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跨境貿易冰火兩重天 跨境交易熱跨境平臺冷

電子商務 DHL 保健品 韓國 海峽網 2017-04-06

[海峽都市報-海峽網]

廈門跨境貿易冰火兩重天 跨境交易熱跨境平臺冷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導報記者孫春燕)如今,提起跨境電商,廈門人並不陌生,德國產的兒童座椅、新西蘭的牛奶、澳洲的保健品……跨境電商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必需品”。

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檢驗檢疫局獲悉,前兩個月,該局郵件快件辦事處共監管跨境電商進口直購的數量和貨值就超過去年第一季度,跨境交易非常火熱;但相比之下,本地的跨境平臺卻“冷風嗖嗖”,人流稀少、市場冷清,與火熱的跨境交易形成了鮮明對比。

交易火熱

兩月跨境直購超去年一季度

受益於自貿紅利,廈門跨境生意如今是如火如荼,去年上半年,廈門跨境電商產業園就完成通關快件30萬餘件,同比增長157倍,並已形成歐洲、北美、日韓、大洋洲等多條跨境電商通路。

今年,跨境直購更是一片火熱。

導報記者從廈門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前兩個月,該局郵件快件辦事處共監管跨境電商進口直購產品16.17萬批,貨值2655.31萬元,數量、貨值均遠超去年第一季度總和,實現“開門紅”。

據介紹,今年前2個月正值元旦、春節等節日,進口直購產品琳琅滿目,主要涉及保健品、奶粉等居民自用消費品,來源仍以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主,單月貨物批次、貨值達到同期最高值。

為確保電商物品通關順暢,廈門檢驗檢疫局一方面積極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跨境電商100%通過“單一窗口”進行檢驗檢疫申報,直購平臺重複申報項目由此減少30%,申報效率提高50%以上;實施“電子申報+電子審單+同屏比對+即查即放”監管,經同屏比對後完成合格商品6秒內通檢。

此外,該局還實行“三單比對”和“雙備案”(企業備案和商品備案)模式,設立直郵電商產品申報專用通道,推出微信預約查驗等精細化服務,促進跨境直購通關更加便利。截至2月底,備案跨境電商經營主體15家,備案商品1664種。

市場冷清

跨境電商平臺旺季不旺

不過,廈門跨境直購的火熱,沒能讓廈門跨境電商平臺受益,即便是在清明小長假這樣本該一片火熱的旺季,跨境電商平臺依然是人跡寥寥。

在國際郵輪中心三樓,曾經高調開業並被業內解讀“選了最佳位置”的沃洋優品,早已不見蹤影,店名變更為“i塔吉跨境電商”,並且人去樓空,現場只散落著一些積塵的按摩椅和貨櫃,東倒西歪。“去年就倒閉啦,生意一直不大好,沒幾個人進去買東西。”附近的商家說,雖然每天到輪渡的遊客不少,但沃洋優品的位置有點偏,人流吸引不過去,常常是員工比客人多,倒閉是遲早的事。

距離機場不遠的一家跨境電商直購體驗中心裡,除了靠近門口的幾家店尚有些客人流連外,靠裡的商鋪鮮有顧客光顧,一家150平方米的店,一般只配兩名銷售,且多是閒著。

甚至,剛落戶不久的韓國館、俄羅斯館、洋人街和麥秀等近十家商店,已經撤離,留下一片空置的店面。“這裡位置偏,會專程過來買東西的人很少,靠周邊客源,很有限。”一位店員打著哈欠說,大部分時間,他們一天的營業額只有數百元,如果持續這樣,他們也熬不了多久。

不僅如此,導報記者還了解到,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最近對一批過期展品進行封存。這些展品是2016年9月報檢入境的三批跨境電商展品,根據季度監管要求,對其部分已過期展品按要求實施封存。本次封存展品共計50個品種,89件商品,包括化妝品和食品。雖然東西不多,但廈門跨境商品的低流轉率卻一覽無餘。

未來走向

業者依然看好跨境業務

儘管廈門跨境電商正在遭遇非試點城市、跨境物流時間長效率低等行業痛點,但對跨境電商業務的未來,業者依然持樂觀態度。

上週,德國郵政敦豪集團旗下DHL電子商務在廈門宣佈,其將在福建強化跨境電商物流服務的計劃,進一步拓展華南市場,並將擴大深圳及香港操作中心,每年可處理8100萬票貨物。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跨境電商業務市場蓬勃發展,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出口電商交易規模仍將保持20%-25%的增速。其中,華南區的發展勁頭尤為強勁,這也是DHL關注點所在。

據透露,目前華南區的電子商務業務佔比已經在DHL中國區內部的六成以上。在這其中,福建地區的業務增長很顯著。資料顯示,2015年福建省跨境電商交易額達195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2%,佔全省外貿出口額的18.5%。

廈門一跨境平臺運營者李先生也表示,雖然目前平臺運營確實不盡如人意,但隨著物流等痛點被解決,未來,跨境電商還是大有可為的,只是模式方面還需要探討和改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