖父愛

第四回,作品一筆帶過,寫到了薛寶釵的父親。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寫字。”

短短十八個字,勾勒出一位無條件愛女兒的溫暖父親。

首先,薛父愛寶釵,不是一般的愛,是“酷愛”。“酷”就是程度極深,寶釵的爸爸非常愛她。

其次,薛父非常愛寶釵,所以讓她讀書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薛父讓寶釵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愛”。

薛家已有長子薛蟠,薛父仍舊給予了寶釵足夠多的關注,無條件地愛她,栽培她,希望她讀書識字,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更飽滿的人生。

可見薛父給寶釵的是一份篤定純粹的父愛,這份父愛幫寶釵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她從容自信,快樂成長。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書中說“自父親死後,(寶釵)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

可知,薛父故去時,寶釵已經懂事。顯然薛父在寶釵懂事之前,一直為她的人生提供著充沛的父愛滋養。寶釵享受到的父愛,不只質量上乘,而且有時間上的保證。

在父愛的滋養下,寶釵表現出了健全的人格和從容的人生意態,她通曉人情,思慮周全,一進賈府就獲得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認可,四十五回之後,連情敵林黛玉都對她讚不絕口。後來被賈府選中,順利成為被人矚目的“寶二奶奶”。

那麼,林黛玉享受到的又是怎樣一份父愛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二 林如海對黛玉的父愛夾雜著無子的遺憾和無奈

林如海對林黛玉的父愛,並不純粹。

林如海是科舉出身,前科探花,欽點的巡鹽御史,是一位文化素質非常高的父親。書中有這樣一段介紹:

“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這段文字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林如海給女兒的父愛。

首先,林如海沒兒子,所以對黛玉“愛如珍寶”。

其次,黛玉聰明清秀資質好,所以,父親才讓她讀書識字,接受教育。

第三,林如海讓黛玉接受教育,不過是把她當兒子養,安慰自己命中無子的無奈處境。

那我們大膽來假設。

如果林黛玉的弟弟沒有死,又或者她有一位嫡親的哥哥,父親還會不會對她“愛如珍寶”?

與此同時,如果黛玉不太聰明資質也不夠好,她還有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又或者黛玉姊妹兄弟眾多,她在其中根本算不得太突出的,黛玉還能不能享受高濃度的父愛?

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林父當然愛黛玉。但林父的愛夾雜著太多無可奈何和機緣湊巧,這是一份非常熱烈,但純度不高的父愛。

林黛玉是個天性敏感的女孩,非常善於從周圍人的一舉一動言談話語中捕捉微妙的信息。父親對自己的愛,是以多個條件為前提的。這一點,她當然也感覺的到。

有條件的父愛,沒能幫助幼年的黛玉建立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體系。自己身上這份沉甸甸的父愛,隨時可能因條件的變化而動搖。這成為了林黛玉終身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原因。

林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初進賈府就時時留心,處處在意,生怕做的不對,被人恥笑。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強烈的存在感焦慮,她在潛意識中總在擔心自己的存在會被周圍人否定,害怕自己不受歡迎。

面對愛情,林黛玉也一直患得患失。她明明是賈母庇護下,金尊玉貴的嫡親外孫女,她明明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但在自己眼中,她只是個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孤女。

是阿,來自父親的愛都那麼飄忽遲疑,黛玉有什麼理由相信周圍的一切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三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寶釵享受到的父愛,堅定,純粹,無條件。所以她篤定自信,幸福成長,逐漸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足可以直面波詭雲譎的人生路。

黛玉享受到的父愛,飄忽,遲疑,不純粹。導致她敏感不自信,對人生充滿懷疑,習慣性的忽視擁有的一切,緊盯住人生的缺憾,不能自拔。

其實林黛玉的才華、聰慧絕不亞於薛寶釵,甚至她的靈動飄逸,心思剔透總能更勝一籌。

但林黛玉的人生並不成功,她是賈母嫡親的外孫女,備受寵愛,卻總是嘆氣垂淚很不開心。她與寶玉相愛,心意相通,兩情繾綣,卻總是害怕寶玉與他人弄出風流韻事,“金玉良緣”成為心中解不開的疙瘩。她才華出眾,俏皮能辯,本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姑娘,卻很難經營好人際關係,落得“多心”“小性兒”的評價……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最後,林黛玉年紀輕輕,淚盡而逝,最終也沒能交上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雖然薛寶釵最終也歸入了薄命司,但她的人生總透著一抹自信的光輝色彩。在家裡,她為母親分憂,參與家庭決策。在賈府,她協助探春、李紈理家,顯露出非凡的管理才能。在大觀園,她與眾人相處融洽其樂融融,連小丫頭都讚不絕口。薛寶釵最終嫁給了寶玉,成為了“寶二奶奶”。儘管後來賈府落敗,前路坎坷,但相信寶釵依然有足夠的底氣和能量與生活繼續抗爭。

有時候我想,如果把林黛玉手裡的牌,交給薛寶釵,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父愛,不同的前路。早在她們懵懂之初,在父親身旁開始讀書寫字的時候,人生的結局已然寫好。

"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黃鸝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兩大女主,她們品貌相當,難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兩百多年,一直也沒分出勝負。

唯一能達成共識的是:薛寶釵與林黛玉性格迥異。

薛寶釵為人豁達,裝愚守拙,隨分從時。林黛玉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孤高自許。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完全不同。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一 薛父給了寶釵無條件的溫暖父愛

第四回,作品一筆帶過,寫到了薛寶釵的父親。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寫字。”

短短十八個字,勾勒出一位無條件愛女兒的溫暖父親。

首先,薛父愛寶釵,不是一般的愛,是“酷愛”。“酷”就是程度極深,寶釵的爸爸非常愛她。

其次,薛父非常愛寶釵,所以讓她讀書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薛父讓寶釵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愛”。

薛家已有長子薛蟠,薛父仍舊給予了寶釵足夠多的關注,無條件地愛她,栽培她,希望她讀書識字,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更飽滿的人生。

可見薛父給寶釵的是一份篤定純粹的父愛,這份父愛幫寶釵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她從容自信,快樂成長。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書中說“自父親死後,(寶釵)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

可知,薛父故去時,寶釵已經懂事。顯然薛父在寶釵懂事之前,一直為她的人生提供著充沛的父愛滋養。寶釵享受到的父愛,不只質量上乘,而且有時間上的保證。

在父愛的滋養下,寶釵表現出了健全的人格和從容的人生意態,她通曉人情,思慮周全,一進賈府就獲得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認可,四十五回之後,連情敵林黛玉都對她讚不絕口。後來被賈府選中,順利成為被人矚目的“寶二奶奶”。

那麼,林黛玉享受到的又是怎樣一份父愛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二 林如海對黛玉的父愛夾雜著無子的遺憾和無奈

林如海對林黛玉的父愛,並不純粹。

林如海是科舉出身,前科探花,欽點的巡鹽御史,是一位文化素質非常高的父親。書中有這樣一段介紹:

“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這段文字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林如海給女兒的父愛。

首先,林如海沒兒子,所以對黛玉“愛如珍寶”。

其次,黛玉聰明清秀資質好,所以,父親才讓她讀書識字,接受教育。

第三,林如海讓黛玉接受教育,不過是把她當兒子養,安慰自己命中無子的無奈處境。

那我們大膽來假設。

如果林黛玉的弟弟沒有死,又或者她有一位嫡親的哥哥,父親還會不會對她“愛如珍寶”?

與此同時,如果黛玉不太聰明資質也不夠好,她還有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又或者黛玉姊妹兄弟眾多,她在其中根本算不得太突出的,黛玉還能不能享受高濃度的父愛?

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林父當然愛黛玉。但林父的愛夾雜著太多無可奈何和機緣湊巧,這是一份非常熱烈,但純度不高的父愛。

林黛玉是個天性敏感的女孩,非常善於從周圍人的一舉一動言談話語中捕捉微妙的信息。父親對自己的愛,是以多個條件為前提的。這一點,她當然也感覺的到。

有條件的父愛,沒能幫助幼年的黛玉建立健全的安全感和價值感體系。自己身上這份沉甸甸的父愛,隨時可能因條件的變化而動搖。這成為了林黛玉終身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原因。

林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初進賈府就時時留心,處處在意,生怕做的不對,被人恥笑。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強烈的存在感焦慮,她在潛意識中總在擔心自己的存在會被周圍人否定,害怕自己不受歡迎。

面對愛情,林黛玉也一直患得患失。她明明是賈母庇護下,金尊玉貴的嫡親外孫女,她明明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但在自己眼中,她只是個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孤女。

是阿,來自父親的愛都那麼飄忽遲疑,黛玉有什麼理由相信周圍的一切呢?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三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寶釵享受到的父愛,堅定,純粹,無條件。所以她篤定自信,幸福成長,逐漸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足可以直面波詭雲譎的人生路。

黛玉享受到的父愛,飄忽,遲疑,不純粹。導致她敏感不自信,對人生充滿懷疑,習慣性的忽視擁有的一切,緊盯住人生的缺憾,不能自拔。

其實林黛玉的才華、聰慧絕不亞於薛寶釵,甚至她的靈動飄逸,心思剔透總能更勝一籌。

但林黛玉的人生並不成功,她是賈母嫡親的外孫女,備受寵愛,卻總是嘆氣垂淚很不開心。她與寶玉相愛,心意相通,兩情繾綣,卻總是害怕寶玉與他人弄出風流韻事,“金玉良緣”成為心中解不開的疙瘩。她才華出眾,俏皮能辯,本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姑娘,卻很難經營好人際關係,落得“多心”“小性兒”的評價……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最後,林黛玉年紀輕輕,淚盡而逝,最終也沒能交上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雖然薛寶釵最終也歸入了薄命司,但她的人生總透著一抹自信的光輝色彩。在家裡,她為母親分憂,參與家庭決策。在賈府,她協助探春、李紈理家,顯露出非凡的管理才能。在大觀園,她與眾人相處融洽其樂融融,連小丫頭都讚不絕口。薛寶釵最終嫁給了寶玉,成為了“寶二奶奶”。儘管後來賈府落敗,前路坎坷,但相信寶釵依然有足夠的底氣和能量與生活繼續抗爭。

有時候我想,如果把林黛玉手裡的牌,交給薛寶釵,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父愛,不同的前路。早在她們懵懂之初,在父親身旁開始讀書寫字的時候,人生的結局已然寫好。

薛寶釵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父親愛女兒,再正常不過。只是每一份父愛都有它獨特的份量和純度。如果您是位父親,請不要因為女兒聰明懂事討人喜歡而愛她,也不要因為女兒粉雕玉砌非常漂亮而愛她,更不要因為她考了年級第一讓您倍感榮耀而愛她。請無條件地愛您的女兒,無論她好壞美醜,聰明與否,無論她是不是您今生的唯一,請用溫暖純粹的父愛,點亮她未知的人生。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珍愛紅樓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