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於製造,超越製造”。這是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鼓)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陝鼓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藉助一流的技術和裝備製造實力,成功轉型升級,在綠色能源領域大顯身手,向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企業穩步邁進,成為行業中的“領航者”。

自主創新 能量回收創出奇蹟

7月5日,陝鼓技術總監柳黎光趕往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幫助客戶完成針對冶金全流程工藝裝備的技術改造升級方案。7月中旬,他又匆匆趕往徐州東南鋼鐵有限公司,為該企業提供即將安裝的新機組的技術運行方案。柳黎光說,他現在除了帶領團隊研發新產品,每年大約有4個月的時間在國內乃至國外的冶金企業間奔波,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這一切,源於陝鼓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佔有率的穩步、快速提升。

陝鼓的技術和產品為何受市場歡迎?8月2日,柳黎光向記者娓娓道來:陝鼓今天在能量轉換領域擁有的頂尖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源於企業誕生之日與“能量”結下的不解之緣。

陝鼓成立於1968年,起初生產的產品是通風機,後來生產的鼓風機(包括離心壓縮機和軸流壓縮機)主要用途是給鍊鐵高爐注入氧氣,讓焦炭充分燃燒,實現能量最大化。時至1979年,隨著時代的進步,節能環保在工業領域日益受到重視。陝鼓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目光鎖定能量回收技術,抽調精兵強將,歷時5年,反覆研究試驗,最終成功研製出我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爐煤氣餘壓餘熱回收發電裝置(TRT裝置)。

TRT裝置有什麼奇特功效呢?柳黎光介紹說,這是一種綠色節能裝置。冶金高爐內焦炭燃燒產生大量的高溫高壓煤氣,TRT裝置能夠將高爐內煤氣的熱能和壓力能回收利用。 據估算,5000立方米的高爐安裝TRT裝置後,每小時可回收裝機容量約2.8萬kW(千瓦)的餘熱餘壓能量,每天可為企業節約資金超過35萬元。

目前,陝鼓研製生產的近1000臺(套)TRT裝置分佈在國內乃至世界上的各個鋼鐵企業,幫助大大小小的冶金高爐源源不斷地回收著能量。這些鋼鐵企業包括國內的寶鋼、武鋼、酒鋼等知名鋼鐵企業,還有韓國、德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國家的知名鋼鐵企業。

據測算,這近1000臺(套)TRT裝置每年回收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後可達到18GW(吉瓦),相當於4000萬噸煤炭的發電量,幾乎與一個大型水電站的年發電量相當。

永不停步 研發實力躋身國際前列

企業發展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做到創新開拓永不停步,甚至要快步疾行,引領行業發展。

陝鼓研製生產的TRT裝置,從500立方米高爐TRT裝置到如今的5000立方米以上高爐TRT裝置,見證了陝鼓緊跟時代的創新曆程。陝鼓自主研發並生產的第一臺TRT裝置,於1988年正式在武鋼和酒鋼1500立方米高爐投入運營,受到了用戶的讚譽。此後陝鼓的研發團隊並沒有半點懈怠。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鋼鐵需求量與日俱增,鍊鐵高爐從上世紀90年代2000多立方米發展到當前5000多立方米,容量越來越大。面對迅速到來的鍊鐵高爐大型化趨勢,陝鼓的技術研發團隊提前佈局,研發一直走在市場前沿。柳黎光自豪地說,現在全世界5000立方米以上高爐不超過30座,其中有10座配備了陝鼓研製生產的TRT裝置。

陝鼓技術研發團隊大膽創新,結合市場需求將TRT裝置技術進行科學“嫁接”,創造性地開發出三機同軸驅動技術,並於2004年生產出餘熱餘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裝置(BPRT和SHRT裝置)。該裝置比TRT裝置發電回收的功率提高了8%以上,被聯合國國際能效合作伙伴關係組織(IPEEC)評為國際雙十佳綠色節能項目。這一裝置使我國告別了沒有能量回收同軸機組的歷史,為鋼鐵行業高爐能量回收技術帶來革命性變革,如今已成為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的新模式。

7月上旬,我國首個大型高端裝備軸流壓縮機組基本級性能實驗研究平臺在陝鼓建成,並順利投入試驗,為我國大型高端裝備軸流壓縮機技術創新、開發及成果轉化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也讓陝鼓的軸流壓縮機領域首席技術專家王儀田十分欣慰:新的實驗研究平臺將使陝鼓新型軸流壓縮機研發團隊如虎添翼。

自軸流壓縮機誕生起至今100多年裡,西方國家一直在市場中佔據著絕對壟斷地位。曾經國內2000立方米~5500立方米大型高爐鼓風機組全部為進口設備,價格昂貴,技術受制於人。王儀田帶領團隊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通過持續研發和創新突破,使國產軸流壓縮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替代了進口產品。

“如今,陝鼓已為市場提供了全球最大的軸流壓縮機。陝鼓軸流壓縮機組產量累計已達1900餘臺套,居全球第一。”王儀田自豪地說。

目前國產大型鼓風機組市場佔有率達到90%以上,應用範圍不僅是冶金、石化等領域,還拓展至航空航天領域。

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陝鼓技術創新的亮點之一。隨著國家科技進步,陝鼓也在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的技術佈局,形成了陝鼓工研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陝鼓歐洲研發中心、分佈式能源技術裝備創新中心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智囊”及國際資源平臺,打造國際研發平臺人才高地。

互聯網模式 開闢能源利用新天地

當今,人類已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清潔能源等新興事物正快速融入傳統工業的各個領域。在此背景下,陝鼓藉助互聯網模式,開闢能源回收利用新天地。

走進陝鼓,人們談的最多的是能源互聯島。這個看似遙遠而神祕的概念,實際上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陝鼓臨潼工業園的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示範項目),前來參觀學習的人都驚歎於這裡能源系統的循環高效利用。雨水收集循環、太陽能光伏發電、餐廚垃圾發電等能源再利用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該示範項目是目前全球首個園區能源、資源全循環、利用及管理的能源中心,同時可實現行業內萬元產值能耗最低,排放最低。

張瑾是伴隨著陝鼓能源互聯島建設項目成長起來的技術專家。她向記者介紹說:“能源互聯島建設方案源自陝鼓數十年積累下來的雄厚能量回收再利用經驗和互聯網思維。能源互聯島從一個園區(乃至一個城市)的整體著眼,全面考慮園區內供能、用能、能量轉換的科學性,通過合理佈局、多能互補、能量梯級利用,將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天然氣等)和傳統能源(工業餘能等)高效利用,並實現資源相互轉換、綜合平衡,大大減少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

陝鼓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已運營兩年多,每年可為陝鼓臨潼廠區節省運營成本53%,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二氧化硫排放79%、氮氧化物排放80%。同時該綠色、智能能源系統實現清潔能源使用率100%,工業餘熱利用率98.4%,中水回用率100%。

如今,能源互聯島項目技術和方案的市場應用前景廣闊,陝鼓在其運營的10個空分氣體廠、5個汙水處理廠、2個發電廠實現了能源系統互聯。同時,陝鼓已經與陝汽寶雞華山工程車輛有限責任公司、陝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能源互聯島建設項目。

陝鼓集團董事長李宏安表示,未來,陝鼓將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改革為動力,大膽探索,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企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陝西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