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AlphaGo,柯潔完敗!

國際象棋 柯潔 圍棋 象棋 番茄將 2017-05-31

經過三輪大戰,圍棋世界冠軍,現排名第一的柯潔,面對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以0:3告負,這是人類最頂尖與人工智能的對決。落敗的柯潔,也深有感觸,不禁落淚,那麼面對人工智能,我們還能做什麼?可怕的AlphaGo,柯潔完敗!

在和一位朋友閒聊時,說到未來,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從事我們現在的工作。他是學設計的,但屬於操作軟件那一類,比CAD、3D軟件等。我打趣說,未來這個工種,很有可能被機器取代,將我們要設計的店面,直接把各種參數輸入電腦,電腦很快就能把整個店面的平面圖、施工圖,甚至效果圖,都畫出來。可怕的AlphaGo,柯潔完敗!

也許有人說,文章還是得靠人工來寫,其實也不盡然,未來或有更多的美文,就是由機器操刀的。就像有報道指出的,現在的很多微信等平臺的“爆文”,實際上是由軟件進行操作的,這不僅令人愕然。是啊!還有什麼是機器做不了的?

先說兩則人類大戰人工智能的案例:

2016年3月15日下午,谷歌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與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最後一場比賽結束。下午5點02分,李世石投子。至此,此次人機大戰落幕,李世石以總比分1比4告負。在五場比賽中,AlphaGo前三局完勝,李世石第四場贏得一場“榮譽之戰”,當時被看做是瞭解機器人思路後的反擊,但當昨天的最後一場李世石再次敗北後,“人類可以戰勝機器人”的願景暫時破滅。

李世石VS谷歌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可怕的AlphaGo,柯潔完敗!

1997年電腦深藍首次戰勝國象棋王卡斯帕羅夫可怕的AlphaGo,柯潔完敗!

1996年2月10日至17日,在美國費城舉行了一項別開生面的國際象棋比賽,報名參加比賽者包括了“深藍”計算機和當時世界棋王卡斯帕羅夫。

1996年2月17日,比賽最後一天,世界棋王卡斯帕羅夫對壘“深藍”計算機。在這場人機對弈的6局比賽中,棋王卡斯帕羅夫以4:2戰勝計算機“深藍”,獲得40萬美元高額獎金。人勝計算機,首次國際象棋人機大戰落下帷幕。

“深藍”計算機是一臺由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技術人員歷經6年時間研製成功的帶有31個處理器並行的超級計算機。該計算機有著高速計算的優勢,3分鐘內可以檢索500億步棋,而其弱點是不能像人一樣總結經驗,隨機應變能力還是趕不上以象棋為職業的世界棋王卡斯帕羅夫。但即便如此,計算機程序還是贏了棋王卡斯帕羅夫兩局,差一點和人打成平手。

這次人機比賽是為了紀念首都電腦計算機誕生50週年而舉辦的。比賽時,面對棋王卡斯帕羅夫而坐的是並不是計算機,而是“深藍”研製小組的代表許峰雄。

但棋王並沒有笑到最後。1997 年 5 月 11 日,加里·卡斯帕羅夫以2.5:3.5 (1勝2負3平)輸給 IBM 的計算機程序“深藍”。

上述兩則案例,是圍棋、象棋和人工智能的頂尖對決,棋手可以代表人類的最高水平,然而在面對人工智能時,卻不能佔得上風,甚至落敗。這讓我們不禁要思考,面對來勢洶洶的人工智能,你的幾把刷子還管用嗎?

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比如:自動駕駛汽車,未來一定會出現自動駕駛的其他交通工具;還有在工廠中無處不在的機器人,在特斯拉的工廠裡,整個工廠見到的都是機器人,簡直進入了一個科幻世界,乍看之下,還以為到了“變形金剛”的現場;哪怕是在傳統的陶瓷行業裡,也有不少機器人在取代人工。面對各行各業不斷引進的機器人,那麼人類的價值在於哪裡?是否因此而發生焦慮呢?

或許,我們都在思考,未來我們還能做點什麼?是的,人工智能最終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完全取代人,而是為了幫助人類。所以,人類的幾把刷子,還是要繼續耍的,切勿有了焦慮症。

想象一下,未來處處是人工智能。車子有人開,自己則可以思考當天的工作,也可以美美的補個覺,或是回憶一下與愛人的甜蜜時刻,似乎一切都變得更有趣,也更簡單了;當你餓了的時候,機器人會端上一份美美的飯菜。也許生活、工作各個方面,人工智能都可以參與,但是畢竟都是有限的,它僅能在一些領域做的更出色,機器人絕非全能,再說,它需要用到電腦、電力,人類是完全可以控制機器人的。

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在人工智能不斷改進的同時,是要讓自己的大腦不要退化,只有個人技能不斷提升、修正,人類的智慧還是在人工智能之上的,要知道每一個機器人,都是人類所研發的。儘管人工智能大有取代人類工作之勢,實際卻並非洪水猛獸。人工智能永遠不會淘汰人類,被淘汰的永遠是不進步的人,哪怕是人工智能也是“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們需要積極擁抱新科技,同時更要學會利用新科技。

人工智能解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