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教義

國學 道教 老子 宇宙 恆陽子 恆陽子 2017-11-03

道教的教義​道教奉老子為“道祖”,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講求尊“道”貴“德”,認為天地間萬物都是由“道”而派生:“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 即【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宇宙的本源,是最初的也是永恆的造物主,社會上的人都應該法“道”而行,最後迴歸自然。

道教的教義​著名哲學牟鍾鑑:在《老子的道論及其現代意義》中說,“老子所說的‘道’,有三大特徵:第一,從發生論的角度,突出一個‘生’字,指出道乃是萬物生命的總源泉。第二,從本體論的角度,突出一個‘通’字,指出宇宙萬物相聯繫而存在。第三,從價值論的角度突出一個‘德’字,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是社會人生的正路。”他還說:“不讀《老子》不足以談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已成為國際學界的共識。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豐碑,諸子百家環繞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潤,用大道而生輝。”

道教的教義​老子所說的“道”是道教教義的核心,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的一種“道”。這種“道”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者,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它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所說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體,又是指“自然”的規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形在三清眾神面前,不論貴賤、貧富、聰愚,一律平等。

道教的教義
​道教強調,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教,都能夠學道、得道。《老子想爾注》把“道”說成是“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詞一耳”。《混元皇帝聖紀》也有類似的說法:“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這是把太上老君看成了“道”的化身。


道教的教義​“德”和“道”是一個整體,成為道教教義的核心。《道德經》中所說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貴”的“德”指的是這個“德”。《清靜經》中說:“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視“修道養德”。並將“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的準則,必須做到既要修道,而更要積德。《道教義樞•道德義》說:“道德一體,而其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說,凡是符合“道”的準則的,便是“有德”;凡是違反“道”的準則的,便是“無德”。
道教的教義

道教的教義​《西升經•序》雲:“道之在我謂之德”。按照“道”的準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強調,修身、治家、統治天下,都應該修道,從而使“道普德溢”,以達到太平和仁愛。道教將“德”按態度區分為“陰德”和“陽德”二類。所謂“陰德”,是指個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謂“陽德”,是指個人被大家瞭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陰德”密惠,“大以及於人,小以及於物,修身積德”。

道教的教義​道教認為“道”是具有永恆的生,獲得了它,保持它便可以長生。還認為人的壽命不完全由“天”決定,有“我命由我不由天”說法,並且相信通過自身修煉能夠達到長生久視,得道成仙。
道教的教義道教的教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