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國學 道教 葛洪 道生 周粟鈞 周粟鈞 2017-08-29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

——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教的理想境界


無論是道教還是道學,它們的思想核心就是要達到一種“純自然”的狀態,天下無爭、萬物自然。那麼這樣的狀態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道教的理想境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自然


自然,在道教教義中是指“道”的存在、運動、變化的一種特性或狀態。道教以“道”名教,將“道”作為教義思想的核心。由“道”出發,從不同角度派生出了“樸”、“一”、“柔弱”、“無為”、“不爭”等觀念,“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自然”所描述的就是“道”的不加任何強制、不依靠任何外在原因、自己發生、自己存在、自己演化、自己消滅的一種性質和狀態。《通玄真經》卷八《自然》篇,唐代默希子題注稱:“自然,蓋道之絕稱,不知而然,亦非不然,萬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無所因寄,故曰自然也。”即自然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道生萬物都是不假外力自然而然的,而且是不得不然的。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早期道教繼承了道家關於“自然”的思想。《老子想爾注》稱“自然,道也”,“自然者,與道同號異體,令更相法,皆共法道也”。《太平經》認為自然和元氣一樣,都是高於天地的東西。自然而然地循道而行,萬物都可以得到它自身所處的地位,這也是將“自然”視作“道”的一種特性。葛洪《抱朴子內篇》明確指出“自然”是天道的特性,認為自然就是天道。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教認為“順天地之自然”是修身養性的基本方法。凝神,調息、運氣等等,都要“不假一毫人力作為”,一切都要“自然”,這樣才是“煉丹之道”。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無為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認為“道”是無為的。因此,無為便成為道教徒對自然界的運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以及人的安身立命的基本態度。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中無為是順應自然,不妄為的意思。所以道家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莊子》則將無為推衍到帝王聖人的治世中,又認為養神之道,貴在無為。道教以“無為”作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魏晉以後,“無為”逐漸成了道教社會觀的基礎。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說:“法道無為,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則有益萬民”。所謂“治身”的“無為”,應當“無為事主,無為事師,寂若無人,至於無為,”這樣才能全身、去危、離咎。所謂“治國”的“無為”,應當按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來治理天下,這樣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怎樣才能做到“無為”呢?《雲笈七籤》指出:“欲求無為,先當避害。何者?遠嫌疑、遠小人、遠苟得、遠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處鬧、慎力鬥。常思過失,改而從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時機、通術數。是則與聖齊功,與天同德矣”。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可見道教的“無為”,並非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所以說“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境界。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清靜


道教認為“清靜”是“道”的根本。“道”包含著清和濁,靜和動等對立的兩個方面,其中清靜是本,濁動是流。因為,清是濁的根源,靜是動的基礎。萬物只有在“清靜”的狀態中,“道”才會顯現。所以,不論是治國治身都要清靜。學道者如能清靜,則與天地同壽。於是,“清靜”成了道教教義的一個重要內容。而這種思想,追根尋源,還是出自《道德經》。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第十六章稱“守靜篤”,“歸根曰靜,靜曰覆命”,意思是要將致虛和守靜都做得非常精湛,返回本根叫做靜,靜了才是覆命。第四十五章稱“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闡明瞭靜的作用,能夠克服擾動,制服暑熱。清靜可以成為天下人的模範。第三十七章還稱“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說明要做到靜的關鍵是“不欲”,即不起貪慾,清靜無為,那麼天下自然得到規範。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早期道教繼承了先秦和兩漢道家清靜是“道”之本源的觀點。《老子想爾注》認為“道常無慾,樂清靜,故令天地常正”,要求“天子王公”,儘管榮華顯達,被人尊奉,但是“務當重清靜,奉行道誡”,不可妄為。對於學道的人,則“當自重精神,清靜為本”。從魏晉至唐代,“清靜”一直是道士學道和修道的重要內容。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葛洪《抱朴子內篇》稱:“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將"靜寂"作為學仙之法的基本要求。司馬承禎《坐忘論》認為“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帥”。學道的第一步就是“安坐收心離境,住無所有”,“法道安心,貴無所著”。收心的標準,就是“是非美惡,不入於心,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只有收心,才能“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宋元以後,清靜之道與道教內丹修煉之術逐漸融合。認為長生修煉之訣竅在於使形神清靜,保持根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