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高祖死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盪,由呂后掌握軍政大權。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老臣誅殺諸呂后,儘快選立新君也就變得迫在眉睫,他們最終選擇的是庶出的代王劉恆。

劉恆聽到消息後大為驚訝,同時又感到深深的顧慮與不安,他沒有倉促啟程,而是先徵求了幕僚的意見,很多人都勸他稱病不要進京,唯獨中尉宋昌支持他。最終劉恆任命宋昌為隨車參乘,帶領張武等六名親信前往長安,一路小心翼翼,直到受命登基。

漢文帝即位當天,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衛戍長安的南北二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廷的巡察保衛。漢文帝的謹慎並非多慮,在朝中毫無根基的他,面對的是功勳卓著的官僚集團,餘溫尚存的呂氏黨羽,還有擁兵自重的同宗諸侯。

漢文帝即位後,通過大肆封賞、詔舉賢良的方式,逐步清除了呂氏的影響,而且削弱了老臣的勢力,穩妥地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通過平息濟北王劉興、淮南王劉長的兩場叛亂,漢文帝的地位基本穩固了下來。

"

一、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高祖死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盪,由呂后掌握軍政大權。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老臣誅殺諸呂后,儘快選立新君也就變得迫在眉睫,他們最終選擇的是庶出的代王劉恆。

劉恆聽到消息後大為驚訝,同時又感到深深的顧慮與不安,他沒有倉促啟程,而是先徵求了幕僚的意見,很多人都勸他稱病不要進京,唯獨中尉宋昌支持他。最終劉恆任命宋昌為隨車參乘,帶領張武等六名親信前往長安,一路小心翼翼,直到受命登基。

漢文帝即位當天,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衛戍長安的南北二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廷的巡察保衛。漢文帝的謹慎並非多慮,在朝中毫無根基的他,面對的是功勳卓著的官僚集團,餘溫尚存的呂氏黨羽,還有擁兵自重的同宗諸侯。

漢文帝即位後,通過大肆封賞、詔舉賢良的方式,逐步清除了呂氏的影響,而且削弱了老臣的勢力,穩妥地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通過平息濟北王劉興、淮南王劉長的兩場叛亂,漢文帝的地位基本穩固了下來。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二、無為而治

漢文帝仁孝淳厚,節儉敦樸,寬容平和。漢文帝將“躬修玄默”作為自身的行事準則,繼承和發展了漢初確立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同時奉行“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官吏與百姓的能動性,極大激發了社會的活力。

漢文帝清靜無為的施政風格,有其鮮明的個人特徵,更是那個時代的必然要求,漢文帝做的只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與秦始皇建長城、隋煬帝鑿運河這些千古留名的壯舉不同,漢文帝似乎沒有什麼作為,人們往往只知文景之治,卻不知漢文帝其人。

漢文帝何以開創文景之治?他的“無為”怎樣轉化為“治世”?事實上,無為也是一種作為,沒有清醒的判斷力和極強的忍耐力,是做不到的,這體現在他對事物透徹的認識而又恰到好處的處理上。

"

一、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高祖死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盪,由呂后掌握軍政大權。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老臣誅殺諸呂后,儘快選立新君也就變得迫在眉睫,他們最終選擇的是庶出的代王劉恆。

劉恆聽到消息後大為驚訝,同時又感到深深的顧慮與不安,他沒有倉促啟程,而是先徵求了幕僚的意見,很多人都勸他稱病不要進京,唯獨中尉宋昌支持他。最終劉恆任命宋昌為隨車參乘,帶領張武等六名親信前往長安,一路小心翼翼,直到受命登基。

漢文帝即位當天,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衛戍長安的南北二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廷的巡察保衛。漢文帝的謹慎並非多慮,在朝中毫無根基的他,面對的是功勳卓著的官僚集團,餘溫尚存的呂氏黨羽,還有擁兵自重的同宗諸侯。

漢文帝即位後,通過大肆封賞、詔舉賢良的方式,逐步清除了呂氏的影響,而且削弱了老臣的勢力,穩妥地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通過平息濟北王劉興、淮南王劉長的兩場叛亂,漢文帝的地位基本穩固了下來。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二、無為而治

漢文帝仁孝淳厚,節儉敦樸,寬容平和。漢文帝將“躬修玄默”作為自身的行事準則,繼承和發展了漢初確立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同時奉行“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官吏與百姓的能動性,極大激發了社會的活力。

漢文帝清靜無為的施政風格,有其鮮明的個人特徵,更是那個時代的必然要求,漢文帝做的只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與秦始皇建長城、隋煬帝鑿運河這些千古留名的壯舉不同,漢文帝似乎沒有什麼作為,人們往往只知文景之治,卻不知漢文帝其人。

漢文帝何以開創文景之治?他的“無為”怎樣轉化為“治世”?事實上,無為也是一種作為,沒有清醒的判斷力和極強的忍耐力,是做不到的,這體現在他對事物透徹的認識而又恰到好處的處理上。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三、剋制隱忍

諸侯王尾大不掉,是漢初以來一直存在的棘手問題,漢文帝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漢文帝仍然堅持謹慎的處理原則,力求穩妥,不急於求成,這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他放低身段,禮敬諸侯,即便是吳王劉濞對他不敬,他也隱忍不發,表示容讓。

同時,他採納賈誼“眾建諸侯以分其力”的建議,在發生過叛亂的齊國、淮南國分封多位劉氏子孫,以瓦解原本強大的諸侯力量。即便如此,他深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機仍未成熟,沒有急於採取較大的行動。

在對待匈奴的關係上,他更是忍辱負重。匈奴對漢朝發動戰爭,漢文帝在採取必要防禦措施後,基本不組織軍隊主動出擊,避免破壞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再次加重百姓的負擔。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武器裝備、人馬錢糧的準備。後來漢武帝北征匈奴,與文景兩朝的深厚積累是分不開的。

"

一、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高祖死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盪,由呂后掌握軍政大權。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老臣誅殺諸呂后,儘快選立新君也就變得迫在眉睫,他們最終選擇的是庶出的代王劉恆。

劉恆聽到消息後大為驚訝,同時又感到深深的顧慮與不安,他沒有倉促啟程,而是先徵求了幕僚的意見,很多人都勸他稱病不要進京,唯獨中尉宋昌支持他。最終劉恆任命宋昌為隨車參乘,帶領張武等六名親信前往長安,一路小心翼翼,直到受命登基。

漢文帝即位當天,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衛戍長安的南北二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廷的巡察保衛。漢文帝的謹慎並非多慮,在朝中毫無根基的他,面對的是功勳卓著的官僚集團,餘溫尚存的呂氏黨羽,還有擁兵自重的同宗諸侯。

漢文帝即位後,通過大肆封賞、詔舉賢良的方式,逐步清除了呂氏的影響,而且削弱了老臣的勢力,穩妥地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通過平息濟北王劉興、淮南王劉長的兩場叛亂,漢文帝的地位基本穩固了下來。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二、無為而治

漢文帝仁孝淳厚,節儉敦樸,寬容平和。漢文帝將“躬修玄默”作為自身的行事準則,繼承和發展了漢初確立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同時奉行“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官吏與百姓的能動性,極大激發了社會的活力。

漢文帝清靜無為的施政風格,有其鮮明的個人特徵,更是那個時代的必然要求,漢文帝做的只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與秦始皇建長城、隋煬帝鑿運河這些千古留名的壯舉不同,漢文帝似乎沒有什麼作為,人們往往只知文景之治,卻不知漢文帝其人。

漢文帝何以開創文景之治?他的“無為”怎樣轉化為“治世”?事實上,無為也是一種作為,沒有清醒的判斷力和極強的忍耐力,是做不到的,這體現在他對事物透徹的認識而又恰到好處的處理上。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三、剋制隱忍

諸侯王尾大不掉,是漢初以來一直存在的棘手問題,漢文帝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漢文帝仍然堅持謹慎的處理原則,力求穩妥,不急於求成,這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他放低身段,禮敬諸侯,即便是吳王劉濞對他不敬,他也隱忍不發,表示容讓。

同時,他採納賈誼“眾建諸侯以分其力”的建議,在發生過叛亂的齊國、淮南國分封多位劉氏子孫,以瓦解原本強大的諸侯力量。即便如此,他深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機仍未成熟,沒有急於採取較大的行動。

在對待匈奴的關係上,他更是忍辱負重。匈奴對漢朝發動戰爭,漢文帝在採取必要防禦措施後,基本不組織軍隊主動出擊,避免破壞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再次加重百姓的負擔。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武器裝備、人馬錢糧的準備。後來漢武帝北征匈奴,與文景兩朝的深厚積累是分不開的。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四、民富國強

漢文帝倡導百姓關注本業,並親自下田耕作。為鼓勵農業,他實行輕徭薄賦的財政政策,先將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又一度宣佈田租全部減免,“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社會財富得以迅速積累。

輕徭薄賦的初期自然會面臨朝廷用度不足的問題,漢文帝節儉敦樸,以身作則,平時穿的是質地粗厚的衣服,花錢比尋常百姓還精打細算。實際上,輕徭薄賦並不必然造成國庫收入不足,相反,由於藏富於民,使得用於生產的財富快速積累,整個國家的財力是不斷增強的。

歷史上對於實施什麼樣的財政制度一直存有爭論,從桑弘羊到王安石,再到張居正,他們各有各的主張,這些主張也許短暫實現了國富的目標,但是都因為沒有做到民富而使國富不可持續。

提到國富,很容易想到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英文使用的是nation這個詞,兼有國家和國民的意思,兩者完全是一體的,這跟前面提到的幾位的“國富論”不是一個概念。真正能做到 “國富”的,漢文帝應該當之無愧。

"

一、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高祖死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盪,由呂后掌握軍政大權。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老臣誅殺諸呂后,儘快選立新君也就變得迫在眉睫,他們最終選擇的是庶出的代王劉恆。

劉恆聽到消息後大為驚訝,同時又感到深深的顧慮與不安,他沒有倉促啟程,而是先徵求了幕僚的意見,很多人都勸他稱病不要進京,唯獨中尉宋昌支持他。最終劉恆任命宋昌為隨車參乘,帶領張武等六名親信前往長安,一路小心翼翼,直到受命登基。

漢文帝即位當天,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衛戍長安的南北二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廷的巡察保衛。漢文帝的謹慎並非多慮,在朝中毫無根基的他,面對的是功勳卓著的官僚集團,餘溫尚存的呂氏黨羽,還有擁兵自重的同宗諸侯。

漢文帝即位後,通過大肆封賞、詔舉賢良的方式,逐步清除了呂氏的影響,而且削弱了老臣的勢力,穩妥地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通過平息濟北王劉興、淮南王劉長的兩場叛亂,漢文帝的地位基本穩固了下來。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二、無為而治

漢文帝仁孝淳厚,節儉敦樸,寬容平和。漢文帝將“躬修玄默”作為自身的行事準則,繼承和發展了漢初確立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同時奉行“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官吏與百姓的能動性,極大激發了社會的活力。

漢文帝清靜無為的施政風格,有其鮮明的個人特徵,更是那個時代的必然要求,漢文帝做的只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與秦始皇建長城、隋煬帝鑿運河這些千古留名的壯舉不同,漢文帝似乎沒有什麼作為,人們往往只知文景之治,卻不知漢文帝其人。

漢文帝何以開創文景之治?他的“無為”怎樣轉化為“治世”?事實上,無為也是一種作為,沒有清醒的判斷力和極強的忍耐力,是做不到的,這體現在他對事物透徹的認識而又恰到好處的處理上。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三、剋制隱忍

諸侯王尾大不掉,是漢初以來一直存在的棘手問題,漢文帝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漢文帝仍然堅持謹慎的處理原則,力求穩妥,不急於求成,這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他放低身段,禮敬諸侯,即便是吳王劉濞對他不敬,他也隱忍不發,表示容讓。

同時,他採納賈誼“眾建諸侯以分其力”的建議,在發生過叛亂的齊國、淮南國分封多位劉氏子孫,以瓦解原本強大的諸侯力量。即便如此,他深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機仍未成熟,沒有急於採取較大的行動。

在對待匈奴的關係上,他更是忍辱負重。匈奴對漢朝發動戰爭,漢文帝在採取必要防禦措施後,基本不組織軍隊主動出擊,避免破壞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再次加重百姓的負擔。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武器裝備、人馬錢糧的準備。後來漢武帝北征匈奴,與文景兩朝的深厚積累是分不開的。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四、民富國強

漢文帝倡導百姓關注本業,並親自下田耕作。為鼓勵農業,他實行輕徭薄賦的財政政策,先將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又一度宣佈田租全部減免,“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社會財富得以迅速積累。

輕徭薄賦的初期自然會面臨朝廷用度不足的問題,漢文帝節儉敦樸,以身作則,平時穿的是質地粗厚的衣服,花錢比尋常百姓還精打細算。實際上,輕徭薄賦並不必然造成國庫收入不足,相反,由於藏富於民,使得用於生產的財富快速積累,整個國家的財力是不斷增強的。

歷史上對於實施什麼樣的財政制度一直存有爭論,從桑弘羊到王安石,再到張居正,他們各有各的主張,這些主張也許短暫實現了國富的目標,但是都因為沒有做到民富而使國富不可持續。

提到國富,很容易想到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英文使用的是nation這個詞,兼有國家和國民的意思,兩者完全是一體的,這跟前面提到的幾位的“國富論”不是一個概念。真正能做到 “國富”的,漢文帝應該當之無愧。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五、釋放活力

漢文帝寬容大度、開誠佈公、從善如流,即位的第二年就廢止誹謗罪,下詔讓群臣進諫,並要求舉薦賢良。在他的鼓勵下,當時的賈誼、晁錯、張釋之等人,紛紛上書直陳時弊,漢文帝大都虛心採納。

在這種氛圍的引領下,西漢也迎來了文化的大繁榮。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賈誼,為我們留下了《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酣暢直陳的西漢鴻文。賈誼在吸收黃老之學的基礎上,形成了以禮為本,儒法並用的思想,對漢文帝乃至整個漢朝都有深刻影響。

當時的人們,物質上有保障,精神上有追求,社會活力競相迸發,百姓生活一片祥和,在文帝與景帝兩代人的接續努力下,形成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

一、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高祖死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盪,由呂后掌握軍政大權。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老臣誅殺諸呂后,儘快選立新君也就變得迫在眉睫,他們最終選擇的是庶出的代王劉恆。

劉恆聽到消息後大為驚訝,同時又感到深深的顧慮與不安,他沒有倉促啟程,而是先徵求了幕僚的意見,很多人都勸他稱病不要進京,唯獨中尉宋昌支持他。最終劉恆任命宋昌為隨車參乘,帶領張武等六名親信前往長安,一路小心翼翼,直到受命登基。

漢文帝即位當天,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衛戍長安的南北二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廷的巡察保衛。漢文帝的謹慎並非多慮,在朝中毫無根基的他,面對的是功勳卓著的官僚集團,餘溫尚存的呂氏黨羽,還有擁兵自重的同宗諸侯。

漢文帝即位後,通過大肆封賞、詔舉賢良的方式,逐步清除了呂氏的影響,而且削弱了老臣的勢力,穩妥地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通過平息濟北王劉興、淮南王劉長的兩場叛亂,漢文帝的地位基本穩固了下來。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二、無為而治

漢文帝仁孝淳厚,節儉敦樸,寬容平和。漢文帝將“躬修玄默”作為自身的行事準則,繼承和發展了漢初確立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同時奉行“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官吏與百姓的能動性,極大激發了社會的活力。

漢文帝清靜無為的施政風格,有其鮮明的個人特徵,更是那個時代的必然要求,漢文帝做的只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與秦始皇建長城、隋煬帝鑿運河這些千古留名的壯舉不同,漢文帝似乎沒有什麼作為,人們往往只知文景之治,卻不知漢文帝其人。

漢文帝何以開創文景之治?他的“無為”怎樣轉化為“治世”?事實上,無為也是一種作為,沒有清醒的判斷力和極強的忍耐力,是做不到的,這體現在他對事物透徹的認識而又恰到好處的處理上。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三、剋制隱忍

諸侯王尾大不掉,是漢初以來一直存在的棘手問題,漢文帝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漢文帝仍然堅持謹慎的處理原則,力求穩妥,不急於求成,這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他放低身段,禮敬諸侯,即便是吳王劉濞對他不敬,他也隱忍不發,表示容讓。

同時,他採納賈誼“眾建諸侯以分其力”的建議,在發生過叛亂的齊國、淮南國分封多位劉氏子孫,以瓦解原本強大的諸侯力量。即便如此,他深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機仍未成熟,沒有急於採取較大的行動。

在對待匈奴的關係上,他更是忍辱負重。匈奴對漢朝發動戰爭,漢文帝在採取必要防禦措施後,基本不組織軍隊主動出擊,避免破壞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再次加重百姓的負擔。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武器裝備、人馬錢糧的準備。後來漢武帝北征匈奴,與文景兩朝的深厚積累是分不開的。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四、民富國強

漢文帝倡導百姓關注本業,並親自下田耕作。為鼓勵農業,他實行輕徭薄賦的財政政策,先將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又一度宣佈田租全部減免,“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社會財富得以迅速積累。

輕徭薄賦的初期自然會面臨朝廷用度不足的問題,漢文帝節儉敦樸,以身作則,平時穿的是質地粗厚的衣服,花錢比尋常百姓還精打細算。實際上,輕徭薄賦並不必然造成國庫收入不足,相反,由於藏富於民,使得用於生產的財富快速積累,整個國家的財力是不斷增強的。

歷史上對於實施什麼樣的財政制度一直存有爭論,從桑弘羊到王安石,再到張居正,他們各有各的主張,這些主張也許短暫實現了國富的目標,但是都因為沒有做到民富而使國富不可持續。

提到國富,很容易想到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英文使用的是nation這個詞,兼有國家和國民的意思,兩者完全是一體的,這跟前面提到的幾位的“國富論”不是一個概念。真正能做到 “國富”的,漢文帝應該當之無愧。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五、釋放活力

漢文帝寬容大度、開誠佈公、從善如流,即位的第二年就廢止誹謗罪,下詔讓群臣進諫,並要求舉薦賢良。在他的鼓勵下,當時的賈誼、晁錯、張釋之等人,紛紛上書直陳時弊,漢文帝大都虛心採納。

在這種氛圍的引領下,西漢也迎來了文化的大繁榮。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賈誼,為我們留下了《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酣暢直陳的西漢鴻文。賈誼在吸收黃老之學的基礎上,形成了以禮為本,儒法並用的思想,對漢文帝乃至整個漢朝都有深刻影響。

當時的人們,物質上有保障,精神上有追求,社會活力競相迸發,百姓生活一片祥和,在文帝與景帝兩代人的接續努力下,形成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平凡的盛世:漢文帝與文景之治

六、盛世的偶然與必然

漢文帝沒有漢高祖的開創之功,也似乎沒有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在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他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孕育著平凡的盛世。實際上,歷史學者對於漢文帝是推崇備至的,而且評價極高,甚至有學者認為“三代以下之主,漢文帝為最;光武、唐太宗次之。”

在封建社會,盛世有著賢君明主的不世之功,從盛世的命名可以看出,一個君主就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人們對於盛世的崇敬和嚮往,就是對賢君明主的期盼。

倘若展開歷史的宏大卷軸,很容易發現,自秦以來的封建王朝無不遵循著歷史週期的規律。從某種角度講,所謂的盛世只不過是新朝氣象,如同一個人的青年時代,許多隱患到了年紀大的時候才顯現出來。歲月不饒人,且行且珍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