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西藏旅遊“通麥天險”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

交通 騎行 亞洲 氣象災害 旅遊 江川談旅遊 2018-11-30

1989年政府改通麥為塘麥,古通麥是過去的稱呼,但人們習慣稱之為通麥。可能通麥這個地方給大家帶來太多的悲痛,所以大家難以忘懷這個名字.難以忘懷為修川藏線的將士們,難以忘懷掉入峽谷的親人們。通麥鎮是川藏線上的一個普通小鎮,是有川藏公路才形成的小鎮。鎮上居民加商人一共只有十幾家。通麥天險是指通麥鎮(通麥大橋開始)排龍鄉的14公里路段,是川藏線最險的一段路。在這段路上發生的悲劇太多太多,所以有“通麥墳場”“鬼見愁”稱號。這段路在在波密縣城和林芝縣魯朗鎮之間,14公里平均開車要走兩個小時左右.可見路是有多難走,平常我們市區14公里里程也就半個小時時左右。造成天險的原因,主要是這裡地質問題。這裡號稱“亞洲第二大泥石流群”(甘肅省舟曲縣號稱亞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發地帶),開車路過這裡,要時刻打起精神,因為說不定山上就掉落一塊大石頭下來,砸到你的車頂上。通麥天險的老虎嘴極易堵車.炮彈坑,到處碎石多,路窄,這就是通麥路。川藏南線,沿線都是土質疏鬆,高山上的石頭時不時的會滾落下來,附近又多是雪山河流,一遇到颳風下雨或冰雪融化,易發生泥石流,加上道路狹小,古通麥,排龍有“死亡路段”之稱。

那些年在西藏旅遊“通麥天險”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

那些年在西藏旅遊“通麥天險”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

發生在通麥天險的事故太多太多。數都數不清。

那些年在西藏旅遊“通麥天險”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

2012年6月16日夜間,一輛依維柯中型車在經過通麥天險的老虎嘴 路段時,掉入帕隆臧布江中,10名乘客全部被江水沖走而遇難。

2013年5月16日,綿陽一名騎行者在川藏南線海拔4600多米的業拉山下坡彎路摔倒,頭上縫了10多針,4處骨折;

2013年7月9日,一支8人騎遊隊在川藏線雅安路段遇到塌方,3輛車損毀,3人受傷;

2013年7月21日,一名北京騎遊者在通麥天險遭遇山體滑坡,飛石擊中頭部,雖然戴了頭盔,仍不治身亡

2013年08月03日,川藏公路318國道通麥大橋2日深夜發生的垮塌事故,導致通麥段交通中斷事故中4人失蹤。

那些年在西藏旅遊“通麥天險”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

等等。。。

通麥天險這麼危險,可還是有很多人前赴後繼的去西藏去拉薩。為什麼?因為對於想去西藏的旅友來說。去拉薩不是目的,瀏覽路途的大好山河,體驗海拔的落差,征服高原反應,我們的路途才有意義。通麥天險是我們要去征服的,不去體驗何以知道凶險。

通麥天險不過確實成為歷史。國家於2016年4月13日以“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車.通麥“卡脖子”路段成為歷史。通麥天險我們只能在照片中體驗當年的凶險。

那些年在西藏旅遊“通麥天險”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

想了解更多旅遊故事 點擊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