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這個地方伸進了廣東 被稱為楚粵之孔道

陳毅 經濟 朱德 井岡山 歲月地圖 歲月地圖 2017-10-31

宜章,背倚三湘四水,面向粵港澳,古稱“楚粵之孔道”,今為湖南“南大門”,對接廣東省第一城,是革命老區縣、省級貧困縣、省際邊界縣、山區農業縣。全縣總面積2142.7平方公里,人口58.5萬,轄11鎮16鄉、347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湖南這個地方伸進了廣東 被稱為楚粵之孔道

宜章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革命聖地。宜章古稱義章,建縣於公元617年,至今已有1393年的歷史。976年,為避宋太宗趙匡胤趙匡胤諱,改稱宜章。宜章是朱德、陳毅領導湘南起義的策源地,全縣有3780人跟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解放後被國家民政部認定的革命烈士有1670人。宜章養育了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傑出領袖鄧中夏,以及黨政軍優秀人才毛科文、胡少海、張際春、陳光、歐陽毅、曾志、彭儒、肖新槐、吳仲廉等。湖南這個地方伸進了廣東 被稱為楚粵之孔道

宜章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開放寶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坪梅鐵路支線、324省道貫穿縣境。武廣客運專線、宜鳳高速、廈蓉高速、衡武高速分佈在我縣各個區域,從縣城北上長沙、南下廣州,均可朝發午至。2008年,宜章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2009年5月,省委、省政府賦予郴州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34條優惠章經濟開發區。湖南這個地方伸進了廣東 被稱為楚粵之孔道

宜章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乃宜居宜業宜遊之佳地。享有全國“有色金屬、煤炭之鄉”稱譽。現已探測,明確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廳對口幫扶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達9類36種。國土資源部對外發布境內的騎田嶺為迄今世界最大錫礦資源基地。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 湖南這個地方伸進了廣東 被稱為楚粵之孔道

宜章旅遊資源豐富,“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莽山是地球同緯度保護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首批十四個自然景觀區和新瀟湘八景之一,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宜章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全省三大紅色旅遊主題版塊之一,湘南起義宜章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點)之一。

湖南這個地方伸進了廣東 被稱為楚粵之孔道

宜章縣委、縣政府搶抓湖南省“加快湘南開放開發”和“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的重大歷史機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郴州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34條政策,充分發揮宜章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積極爭當先行先試先鋒和科學跨越排頭兵,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科技強縣、教育強縣、文化強縣、人才強縣、旅遊強縣,全力打造對接粵港澳的開放前沿陣地、產業承接佳地、資源集聚寶地、交通物流要地、旅遊商務勝地、“兩城”建設高地。2009年全縣GDP達72.2億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達5.3億元,增長26.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2億元,增長108.4%。2009年被評為全l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牲豬調出大縣、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合格縣、全省安全生產先進縣,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繁榮興旺、政通人和的良好態勢。湖南這個地方伸進了廣東 被稱為楚粵之孔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