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經典名言集-告訴我們如何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國學 易經 宇宙 政治 占卜 國學書院0108 2018-11-29

我始終覺得,一個連易經和道德經都沒看過的人不要說你懂中國文化.經典的智慧是永恆的.

《易經》作為中華傳世名著,對中國的哲學、文學、政治、法律、天文、曆法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值得我們認真的品讀。現摘錄部分名言,重溫先哲們那豐富而深刻、極富哲理性的思想。

《周易》經典名言集-告訴我們如何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一、上九,亢龍有悔。

譯文:龍飛的過高,必將造成後悔之事

點評:古人都知道做事有度,也許也正是中國人中庸思想的淵源吧。

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的特點是永遠不停的運動變化,誰也不能阻擋,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永不鬆懈。

點評:順勢而為,積極進取。這是我們民族香火歷經磨難而不倒的精神支柱。

三、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譯文:身居高位而不驕傲,屈居人下而不憂愁。所以說自強不息而又隨時反省,雖面臨危險而無災禍。

點評:不驕不餒。

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

譯文:同樣的聲調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溫的地方流,火往乾燥的地方燒,雲隨龍而出,風從虎而現,說明天下萬物都是親附同類的。

點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五、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討論來明辯事理,用寬厚的態度處事,用仁義來行事。

點評:教我們做人做事。

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缺。

譯文:長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會傳到後代;長期不會好事的家庭,禍害一定會害及子孫。

點評: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七、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譯文:勞苦功高而又謙遜的君子,得到了百姓的敬服。

點評:企業管理同樣適用,有優異業績且為人謙虛的管理人員,也會得到下屬的擁戴。

八、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地的氣勢厚實溫順,君子應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來包容萬物。

點評:心胸寬廣。

九、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譯文:昏昏沉沉的貪圖在自在安樂上,這種局面怎能長久保持下去呢?

點評: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知當年任正非是否有感此言而作《華為的冬天》?

十、同人於宗,吝道也。

譯文:團結限於宗族內部,說明走的道理令人惋惜。

點評:毛主席說,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十一、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辯物。

譯文:天與火在一起象徵團結,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種人的是非善惡,辨別事物的差別同異。

點評:明辯是非。

十二、《象》曰:飲酒濡道,亦不知節也。

譯文:《象傳》說飲酒弄得滿頭是酒,說明放縱沒有節制。

點評:“節制”,昨晚喝高了經歷的那種痛苦,才更明白它的重要性

易經的奧祕經典與語錄

1.陰陽就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元素。

2.為人民服務是古今中外不可改變的定律。

3.伏羲八卦告訴人類宇宙的現狀,讓人類知道怎樣去適應和改善。

4.《易經》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合不合自然是最合適的,向自然學習,以自然為老師。

5.要用自然的法則來規範現代科學,讓科學協助人民過幸福的生活。

6.學習《易經》的意義

糾正似是而非的觀念

具有神祕性,道德性

求同存異

7.陰陽合一是指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體兩面,如影隨形。

8.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是陰陽。

9.陰陽相對的話語:

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禮讓為先/當仁不讓

10.有關陰陽的三個重點:

陰陽是相對的/陰陽會變動/陰陽合一

11.八卦圖:

它是圓的(易變動)/不要去傷害別人(不可以圓滑,但是要圓通)/不要嫉惡如仇(壞人殺不光,好人不會立刻死亡)

12.陽代表人生理想,陰就是腳踏實地去實現理想。

13.太極是萬事萬物的總源頭。

14.仁是最核心的,天地萬物都有仁。

15.太極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臺。

16.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易傳》

17.太極就是宇宙萬事萬物共同的基因。

18.在宇宙中除了自然沒有任何東西是主宰。

19.吉就是順乎自然,凶就是不順乎自然。

20.禍福無門,是會變動的。

21.變化當中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就叫做規律。

22.道理是直的,路永遠是彎的。

23.做人一定要規規矩矩,按照規矩來做,不能投機取巧。

24.圓道周流,循環往復。

25.天不是神,天不是上帝,天是自然。

26.一切合自然的都是正確的,不合自然的,就算眼前是對的,遲早一定是錯的。

27.從現在開始,一切要把自然當做最高的判斷準則。

28.自然並不是維持現狀,而是生生不息,日新月新,創造又創造。

29.做任何事情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奢求。

30.該快要快,該慢要慢,這才是《易經》的道理。

31.我們只對講信用的人有信用,我們不可以對小人講信用。

32.伏羲女媧石同一個人,雌雄同體,有陰有陽。

33.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是從神話開始的,因為人是進化的。

34.神話只有一個目的,要解決宇宙人生問題。

35.哲學都是從神話演變出來的,哲學所重在問題,不重答案。

36.哲學家重視的問題:人從那裡來,死後到哪去,活著幹什麼

37.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自然作為判斷標準的。

38.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經》

39.《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總結。

40.八卦圖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定位就是知道應該做什麼,怎麼樣守位守分,不斷的改善。

41.目標和方位的正確,遠遠比速度更重要。

42.三畫卦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替人類在天地之間做好了一個很明確的定位。

43.沒有矛盾就沒有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發展。

44.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就叫做智慧。

45.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陰陽的觀點,以自然為標準,做合理的判斷。

46.變化只是現象,背後一定是不變的。

47.家不會變,否則你不安定;世界不會變,否則你努力幹什麼

48.人求圓滿是跟自己過不去。

49.盡人力,聽天命。

50.只有在絕對狀態才有百分之百公有的東西。

51.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只能享有相對的平等和自由。

52.變與不變同時存在,變種又不變,不變中有變。人類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53.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現象。

54.以不變的立場來變,才不會亂變。

55.人妥協卻不能放棄立場,才叫圓通。

56.《易經》用來占卜的條件:只能占卜國家大事:沒辦法決定時可以卜;卜完後不一定要聽

57.不管信什麼,信道差不多就好,過分相信就是迷信。

58.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訴你結果,而是給你多一種參考。

59.老天只幫助應該幫助的人,老天不會幫助不應該幫助的人。

60.自然是各種現象的一種循環往復。

61.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全部的責任。

62.用你的理智,去知道你的感情,不要讓你的情緒來左右你的理性。

63.占卜的條件:諮詢不足,數據不全,可卜;猶豫不定時可卜;每次占卜只問一件事

64.孔子“不佔而已矣”的三原則:如果相信站不久違反了倫理的原則;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做人做事動機要純正

65.指紋應該不應該,少問結果會怎樣。

66.動機比結果重要,過程也比結果重要。

67.看別人很容易,看自己永遠看不清楚。

68.把《易經》當做人生的寶典,學習應對不同處境可以趨吉避凶。

69.十五歲決定學習的方向。

70.三十歲決定一生的原則。

71.四十歲決定人生目標不再動搖。

72.一個人現在的狀況是從小到大累積的結果。

73.五十歲明白命運是自己創造的。

74.世界上的你是唯一的,沒有第二個人完全跟你一樣。

75.人生最奧祕的就是你沒有辦法重來。

76.四十到五十是人生最重大的關鍵。

77.明確一輩子的目標,就全心全意去做。

78.樂以忘憂就是把所有的憂愁都當做樂趣來看。

79.人要服老,不要認老。

80.人生就是階段性的調整。

81.潛龍勿用就是做好準備,蓄勢待發。

82.如果引起人家嫉妒,不完全是別人的事情,自己也要檢討。

83.人生所追求的就應該是無咎,而不是大吉大利。

84.當得到某些利益的時候,註定會失去一些東西。

85.有一得必有一失。

86.無咎就是行得正,做得正,就算有點小過錯,人家也會很容易諒解你,也不會有什麼凶禍。

87.大吉大利跟凶險禍患是一體的。

88.不勉強追求任何事情,但一定要盡力。

89.該當主角的時候不要推遲,該當配角的時候心安理得。

90.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苛求,這永遠是自然的真理。

91.道理永遠是現象背後的東西。

92.人生必須要通過一些檢驗,誰都跑不掉。

93.人要把所有的磨練單做自己成長的過程。

94.寵小孩是父母的不幸。

95.我們一生的努力就是在證明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命。

96.《易經》的態度:站在不相信的立場來相信;站在相信的立場來不相信。

97.《易經》的思維方式:事物都會同時存在兩個方面

98.所有的職場都死幫助我們修身,幫助我們立德,幫助我們養望。

99.婚前要格外的謹慎,婚後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人生就很美滿。

100.父親尊重母親是陰的,母親尊重父親是陽的。

101.小孩子最感興趣的就是父母的對答。

102.節約永遠是美德,這是不變的經。

103.家庭永遠是人海茫茫中最溫暖的一艘船。

104.認識宇宙的一部分,必須尊重宇宙規律。

105.利害,只是短暫的現象;得失,才是長期的效果。

106.指紋應該不應該,少問結果會怎樣。

107.按照《易經》的道理,人生是沒有吉和凶的。

108.一切是你在決定,不是命在決定。

109.要後悔在先,不要後悔在後。

110.你尊重別人,別人自然尊重你。

111.謙卦的所有爻辭均為吉,按謙卦做則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112.謝天謝地即為“謙”。

《周易》經典名言集-告訴我們如何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易經》經典語錄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3、《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4、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5、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鮮矣!

6、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7、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8、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9、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10、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11、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12、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13、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14、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15、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16、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17、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18、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19、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20、君子以遏揚善,順天休命。

21、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22、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23、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4、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25、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26、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27、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1)如蘭。

29、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30、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31、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32、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33、尺蠖(2)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4、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35、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36、能經眾正,可以王矣。

37、君子以作事謀始。

38、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39、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40、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41、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42、君子以蒞(3)眾用晦而明。

43、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44、君子以懿文德。

45、不恆其德,或承其羞。

46、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47、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48、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49、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50、損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決。

《周易》經典名言集-告訴我們如何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 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後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經》。因為30歲以前你投入社會,準備成家立業,一定要非常積極地面對人生,當然要學儒家。從40開始一定要學道家,因為到那個時候你已對人間冷暖、人性善惡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應該用道家的智慧將人生看成一個整體,要逍遙一些。50歲左右則要讀《易經》,學會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 離開人生,哲學是空洞的,它沒有內容;離開哲學,人生是盲目的,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 哲學與人生配合起來,用很扼要的方式把人生做一個總結式的說明,然後對於自己未來才會有一些的參考價值。

◆ 年輕的時候知道人生全部可能的情況,將來自己面對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參照點。就像自己過的人生只能有一種版本,但是其他人提供各種不同的版本,把它對照起來以後就更容易看清楚自己這一生應該怎麼去做選擇,應該怎麼過。

◆ 哲學是人生的經濟學,你學了哲學人生就會變得很有效率,不會花時間在那些細微末節的煩惱上,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這樣的人生比較清爽,也是比較讓人家羨慕的。

◆ 年輕人設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借用很多偉大的哲學家的思想給自己做參考,然後你到一個生命階段的時候再反省。

◆ 很多人追求的一種境界,人們能夠真的心平氣和寵辱不驚。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種至高的生活境界。

◆ 承受生命的本身就是一種修養的過程。一個人的能力不在於他可以獲得什麼,而在於他可以承受失去什麼,能夠承受失去的人格才是堅強的人格。

◆人生的“現在”是每一個當下的剎那所串連成的,沒有一刻會逝去,也沒有一刻只是幻覺。唯其如此,人生的充實之感才會呈現出來。

◆所謂珍惜自己,不是自憐,更不是自負,而是肯定每一個人都應該承擔自己生命成長的責任,這種責任其實是一種榮譽。

◆為了減少猶豫,必須先認清自己的限制。凡是能力之外的事,立即拒絕;能力之內的事,要看自己是否喜歡以及是否值得去做。為了避免後悔,則須認真由經驗中學習教訓,以求下一次可以改善。

◆吃苦不是為了勝過別人,而是為了迎向生命的真實面貌,因為在苦難中,生命沒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廣度與高度。

◆人在助人時,表面看來是在付出,其實是肯定自己內在的豐盛,並從新的角度認識自己進而覺得自己更值得肯定與欣賞了。

◆讀書的用處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心靈的必需品。若不讀書,心靈遲早會有飢渴之感,這種感覺是沒有速食產品可以化解的。

◆人的一生就猶如走在回家的路上,大部分時間都在昏睡之中。只有當一個人清醒的時候才能夠決定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做真正的自己。

◆人活在世界上都只是旅客或過客,而不是歸人。既然只是旅客,又何必在意自己“有”什麼呢?我們應該在意的是,自己“是”什麼、如何“做自己”。

謝謝您的閱讀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