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緊缺礦產地調取得系列找礦重大突破

大興安嶺 貴金屬 班公錯 基金 地球網 2017-04-27

2016 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圍繞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全國重點成礦區帶和重要找礦遠景區,開展戰略性新興礦產、大宗緊缺礦產調查與評價,取得一批重要進展。重點成礦區帶基礎地質調查圈定找礦靶區500 餘處,新發現礦產地50 餘處,為促進形成一批大型資源基地奠定了地質基礎。新疆、四川、貴州等戰略新興礦產調查取得重大突破,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青海、黑龍江金礦,新疆、湖南、廣西等地錳礦,岡底斯成礦帶西段斑岩銅礦,藏南、黔西北等地鉛鋅礦,雲南鋁土礦,湖北鎢礦等重要礦產調查取得新進展,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勘查目標實現奠定了重要基礎;初步形成一批大型資源基地,為重塑礦產勘查開發格局提供了示範。大宗緊缺礦產地質調查取得系列找礦重大突破,有力支撐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階段目標實現,促進形成一批大型資源基地。

銅、鉛鋅、錳、金、鉀鹽等大宗礦產取得一批新發現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介紹,銅、鉛鋅、錳、金、鉀鹽等大宗礦產取得一批新發現,支撐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點礦種勘查5 年目標全面實現。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來,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累計提交找礦靶區1700 餘處,引導拉動商業性勘查新發現700 餘處大中型礦產地,銅、鉛鋅、金、錳、鎢、鉬等礦種發現一批世界級超大型礦床,支撐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點礦種勘查5 年目標全面實現。其中銅、鐵、鋁土、錳、鉀鹽完成或超額完成了5 年目標任務,金、鉛、鋅、鎳、鎢、鉬6 種礦產提前完成10 年找礦目標。

其中,江西朱溪地區引領發現一處世界級鎢礦。通過在朱溪外圍開展礦產地質調查工作,圈定了朱溪外圍、東崗、牛角嶺、紅梅嶺、橫路里、長源塢等找礦靶區10 處,預測鎢礦資源量140 萬噸,對其中朱溪東找礦靶區進行鑽探驗證,深部發現厚大礦體。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拉動後續省地勘基金勘查共探獲資源量達到286 萬噸,平均品位0.55%,資源儲量規模居世界首位。目前主礦體沿走向、傾向均未控制至邊界,勘查工作還在繼續,資源量還有望進一步擴大。朱溪鎢銅礦是繼武寧大湖塘鎢銅礦之後新的重大發現,形成了贛南、贛西北、贛東北鎢礦“三足鼎立”的新態勢,進一步確立了江西省“世界鎢都”的地位。

公益性地質調查引領商業性礦產勘查

公益性地質調查引領商業性礦產勘查,初步形成億噸級銅、億噸級鉛鋅遠景地帶,促進形成3 處千萬噸級銅、2 處千萬噸級鉛鋅、1 處億噸級錳和1 處千噸級金資源基地。

圍繞重點成礦區帶、整裝勘查區、重要礦集區和大型資源基地,部署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取得一批重要找礦新發現,圈定找礦靶區800 餘處,新發現礦產地80 餘處,引導和拉動商業性勘查,為初步形成一批大型資源基地、重塑礦產勘查開發格局奠定了基礎。

初步形成了我國西部億噸級銅礦遠景地帶,主要包括班公湖- 怒江、岡底斯和西南三江等成礦區帶。其中,班公湖- 怒江成礦帶先後發現和評價了多不雜、波龍、鐵格隆南等大型-超大型銅礦床,累計探獲資源儲量1917 萬噸,奠定多龍千萬噸級銅資源基地;岡底斯成礦帶累計探獲銅資源量3200 萬噸,奠定驅龍- 甲瑪千萬噸級銅資源基地;西南三江成礦帶累計探獲銅資源量2000 萬噸,奠定滇西北千萬噸級銅資源基地。

初步形成了我國億噸級鉛鋅礦遠景地帶,主要包括西崑崙、西南三江和環揚子等成礦區帶。其中,新疆西崑崙成礦帶火燒雲鉛鋅礦探獲資源量1895 萬噸,湖南花垣地區累計探獲鉛鋅資源量1177 萬噸,奠定了兩處千萬噸級鉛鋅資源基地。

在貴州銅仁地區實現四十年來我國錳礦找礦最大突破,發現和評價了西溪堡、桃子坪、道坨和高地等4 個億噸級錳礦, 累計探獲資源量6 億噸,奠定了一處世界級錳礦資源基地。貴州錳礦資源儲量佔全國比重達26.2%。此外,湘中- 桂中地區錳礦找礦取得重大進展,圈定找礦靶區8處,估算資源量1.27 億噸。

初步形成1個千噸級金資源基地。膠東地區基礎地質調查取得一批重要找礦新認識,證實三山島礦帶向北東、焦家礦帶向南均有延伸,商業性勘查累計探獲金資源量超過4000 噸,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集區,預測未查明資源量4000 噸以上,有望成為我國首個萬噸級金資源基地。

開闢大興安嶺中南段錫礦等重要找礦新區

開闢大興安嶺中南段錫礦、東崑崙鎳礦、西崑崙錳礦等重要找礦新區,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最終目標實現拓展了新區。大興安嶺中南段取得錫礦找礦突破,地質調查在內蒙古維拉斯托新增錫資源量8.9 萬噸,商業性勘查在白音查幹新增資源量6.5 萬噸,拓展了錫礦找礦新領域,成為繼南嶺和雲南箇舊之後又一重要錫礦集區;青海東崑崙新發現夏日哈木超大型鎳礦,探獲鎳資源量達110 萬噸,成為我國第二大鎳礦,外圍仍有巨大找礦潛力,拓展了我國鎳礦找礦新區;新疆西崑崙瑪爾坎蘇地區新發現奧爾託喀訥什、瑪爾坎土等富錳礦床,300米以淺已探獲錳礦資源量3000 萬噸(平均品位30% 以上),含錳巖系層位穩定、東西延展大於100 千米,資源遠景超過1 億噸,有望成為國家級富錳礦勘查開發基地。

四川甲基卡外圍新增氧化鋰資源量100 萬噸

鋰、“三稀”、晶質石墨等戰略新興礦產地質調查取得重大突破,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保障。

四川甘孜州甲基卡礦區外圍實現了重要找礦突破,在前續地質調查工作基礎上,通過開展1 ∶ 5 萬綜合地質調查, 共圈定了3 個找礦靶區,並進行鑽探驗證。初步估算新增氧化鋰遠景資源量共計11.1 萬噸,累計新增氧化鋰資源量100 萬噸(平均品位1.41%),全區探獲資源總量超過200 萬噸,同時共伴生鈹、鈮鉭、銣、銫、錫等礦種,均可綜合利用,奠定了1 處世界級鋰輝石礦資源基地。

此外,新疆西崑崙取得鋰礦找礦重大發現,大紅柳灘地區新發現阿克塔斯鋰礦,探獲氧化鋰資源量 8.6 萬噸、平均品位1.48%,估算氧化鋰遠景資源量達50 萬噸,有望促進形成一處大型稀有金屬礦資源基地。通過在新疆皮山縣大紅柳灘地區開展1 ∶ 5萬地質礦產綜合調查,圈定多處綜合異常,並在卡皮達蘭溝幅內新發現2處偉晶岩脈型稀有多金屬礦找礦靶區。通過對大紅柳灘稀有金屬礦的成礦地質背景及成礦環境綜合分析,得出康西瓦- 大紅柳灘一帶鋰鈹銣銫找礦潛力巨大。

新發現新疆奇台黃羊山2 千萬噸級晶質石墨礦

新疆奇臺縣新發現黃羊山超大型晶質石墨礦,估算資源量2122 萬噸,平均固定碳含量7.01%,大鱗片晶質石墨佔比達30 ~ 35%。黃羊山石墨礦的發現使新疆一躍成為石墨資源大省,在原有黑龍江雞西、蘿北等6 大石墨資源基地基礎上,有望形成新的晶質石墨資源基地。此外,河北張家口新發現義哈德晶質石墨礦,估算資源量343 萬噸;藏東地區新發現青果晶質石墨礦,其礦床成因及礦石類型與新疆黃羊山石墨礦相似,具大型礦床規模遠景,有望結束西藏無石墨資源的歷史。

雲南、貴州中重稀土找礦取得新發現

雲南、貴州中重稀土找礦取得新發現,有望成為我國南方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戰略接續區;鈹、鈮、鉭等稀有金屬礦調查取得新發現,提交一批大中型規模礦產地。

在雲南梁河和騰衝一帶新發現隴把、呂連兩處重稀土找礦靶區,預測稀土氧化物12 萬噸,達大型礦床規模;貴州威寧- 水城地區磷塊巖礦床中稀土資源評價取得新發現,初步估算稀土金屬量近10 萬噸,有望成為我國南方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戰略接續區。

鈹、鈮、鉭等稀有金屬礦調查取得新發現。新疆富蘊縣新發現沙依肯布拉克鈹礦,新增氧化鈹資源量2100噸,達中型礦床規模。新疆阿勒泰別也薩麻斯稀有金屬礦預測氧化鈹資源量3130 噸,達中型礦床規模。福建霞浦大灣鈹礦床,預測氧化鈹資源量1340 噸,有望達到中型規模。福建永定新發現大坪潛火山岩相花崗斑岩型鉭礦,估算五氧化二鉭資源量1.36 萬噸,達超大型礦床規模。湖北竹溪天寶地區新發現3 條鈮礦化帶,預測五氧化二鈮資源量100 萬噸以上,達大型礦床規模。(本刊記者 段雯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