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大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合作'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不僅屋頂的瓦會發電,建築上的磚、玻璃也可發電;而在野外,揹包客的包、PAD支架、戶外墊子也可發電,可供旅行之需。21日在昆明舉行的2019年東亞峰會新能源論壇上,一場小型的光伏產品和移動能源展覽,吸引了來自美國、新西蘭、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中國東盟中心、中科院曼谷中心等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的目光。

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國—南太平洋島嶼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相繼成立,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老撾等國建起了科技示範園,推動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區域科技信息中心、區域現代農業研發儲備中心、區域國際創新創業中心、國際技術轉移基地和科技人員交流與教育培訓基地建設。”雲南省科技廳廳長董保同說。

第十三屆東亞峰會提出,推動地區可持續發展合作,各方應繼續推進能源與環保、教育、金融、公共衛生、災害管理、東盟互聯互通等6個重點領域合作,中方將繼續舉辦新能源等領域研討會,促進地區平衡普惠發展。

“當前,東亞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成為全球排放增速最快的地區。據統計,東盟十國能源需求在過去的17年裡增長了73%,預計未來25年仍將保持年均2%以上的增長速度,高於1%的全球平均水平。”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一級巡視員阮湘平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能源問題,並將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作為長期發展戰略。當前,以高效、清潔、多元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能源轉型進程正加快推進。

目前,我國核電技術已逐步走向世界前列,已具備成熟的大型水電設計、施工和管理運行能力,已掌握可燃冰試採核心技術;風電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特別是低風速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光伏電池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造了晶硅等新型電池技術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建立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伏發電全產業鏈,光伏組件產量連續多年全球總產量第一。

但化石能源仍然是目前東盟國家最主要的來源,在能源需求中的佔比超過70%。“為促進新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我國與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機制等多個國際組織和平臺在環境能源可持續發展領域保持著密切合作。”阮湘平說,為提升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在中國和全球的發展和應用技術水平,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節約能源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在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方面開展了大量的雙邊國際合作。

為更好地推動東亞峰會各國的新能源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阮湘平在論壇上提出三項建議,一是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框架下,繼續共同支持東亞峰會各國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推動區域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構建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共同體;二是此前中國科技部與有關各方共同發起了“創新之路”合作倡議,中方願在新能源領域繼續積極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轉移四項舉措;三是結合雲南在綠色能源、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成功實踐和取得的成效,希望進一步發揮雲南作為東亞峰會新能源論壇東道主的作用,推動東亞峰會各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

“我們願與東亞各國共同把握‘一帶一路’的機遇,圍繞區域科技創新合作的重要關切,重點在新能源領域不斷提升科技合作水平,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共同推進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阮湘平表示。

原標題:中國加大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合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2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