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黃鶴樓

黃鶴樓 長江 建築 漢江 夜雨梅花 2017-04-10

一個煙雨茫茫的早晨,帶著前一日武大櫻花的芬芳,我終於踏進了這座在塵世中已沉浮了1788年的黃鶴樓。

煙雨黃鶴樓

踏進這座古代時“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名樓,而今,早已是享譽中外,宏偉壯觀,猶如黃鶴展翅似的四邊套八邊形的樓宇,一腳就踏進了悠悠的歷史中去了,千年滄桑的歲月帶走了許多發生的故事,帶走了多少鮮活的生命,但,一些流傳在民間的故事,卻似昨天剛剛發生過一樣,我似乎看見這些雕刻下來的文字和一尊尊石像,不分晝夜,來來回回地行走在一條叫歷史的路上……

圖文:劍藍

煙雨黃鶴樓

踏進黃鶴樓,不禁會想起一個叫崔顥的人,那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千古絕唱,更增添了這座聖勝古建築的遠運流長的文化底蘊

煙雨黃鶴樓

黃鶴樓有五層,約 50 米高。每層樓的簷角上,都掛著風鈴。據說,每當夜幕降臨,晚風徐徐吹,風鈴清脆的叮噹聲,使黃鶴樓顯得更加古老莊嚴。此時,雖然身處白晝的喧囂,但依然感受到她的莊嚴和宏偉。

煙雨黃鶴樓

順著旋轉的樓梯登上黃鶴樓,在淅瀝的春雨中瞻高遠眺,只見遠處煙雨茫茫中的長江水仍在依依的流淌,不同的是,長江上架起了一座飛橋,這就是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儘管煙雨朦朧,但仍難以遮掩它雄偉的氣勢!龜山上的電視塔高聳入雲,漢陽不單單隻有樹木,鸚鵡洲上不再只有芳草覆蓋,這裡已是一片高樓入雲,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

煙雨黃鶴樓

走進黃鶴樓公園,但見 “ 細雨潤草綠,微風沁花香,”今日正是陽春三月,綠油油的小草從地下探出了小腦袋,如繡花針般的雨密密的斜織著,飄灑在嫩綠的柳條上,似一層薄霧,遠遠望去,彷彿一股綠煙在飄動,飄灑在五光十色,爭奇鬥豔的花朵上,宛如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在著其間是翹角飛簷,金頂紅欄的黃鶴樓,在綠樹紅花的陪稱下,愈加金碧輝煌。

煙雨黃鶴樓

爬上最高的七樓,向外遠眺,長江一瀉千里的恢弘氣勢立刻映入眼簾,真是"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呀,長江上,是有著“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之稱的武漢長江大橋,它就如一條彩虹,連接著兩岸的人民,兩岸的親情.滾滾的江水,壯觀的大橋,雄偉的黃鶴樓,聚在一起,使人不由得感嘆:好一副壯麗景象!!在加上黃鶴樓本坐落在山之顛,放眼望去,真有一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滋味.

煙雨黃鶴樓

來到了黃鶴樓,從遠處看黃鶴樓像一座寶塔,我們登上樓梯進了第一層樓,裡面有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上面畫著一個道士吹著笛子騎著一隻鶴在天上飛,導遊說這個道士是呂洞賓。 爬上二樓,我們看見牆上有許許多多關於黃鶴樓的詩。 三樓裡,擺放著各種朝代的黃鶴樓建築模型。 四樓裡有兩座一模一樣的雕像,是一隻鶴站在一條蛇的上面,那條蛇趴在一隻烏龜上面。 五樓是最高層,大廳裡有《長江萬里圖》等等長卷壁畫。

煙雨黃鶴樓

乘著電梯來到樓頂,望遠鏡可以看到下游的長江二橋,再看對面龜山上的電視塔在山頂高高聳立。站在樓上往前看,遠處的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只見青青的漢江流入渾黃的長江中,現出半清半濁的奇觀。長江大橋的橋面上行駛的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輪船緩緩駛過,不時傳來“嗚嗚的”汽笛聲,船尾激起了潔白的浪花。江水無聲無息地向遠方流去。

煙雨黃鶴樓

在我身邊,一個年輕的媽媽正帶著自已的小女孩一起在念一首詩,這是《菩薩蠻·黃鶴樓》是毛主席一九二七年春天在黃鶴樓上寫的,這時孩子清脆的聲音伴著樓旁千年吉祥鍾悠悠的鐘聲傳來:“煙雨茫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濤濤,心潮逐浪高。

煙雨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的這首流傳千年的千古絕句,身處此處,不禁讓人聯想起一幅古人送友,依依惜別的場景……。

煙雨黃鶴樓

黃鶴樓寬廣深遠得如同一座歷史的瞭望臺,讓我們能望著秦漢的月,站在唐宋的細雨中,去遙望歷史塵封了的一個個年代,瞻望我們先人遺留下來的一篇篇的詩心墨跡。

煙雨黃鶴樓

走進黃鶴樓,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古代文化的驛站,只要你來過,就忘不了了!

煙雨黃鶴樓

時間已過中午,在四月的細雨中,一步步走下石梯,心潮澎湃。耳邊響起了那對母女在讀的毛澤東的那首《黃鶴樓》:

莽莽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之何處?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是啊,心潮逐浪高。這是每一個從黃鶴樓走下,迎著長煙落日,沐浴颯爽江風的遊人的心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