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高畑勳,吉卜力工作室創始人、日本動畫界殿堂級人物、《螢火蟲之墓》《歲月的童話》《百變狸貓》《輝夜姬物語》等經典動畫的導演、編劇。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高畑勳

高畑勳不僅是動畫大師,更是一名畫痴,於其56年動畫導演生涯中,流連於世界各地美術館,從藝術中吸取創作靈感,成就慧眼。

曾出版的《一幅畫開啟的世界》,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好評。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一幅畫開啟的世界》

豆瓣網友@kusicat

“高畑勳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回想起來十年前在豆瓣寫的第一篇影評就是高畑勳的電影《回憶點點滴滴》。這本書對於藝術史白痴的我來說無疑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很喜歡導演娓娓道來又帶著自身生命體驗的解讀,其中幾篇談及電影的尤其好。”

豆瓣網友@西西

“如果把這本書作為藝術史來說,肯定是太過零散了,但是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有個人審美傾向的藝術欣賞,對於藝術史學生來說,看多了理論式的藝術發展脈絡和教條式的藝術流派,反而高畑勳這種娓娓道來式地分享自己喜歡的畫作,看起來格外親切,特別是看到第四篇的《月曆畫》很驚喜,這種隔空的共鳴讓人覺得在書裡遇見了知己,在書裡讀到自己也喜歡的畫作,想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豆瓣網友@popm

“在書店裡逛,高老爺子的書被引進了,同是吉卜力的元老,國內知名度……甚至有的地方連作品名都被標成宮崎駿的,一直為老爺子抱不平。書裡是《熱風》專欄的合輯,以畫為主題的雜文。開篇是宋徽宗,第二篇是個窯器,中國的作品被這種形式介紹,真是有意思。遂買。年末看了個開頭,沉迷於手遊動森就暫時放下了,開春良心發現又拿起來看,沒兩天,老爺子上了頭條,是訃告。書看著一半作者死了,真是歲數大了什麼都能經歷到。全書看下來,時間風格國家涉獵相當廣,對作品畫家背景也是有過研究的。也是基於這些底子才敢動手寫雜文吧。能創造出膾炙人口作品的人,即使是天才,也是背後下過很多功夫的。致敬。”

這次浦睿君為大家帶來高畑勳《一幅畫開啟的世界》的姊妹篇——

《一幅畫看日本》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日] 高畑勳 著 / 張穎 譯

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在這本書裡,高畑勳以深厚的美術功底和文化底蘊,運用獨有的動畫師視角,選取了30幅日本歷史上的名畫,對畫作中的重要細節進行了解讀,並介紹了日本藝術史上的大師們,帶領讀者遊歷1200年的日本藝術史。

01

30幅名畫看懂1200年日本藝術史

平安時代的繪卷,室町時代的水墨,桃山時代的屏風畫,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現代的寫實動漫……高畑勳用30幅不同形態的畫作,串聯起1200年日本藝術美術史。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秋冬山水圖》中的冬景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雪景色白莊嚴,線條濃重犀利,彼此相得益彰。第一眼,那畫氣就撲面而來,擋在眼前,絲毫不給人在景中喘息的機會。我咬緊牙關勉強接住那畫氣,費盡氣力想將其退回去,但只能乾瞪眼,什麼都沒看見。”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花下游樂屏風圖》左扇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慶長年間,17世紀初繪製的六折一對《花下游樂屏風圖》,是元信之孫、永德么弟狩野長信的代表作。此畫並非畫於紙上,而以金箔為底。左扇描繪的是在海棠花盛開的大樹下,有八個女子在輕紗帷幔的庭院中翩翩起舞,而端坐在八角堂般建築物樓上的貴族公子在看著她們。”

02

吉卜力享譽世界的祕密

《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螢火蟲之墓》《千與千尋》……吉卜力以細膩又充滿想象力的作品享譽世界。宮崎駿曾表示,如果沒有高畑勳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透過高畑勳的審美,洞悉吉卜力的美學原點,讓你以全新的視角去體會一個多元而充滿驚喜的“動畫”世界。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電影《千與千尋》

在南方週末的採訪中高畑勳提到——

“《輝夜姬物語》這部影片融合了許多東西。我刻意做了日本味兒的一面,但是和繪卷也有挺大的差別。繪卷說起來更像是線描動畫片,把線畫好之後再塗色,時間越久越有韻味。而《輝夜姬物語》是直接用線條畫出來,並且因為是淡彩畫而顯得很清爽。顏料也不是傳統日本的礦物質顏料,而是西方的水彩。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電影《輝夜姬物語》

這部作品是與水墨畫有關係的。留白的魅力,西方繪畫裡沒有。我喜歡的正是中國水墨畫裡的留白,比如南宋的(畫僧)牧溪和玉澗的作品。中國畫很了不起,對日本學畫畫的人影響很大。大幅留白很符合日本人的審美觀,所以我拍《輝夜姬物語》時就學了留白。留白飽含真意。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花鳥漆繪膳》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在高畑勳的專欄賞析畫作時也提到——

“灑脫自如的“水澤瀉文漆繪膳”既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同時也是一幅精湛的光繪。用彎曲的呈銳角的線條表現的流水雖然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樣式,卻將漆黑空間裡的波光粼粼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幅畫內容簡潔,與豪華的打褂不同,用光來映襯周圍的黑暗。其實,在製作電影《螢火蟲之墓》(1988) 的時候,這件漆器的照片給了我很多靈感。

高畑勳在動漫中展示出的恢弘想象力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跡可循的,恐怕正是因此,吉卜力才能始終保有生命力。

《一幅畫看日本》裡,讀者可以透過他對一幅幅畫作的分析和解讀,感受到這生命力的來源。

03

一幅畫的重要細節,帶你穿越歷史

“畫得不算太好”的日本線描肖像畫,為什麼能成為國寶?德川家康為什麼要請人畫他的糗樣?為什麼說漆器能很好展現“黑夜中的景色”?高畑勳以深厚的美術功底和文化底蘊,和獨有的以動畫師視角,帶你識別畫作中的重要細節,領悟畫作背後的日本文化。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花園天皇像》(局部)

《花園天皇像》屬於“似繪”,畫像並不算十分精緻,甚至某種意義上有些“醜”, 然而花園天皇本人愉快接受畫家如實表現自己的“陋容“,他甚至還在畫的左側夾了張紙,親筆書寫了“朕之陋容為法印豪信所畫”,意思大致是“法印豪信畫出了朕的醜陋特質(一張平淡無奇的臉)”,透過這幅畫,我們彷彿能看到一個在充滿虛榮和權勢環境下,仍保持自由自在的天皇。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德川家康》三方原戰役畫像(皺眉像)

(德川美術館藏)

“德川家康一生身經百戰,屢戰屢勝,唯一的一場敗仗是元龜三年(1572)12月在三方原與武田信玄的一場大戰,當時他31歲。據說後來,家康為了讓自己銘記這次大敗,特意讓人畫了這幅畫,表現自己逃命回到濱鬆城時的慘狀,以戒驕傲自大,並一生不離左右。”

原本看似高大上的畫作,在得知背後的故事以後,似乎也變得“接地氣“起來~

04

看畫,其實與看電影一樣容易

“這老虎實在太萌了”,“這幅畫給我暈船的感覺”,“如果不知道從什麼角度拍攝,試試馬屁股角度”……欣賞畫作可以像看電影一樣輕鬆。透過詼諧風趣的文字,高畑勳教你拋開權威,隨意表達看畫的感受,叩開藝術之門。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望月虎圖》(局部)

“食肉動物通常露出牙齒的時候,嘴角會向上微翹,所以繪畫作品中的動物若是露出獠牙,有時候看上去就像是在笑。英語單詞“grin”,就有露齒而笑和動物發怒露齒威脅的含義。晚年的北齋,或許是感到猛虎的這種表情與自己十分相似,故意把老虎畫成略帶微笑的樣子。還有那細細的、微微下垂的眼睛也無犀利之感,反倒是狷介又不乏幽默,與那嘴巴相得益彰,似乎表現的是北齋的心情。”

“《熱風》的田居因主編看了千葉市美術館的展覽後,說他”有一種類似暈船的感覺”,“就是這種感覺。”我感同身受,我可能快醉得不省人事了,但也正因為沉醉其中,那些特徵鮮明的“豐頰長顎”完完全全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了,並由此發現又兵衛筆下的人物表情無比豐富、極其精準,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四谷內藤新宿》

(太田紀念美術館藏)

“馬腳上穿的是草鞋,鐵蹄是明治時代(1868-1912)才從西方進入日本的。身著緊身褲的馬伕拉著韁繩,兩匹馬也都站立不動。畫面中一共有7條馬腿,前面那匹馬的右前腿在畫面之外,感覺是朝向右方。馬尾巴被紮了起來,畫家故意在兩條後腿的根部附近留下了與馬尾重合的線條。後面那匹馬下垂的尾巴也看得見。原畫長35釐米,寬24釐米,如果看的是原畫尺寸,許多細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相當有意思。

第一次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我並不是到馬糞是新宿特色,所以感嘆其構圖之精妙。出道之前,同事的朋友曾經跟我講過一位導演的名言,說是“如果不知道從什麼角度拍攝的話,可以試試馬屁股角度”。廣重在電影還未出現的時代就已經進行了實踐!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特意去問了當年的那個朋友,但他說導演用詞沒那麼“文藝”,是不是我搞錯了,看來是我的記憶出了問題。”

——

畫作向來都不僅僅是為了展現畫面、美學而存在的,隱藏在畫作背後的故事與其帶來的遐想和啟發,更是趣味所在。

讓們跟隨高畑勳的視角,墜入《一幅畫看日本》中,在1200年的日本藝術史中如“暈船”般漫遊吧~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一幅畫看日本

[日] 高畑勳 著 / 張穎 譯

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宮崎駿: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吉卜力

▼《一幅畫看日本》預購從速,內含驚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