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位先賢“入駐”南粵先賢館 重現“坡山古渡”歷史場景

建築 趙佗 文物 鄒伯奇 大洋網 2017-05-18

大洋網訊 歷經30餘年籌建的南粵先賢館將於今日正式開館。昨日下午,記者提前探營揭開南粵先賢館的神祕面紗。據瞭解,館內入駐的先賢共有56位,基本陳列分為古代先賢、近代先賢兩大部分共十一個單元。此外,館內還展示了239件(套)文物以及59項藝術創作,其中更有40項多媒體互動裝置,通過多媒體互動裝置可以尋找先賢的足跡也可以為先賢點亮星星。

建築:

重現“坡山古渡”歷史場景

從1985年發起到2017年建成的南粵先賢館究竟長啥樣?看一個博物館先看它的建築。縱觀整個先賢館的建築,具有濃郁的嶺南建築風格,建築高度未超過嶺南第一樓,其三角形組合坡屋頂以及高低錯落“起伏山形”的輪廓線與五仙觀及嶺南第一樓的文物建築相融合。

從建築的佈局上來看,南粵先賢館通過4個特點各異的庭院空間融入到歷史園林環境之中。前後座建築單體分別圍合出獨立的內院空間,包括前座內院設有植被山石等景觀;後座內院設有玻璃光庭,將陽光滲透至夾層等。

而建築佈局上還有另一個特色則是後院的“坡山古渡”。歷史上,五仙觀一帶是有一個著名的渡口,叫坡山渡口,但由於多種原因“坡山古渡”場景早已不復存。此次建設將中心庭院設置為下沉式園林,庭院底部與坡山頂部高差為12.9米,局部恢復了原有坡山高度(三四丈高),重現歷史場景。

展館:

多媒體讓觀眾“觸摸”先賢

南粵先賢館的展廳包括序廳、主展廳、臨展廳等展覽區域以及遊客互動區、文創產品展售區和學術報告廳等配套服務功能區。

與傳統的名人紀念館不同的是,南粵先賢館在陳列布展上更多借用視頻、聲光電互動等40項多媒體裝置,讓觀眾可以看展覽也可以聽故事,還可以“觸摸”先賢並互動。比如,在介紹蘇東坡時,電子地圖上顯示廣州時,旁邊的屏幕上就會顯示出他在廣州創作了哪幾首詩。當觀眾靠近晚清科學家鄒伯奇的照片時,3D復原的鄒伯奇自拍像開始向觀眾講解攝影機的工作原理,結束後觀眾可坐到椅子上拍照。而在“南粵星空”點星互動裝置上,觀眾按下手印,屏幕上就會有一顆流星滑過,流星觸到哪位先賢的名字就會亮起來。

此外,在館內還重現了不少古代的場景,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介紹清官海瑞時,就重現了古代公堂,利用道具組成“公堂”佈景式空間,通過“審案”互動,讓參觀者有身處衙門之感。而在介紹康有為、梁啟超時,則採用情景式表現形式,站在“朝陽”前聽童聲朗誦“少年中國說”。

亮點

●56位先賢從秦漢時期到辛亥革命時期,涵蓋了政治、文化等眾多領域。

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歷史上第一位“南下幹部”趙佗。眾多先賢中只有1位女性,那就是有著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之稱的冼夫人。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陳克教授創作了10餘個先賢人物雕像。其中趙佗、周敦頤雕像還未亮相就已獲得“中國風·嶺南情——廣東省第二屆雕塑大展”優秀作品獎。

南粵先賢館建設大事記

●1985年4月18日,時任省委副祕書長的張漢青致信時任省委常委、省委祕書長楊應彬,提議建設南粵先賢館。

●2004年,張漢青老同志、時任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建華提議,將五仙觀二期改造與南粵先賢館建設合二為一在五仙觀東北側新建布展面積380平方米的南粵先賢館。

●2005年11月7日,南粵先賢館入館先賢評選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確定了第一批50名先賢初選名單。

●2007年8月8日,南粵先賢館入館先賢評選委員會召開第七次會議,確定並通過56位入館先賢名單。

●2007年10月30日,根據時任市委書記朱小丹的指示精神,市、區兩級政府決定在五仙觀東、西兩側的地塊建設五仙觀三期和南粵先賢館工程。

●2010年7月19日,南粵先賢館一期項目獲廣州市發改委批准立項,明確南粵先賢館主體場館總建築面積為5842平方米。

●2013年1月15日,南粵先賢館一期主體場館建設工程舉行工程奠基儀式。

●2013年7月,南粵先賢館一期主體場館正式動工建設。

●2017年5月17日,南粵先賢館正式開館。

撰文 信時記者 張玉琴 通訊員 朱海靖 翟曉雪 攝影 信時記者 樑鉅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