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王思恭

"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王思恭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重排現場 姚小勇 攝

運城市蒲劇團重排蒲劇經典傳統戲《竇娥冤》,不日即將上演的劇訊,引起戲迷熱切關注與期待。筆者前去探班,聊起復排這齣戲的初衷,該團團長賈菊蘭表示:“歷代蒲劇前輩以心血和汗水積累的藝術寶庫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成為傳世經典,《竇娥冤》則是經典中的經典。傳承經典、創新發展,是我們這一代從業者的責任和使命。1959年,為紀念大戲劇家關漢卿入選世界文化名人,蒲劇界傾注全力拍攝了藝術片《竇娥冤》,轟動劇壇,成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獻禮作品。重排原版《竇娥冤》,重走前人走過的藝術之路,以對經典劇目的傳承,來紀念世界文化名人、解州老鄉關漢卿,進一步推動蒲劇事業的傳承發展。”

紀念關漢卿意義重大

"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王思恭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重排現場 姚小勇 攝

運城市蒲劇團重排蒲劇經典傳統戲《竇娥冤》,不日即將上演的劇訊,引起戲迷熱切關注與期待。筆者前去探班,聊起復排這齣戲的初衷,該團團長賈菊蘭表示:“歷代蒲劇前輩以心血和汗水積累的藝術寶庫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成為傳世經典,《竇娥冤》則是經典中的經典。傳承經典、創新發展,是我們這一代從業者的責任和使命。1959年,為紀念大戲劇家關漢卿入選世界文化名人,蒲劇界傾注全力拍攝了藝術片《竇娥冤》,轟動劇壇,成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獻禮作品。重排原版《竇娥冤》,重走前人走過的藝術之路,以對經典劇目的傳承,來紀念世界文化名人、解州老鄉關漢卿,進一步推動蒲劇事業的傳承發展。”

紀念關漢卿意義重大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關漢卿不是一般人物,以復排代表作《竇娥冤》來紀念關漢卿,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史上的三座高峰。而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則是以“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為首、名家輩出的元曲大家中公認的領軍人物。關漢卿,原籍解州,號“已齋叟”,曾在河北省祁州居住,後定居元大都(北京)。他天資聰慧,著作等身,以60多部大戲、50多首小令、十餘套散曲著稱。其中,最著名的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等。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有關部門曾出版《關漢卿戲曲集》。《宋元戲曲考》等專著評價關漢卿的作品劇本結構完整,矛盾尖銳激烈,行文質樸簡練,人物性格鮮明,“曲盡人情,字字本色”。

最關鍵的,還是其作品中特有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元代統治階級按民族劃分等級,以及“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醫、八娼、九儒、十丐”的職業分類,激發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各種反抗此起彼伏。以關漢卿為代表,身處社會最底層的文化人以大量文藝作品,揭露、鞭撻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為苦難之中的勞動人民吶喊,謳歌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深受業界和群眾歡迎。

關漢卿文藝創作的突出成就和元雜劇的繁榮興盛,促進了中國戲劇的成熟完善。正因為有了關漢卿等一大批戲劇家的付出,中國戲劇才得以與古希臘、古印度等世界級別的優秀戲劇文化相媲美,並在某種程度具備了傲視群雄的資本。

在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會議通過的1958年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名單上,中國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赫然在列。作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與其先祖、以忠義仁勇著稱於世的武聖關公,同時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由衷的推崇敬仰,全世界恐無二例!

關漢卿的國際影響,催生了蒲劇藝術片《竇娥冤》。素有梆子戲根祖之稱的蒲州梆子,以其行當齊全、底蘊深厚和超強的藝術實力,被原文化部和中國劇協點名拍攝該劇。這一決定本身對蒲劇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原晉南地委行署高度重視,組成了劇本改編行樂賢、導演趙乙、牛俊傑,作曲張峰、康希聖和五大名演員:王秀蘭(竇娥)、閻逢春(竇天章)、張慶奎(監斬官)、楊虎山(桃杌)、筱月來(張驢父)以及筱愛娜(蔡婆)的強大陣容,由長春電影製片廠精心拍攝了該片。影片問世後,熱播全國,萬人空巷,好評如潮,歷久不衰,至今仍然是“中戲”上座率最高的教學資料片之一。

傳承經典時不我待

《竇娥冤》又名《六月雪》《斬竇娥》。1958年,著名編劇行樂賢老師參照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和《六月雪》,改編出新的《竇娥冤》,並熱演蒲苑,長春電影製片廠據此拍攝了同名電影。1959年《長春電影》、196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河東50年文學藝術優秀作品選》先後刊發了《竇娥冤》劇本,併發行了大量單行本,該劇成為各蒲劇團的保留劇目。

此次復排該劇,市蒲劇團一班人高度重視,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使命感,克服了“王秀蘭、閻逢春演絕了的作品沒法再演”“要排就排原本,一個字也別動”等顧慮帶來的困難和障礙,統一認識,堅定信心,以電影藝術片為教材,組織觀摩學習,認真研究討論,本著“忠於原著、主線不動、適當濃縮、加快節奏”的原則,對劇本和音樂進行了適度整理,並以線條清晰、寓意深刻的舞美來深化主題。該劇由導演程小榮和音樂整理配器程小亭兩位二級專業人員聯手打造,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賈菊蘭與中國戲劇紅梅金獎獲得者李紅莉分飾竇娥。

巧合的是,賈菊蘭當年在新絳縣蒲劇團、李紅莉原在合陽縣秦腔劇團時都曾演過竇娥,再度扮演竇娥,她們自是輕車熟路,應在深化人物塑造、提升藝術品位上下功夫。蔡婆婆扮演者張潔紅、竇天章扮演者郝俊義、桃杌扮演者仇西勤三位二級演員,以及扮演張驢的山西省青年演員戲曲大賽金獎獲得者李建飛、扮演張驢父的中國戲劇紅梅獎獲得者廉兵、扮演賽盧醫的優秀大淨董朝紅等,組成堅強的創作陣容,在緊張繁忙的演出間隙,冒著酷暑,夜以繼日地加班排練。他們這種吃苦耐勞和勤奮敬業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王思恭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重排現場 姚小勇 攝

運城市蒲劇團重排蒲劇經典傳統戲《竇娥冤》,不日即將上演的劇訊,引起戲迷熱切關注與期待。筆者前去探班,聊起復排這齣戲的初衷,該團團長賈菊蘭表示:“歷代蒲劇前輩以心血和汗水積累的藝術寶庫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成為傳世經典,《竇娥冤》則是經典中的經典。傳承經典、創新發展,是我們這一代從業者的責任和使命。1959年,為紀念大戲劇家關漢卿入選世界文化名人,蒲劇界傾注全力拍攝了藝術片《竇娥冤》,轟動劇壇,成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獻禮作品。重排原版《竇娥冤》,重走前人走過的藝術之路,以對經典劇目的傳承,來紀念世界文化名人、解州老鄉關漢卿,進一步推動蒲劇事業的傳承發展。”

紀念關漢卿意義重大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關漢卿不是一般人物,以復排代表作《竇娥冤》來紀念關漢卿,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史上的三座高峰。而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則是以“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為首、名家輩出的元曲大家中公認的領軍人物。關漢卿,原籍解州,號“已齋叟”,曾在河北省祁州居住,後定居元大都(北京)。他天資聰慧,著作等身,以60多部大戲、50多首小令、十餘套散曲著稱。其中,最著名的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等。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有關部門曾出版《關漢卿戲曲集》。《宋元戲曲考》等專著評價關漢卿的作品劇本結構完整,矛盾尖銳激烈,行文質樸簡練,人物性格鮮明,“曲盡人情,字字本色”。

最關鍵的,還是其作品中特有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元代統治階級按民族劃分等級,以及“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醫、八娼、九儒、十丐”的職業分類,激發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各種反抗此起彼伏。以關漢卿為代表,身處社會最底層的文化人以大量文藝作品,揭露、鞭撻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為苦難之中的勞動人民吶喊,謳歌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深受業界和群眾歡迎。

關漢卿文藝創作的突出成就和元雜劇的繁榮興盛,促進了中國戲劇的成熟完善。正因為有了關漢卿等一大批戲劇家的付出,中國戲劇才得以與古希臘、古印度等世界級別的優秀戲劇文化相媲美,並在某種程度具備了傲視群雄的資本。

在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會議通過的1958年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名單上,中國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赫然在列。作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與其先祖、以忠義仁勇著稱於世的武聖關公,同時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由衷的推崇敬仰,全世界恐無二例!

關漢卿的國際影響,催生了蒲劇藝術片《竇娥冤》。素有梆子戲根祖之稱的蒲州梆子,以其行當齊全、底蘊深厚和超強的藝術實力,被原文化部和中國劇協點名拍攝該劇。這一決定本身對蒲劇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原晉南地委行署高度重視,組成了劇本改編行樂賢、導演趙乙、牛俊傑,作曲張峰、康希聖和五大名演員:王秀蘭(竇娥)、閻逢春(竇天章)、張慶奎(監斬官)、楊虎山(桃杌)、筱月來(張驢父)以及筱愛娜(蔡婆)的強大陣容,由長春電影製片廠精心拍攝了該片。影片問世後,熱播全國,萬人空巷,好評如潮,歷久不衰,至今仍然是“中戲”上座率最高的教學資料片之一。

傳承經典時不我待

《竇娥冤》又名《六月雪》《斬竇娥》。1958年,著名編劇行樂賢老師參照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和《六月雪》,改編出新的《竇娥冤》,並熱演蒲苑,長春電影製片廠據此拍攝了同名電影。1959年《長春電影》、196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河東50年文學藝術優秀作品選》先後刊發了《竇娥冤》劇本,併發行了大量單行本,該劇成為各蒲劇團的保留劇目。

此次復排該劇,市蒲劇團一班人高度重視,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使命感,克服了“王秀蘭、閻逢春演絕了的作品沒法再演”“要排就排原本,一個字也別動”等顧慮帶來的困難和障礙,統一認識,堅定信心,以電影藝術片為教材,組織觀摩學習,認真研究討論,本著“忠於原著、主線不動、適當濃縮、加快節奏”的原則,對劇本和音樂進行了適度整理,並以線條清晰、寓意深刻的舞美來深化主題。該劇由導演程小榮和音樂整理配器程小亭兩位二級專業人員聯手打造,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賈菊蘭與中國戲劇紅梅金獎獲得者李紅莉分飾竇娥。

巧合的是,賈菊蘭當年在新絳縣蒲劇團、李紅莉原在合陽縣秦腔劇團時都曾演過竇娥,再度扮演竇娥,她們自是輕車熟路,應在深化人物塑造、提升藝術品位上下功夫。蔡婆婆扮演者張潔紅、竇天章扮演者郝俊義、桃杌扮演者仇西勤三位二級演員,以及扮演張驢的山西省青年演員戲曲大賽金獎獲得者李建飛、扮演張驢父的中國戲劇紅梅獎獲得者廉兵、扮演賽盧醫的優秀大淨董朝紅等,組成堅強的創作陣容,在緊張繁忙的演出間隙,冒著酷暑,夜以繼日地加班排練。他們這種吃苦耐勞和勤奮敬業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 瀏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

"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王思恭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重排現場 姚小勇 攝

運城市蒲劇團重排蒲劇經典傳統戲《竇娥冤》,不日即將上演的劇訊,引起戲迷熱切關注與期待。筆者前去探班,聊起復排這齣戲的初衷,該團團長賈菊蘭表示:“歷代蒲劇前輩以心血和汗水積累的藝術寶庫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成為傳世經典,《竇娥冤》則是經典中的經典。傳承經典、創新發展,是我們這一代從業者的責任和使命。1959年,為紀念大戲劇家關漢卿入選世界文化名人,蒲劇界傾注全力拍攝了藝術片《竇娥冤》,轟動劇壇,成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獻禮作品。重排原版《竇娥冤》,重走前人走過的藝術之路,以對經典劇目的傳承,來紀念世界文化名人、解州老鄉關漢卿,進一步推動蒲劇事業的傳承發展。”

紀念關漢卿意義重大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關漢卿不是一般人物,以復排代表作《竇娥冤》來紀念關漢卿,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史上的三座高峰。而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則是以“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為首、名家輩出的元曲大家中公認的領軍人物。關漢卿,原籍解州,號“已齋叟”,曾在河北省祁州居住,後定居元大都(北京)。他天資聰慧,著作等身,以60多部大戲、50多首小令、十餘套散曲著稱。其中,最著名的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等。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有關部門曾出版《關漢卿戲曲集》。《宋元戲曲考》等專著評價關漢卿的作品劇本結構完整,矛盾尖銳激烈,行文質樸簡練,人物性格鮮明,“曲盡人情,字字本色”。

最關鍵的,還是其作品中特有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元代統治階級按民族劃分等級,以及“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醫、八娼、九儒、十丐”的職業分類,激發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各種反抗此起彼伏。以關漢卿為代表,身處社會最底層的文化人以大量文藝作品,揭露、鞭撻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為苦難之中的勞動人民吶喊,謳歌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深受業界和群眾歡迎。

關漢卿文藝創作的突出成就和元雜劇的繁榮興盛,促進了中國戲劇的成熟完善。正因為有了關漢卿等一大批戲劇家的付出,中國戲劇才得以與古希臘、古印度等世界級別的優秀戲劇文化相媲美,並在某種程度具備了傲視群雄的資本。

在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會議通過的1958年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名單上,中國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赫然在列。作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與其先祖、以忠義仁勇著稱於世的武聖關公,同時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由衷的推崇敬仰,全世界恐無二例!

關漢卿的國際影響,催生了蒲劇藝術片《竇娥冤》。素有梆子戲根祖之稱的蒲州梆子,以其行當齊全、底蘊深厚和超強的藝術實力,被原文化部和中國劇協點名拍攝該劇。這一決定本身對蒲劇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原晉南地委行署高度重視,組成了劇本改編行樂賢、導演趙乙、牛俊傑,作曲張峰、康希聖和五大名演員:王秀蘭(竇娥)、閻逢春(竇天章)、張慶奎(監斬官)、楊虎山(桃杌)、筱月來(張驢父)以及筱愛娜(蔡婆)的強大陣容,由長春電影製片廠精心拍攝了該片。影片問世後,熱播全國,萬人空巷,好評如潮,歷久不衰,至今仍然是“中戲”上座率最高的教學資料片之一。

傳承經典時不我待

《竇娥冤》又名《六月雪》《斬竇娥》。1958年,著名編劇行樂賢老師參照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和《六月雪》,改編出新的《竇娥冤》,並熱演蒲苑,長春電影製片廠據此拍攝了同名電影。1959年《長春電影》、196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河東50年文學藝術優秀作品選》先後刊發了《竇娥冤》劇本,併發行了大量單行本,該劇成為各蒲劇團的保留劇目。

此次復排該劇,市蒲劇團一班人高度重視,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使命感,克服了“王秀蘭、閻逢春演絕了的作品沒法再演”“要排就排原本,一個字也別動”等顧慮帶來的困難和障礙,統一認識,堅定信心,以電影藝術片為教材,組織觀摩學習,認真研究討論,本著“忠於原著、主線不動、適當濃縮、加快節奏”的原則,對劇本和音樂進行了適度整理,並以線條清晰、寓意深刻的舞美來深化主題。該劇由導演程小榮和音樂整理配器程小亭兩位二級專業人員聯手打造,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賈菊蘭與中國戲劇紅梅金獎獲得者李紅莉分飾竇娥。

巧合的是,賈菊蘭當年在新絳縣蒲劇團、李紅莉原在合陽縣秦腔劇團時都曾演過竇娥,再度扮演竇娥,她們自是輕車熟路,應在深化人物塑造、提升藝術品位上下功夫。蔡婆婆扮演者張潔紅、竇天章扮演者郝俊義、桃杌扮演者仇西勤三位二級演員,以及扮演張驢的山西省青年演員戲曲大賽金獎獲得者李建飛、扮演張驢父的中國戲劇紅梅獎獲得者廉兵、扮演賽盧醫的優秀大淨董朝紅等,組成堅強的創作陣容,在緊張繁忙的演出間隙,冒著酷暑,夜以繼日地加班排練。他們這種吃苦耐勞和勤奮敬業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 瀏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

市蒲劇團重排《竇娥冤》 賈菊蘭李紅莉領銜主演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下載客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爆料

或撥打新聞熱線:0359-2233366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