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環縣段'

環縣 固原 甘肅 建築 明朝 同心縣 寧夏 甘肅文物 2019-08-02
"

明長城環縣段分佈於縣境北部,屬明代固原鎮“固原內邊”防禦系統,大體呈東- 西走向,長 13.8 千米,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本段長城起自陝、甘、寧三省區交界處的杏樹灣烽火臺,逶迤於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交界地區,經狗拉壕等地,在甘寧交界處白家溝一帶進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境內。在環縣境內,明長城主要位於甜水堡鎮境內。

本段長城由牆體、關堡和單體建築(烽火臺)構成。牆體長 13.8 千米, 以山險為主,其次為山險牆。山險牆構築方式為將東西向山樑北側山坡鏟削形成一個斷面。人工構築牆體僅 1 段,黃土夯築,夯層厚 0.24 ~0.33 米,底寬 6.5米、頂寬 2.4 米、高 2.7 米。關堡 2 座,其中關、堡各1 座。關堡黃土夯築,夯層厚 0.15 ~ 0.2 米。烽火臺 10 座,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黃土夯築,個別夾紅土夯築,夯層厚 0.08 ~ 0.33 米。除 2 座烽火臺,其餘部分烽火臺周圍均有圍牆(墩院)和壕溝。

本段長城屬明代固原鎮下馬關路參將防區。

甜水關

甜水關位於甜水堡鎮。始建於北宋,明代維修沿用。平面呈不規則方形,東、西牆各長 400 米,南牆長591 米,北牆長570 米。南、北各開一門,南門已毀,北門有甕城。關牆底寬6.3 ~ 13.5 米,頂寬 2 ~ 6.4 米,高 4 ~ 13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0.16 ~ 0.2 米。關址四角有角墩。

白塬畔村烽火臺

"

明長城環縣段分佈於縣境北部,屬明代固原鎮“固原內邊”防禦系統,大體呈東- 西走向,長 13.8 千米,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本段長城起自陝、甘、寧三省區交界處的杏樹灣烽火臺,逶迤於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交界地區,經狗拉壕等地,在甘寧交界處白家溝一帶進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境內。在環縣境內,明長城主要位於甜水堡鎮境內。

本段長城由牆體、關堡和單體建築(烽火臺)構成。牆體長 13.8 千米, 以山險為主,其次為山險牆。山險牆構築方式為將東西向山樑北側山坡鏟削形成一個斷面。人工構築牆體僅 1 段,黃土夯築,夯層厚 0.24 ~0.33 米,底寬 6.5米、頂寬 2.4 米、高 2.7 米。關堡 2 座,其中關、堡各1 座。關堡黃土夯築,夯層厚 0.15 ~ 0.2 米。烽火臺 10 座,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黃土夯築,個別夾紅土夯築,夯層厚 0.08 ~ 0.33 米。除 2 座烽火臺,其餘部分烽火臺周圍均有圍牆(墩院)和壕溝。

本段長城屬明代固原鎮下馬關路參將防區。

甜水關

甜水關位於甜水堡鎮。始建於北宋,明代維修沿用。平面呈不規則方形,東、西牆各長 400 米,南牆長591 米,北牆長570 米。南、北各開一門,南門已毀,北門有甕城。關牆底寬6.3 ~ 13.5 米,頂寬 2 ~ 6.4 米,高 4 ~ 13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0.16 ~ 0.2 米。關址四角有角墩。

白塬畔村烽火臺

明長城環縣段

白塬畔村烽火臺位於甜水堡鎮白塬畔村北、大麻公路西。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頂部東西長 5.6 米,南北寬 5.4 米,底部東西寬 9.9 米,南北長 13 米,高12.5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 0.14 ~ 0.25 米。烽火臺四周築有圍牆(墩院),圍牆外側有壕溝。

(甘肅省文物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