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百城提質塑亮點 宜居瀍河展新顏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百城提質塑亮點 宜居瀍河展新顏

瀍河回族區把幾條背街小巷整治改造一番,讓城市“裡外”都靚起來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百城提質塑亮點 宜居瀍河展新顏

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華麗變身;公園湖泊、綠樹紅花常伴左右;遊園廣場、文化場館遍地開花……今日的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城市“顏值”驚豔鉅變,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這一切,都要得益於洛陽市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強力推進。今年,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緊緊圍繞“百城提質”、“城建項目開門紅”等中心工作部署,著力做好集中攻堅,完善城市功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瀍河回族區城市建設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夏秀琴 通訊員 王少峰/文 記者 張歡歡/圖

1背街小巷“美顏” 美化城市“裡外”

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推進過程中,和市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背街小巷可以說是“裡子工程”。眼下,瀍河回族區把幾條背街小巷整治改造一番,讓城市“裡外”都靚起來。“現在路面煥然一新,乾淨整潔,看著也舒服,心情也好了。”瀍河回族區自立南街經過重新整頓,升級改造後,不少市民拍手叫好。

“門口的小路,是居民每天出行都要經過的。”提到自立南街的改造,家住附近九龍苑小區的居民王女士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自立南街靠近東車站,附近很多居民去東車站都要經過該街。原來這條水泥路坑窪不平,每到下雨天到處是積水。現在取而代之的是黑亮的柏油路,非常平整。“街道上如今清清爽爽的,出行方便多了,政府真是為群眾辦了一件好事。”王女士說,這條街現在的模樣,令她很滿意。

近日,記者在自立南街看到,路面平整,乾淨整潔。道路一側的商戶有整齊劃一的門頭牌匾,讓路段更顯整潔、大氣,一目瞭然。

瀍河回族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王海江介紹,自立南街原先道路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給周邊的群眾出行帶來不便。今年,瀍河回族區根據市工作部署、“百城提質”建設要求,對自立南街改造提升。該街是瀍河回族區實施的背街小巷改造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100餘萬元,完成小巷海綿化設計及“六位一體”改造施工。施工內容包括:道路及土建工程,線路入地、路面瀝青鋪設、人行道透水磚更換、花池砌築、擋土牆砌築;路邊磚牆修繕及美化等工程;照明安裝工程等。

據悉,在瀍河回族區,像自立南街這樣要改造的背街小巷有8條。根據實際情況,截至目前已完成機床巷、東通巷北街、自立南街、寇圪當街等的改造,其餘都在緊張施工中。

整潔的路面、優美的環境,背街小巷的“變臉”,不僅讓小巷舊貌換新顏,還讓市民出門、上路更加舒心,溫暖了民心,美化了環境,提升了城市發展品質。

2老舊小區改造 讓百姓居有所樂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城市建設提質的重要內容,更是群眾所需、所急、所盼。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瀍河回族區機床廠家屬院一、二號院,發現經過改造後的老舊小區,由昔日的“髒亂差”,如今呈現高“顏值”。

今年50多歲的金先生在機床廠家屬院一號院,住了幾十年了,近段時間,他欣喜地發現小區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樓梯間髒髒的牆壁被刷得雪白,原來“傷痕累累”的石棉瓦車棚,已升級改造成配備不鏽鋼雨棚、智能充電樁等設施的智能車棚,幫助小區居民解決電動車停放和充電難題。

原來小區內裸露著黃土的水泥路,排水不暢,現在嶄新的柏油路鋪得平平整整。“再也不擔心下雨天出行一腳泥水了。”一位70多歲的王女士說。

規範的停車位、嶄新的節能路燈……改造提升後,小區內路平了、綠多了、景美了、燈亮了,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曾經破舊不堪的小區煥然一新,居民是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據悉,今年以來,瀍河回族區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契機,對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突出解決路平、燈明、景美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截至目前,已完成3個小區的改造提升,剩餘的正在加快設計、施工進度,確保10月底之前完成。

3小遊園扮靚環境 為城市生態增綠添彩

走出家門就有公園健身休閒,這是不少居民的願望。瀍河回族區自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實施以來,多功能的街頭遊園逐漸增加。

茵茵草坪、青松綠柳、觀景橋、旱溪、健康步道……位於北環路瀍河橋西南側,朱櫻湖西側,有個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的邢家堂遊園,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觀賞遊覽、放鬆身心的優美去處。在這精緻的小遊園裡,植被蔥鬱,一步一景。

抖腿、伸腰……上午,50多歲的張女士剛買完菜就和老伴來到該遊園散步。她家住在遊園附近的小區,步行過來不到5分鐘。

“小區附近建了小遊園,家門口就能賞花、健身,真美!”張女士和老伴兒在此舒展筋骨,心情舒暢。

據瀍河回族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李紅波介紹,邢家堂遊園設計是按照“以人為本、以綠為主、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植物形體、色彩和季相等自然美,建設的一座“意、趣、神、色”兼備的小遊園。

在邢家堂遊園,記者看到,園內不僅做了綠化美化,還建起了配套的健身設施、公廁等。小遊園的優美環境和豐富的配套設施,成了市民朋友就近休閒健身娛樂的第一選擇,散步、做操、跳舞,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小遊園定格了一幅幅溫馨美麗的畫面,給居民帶來了健康,更帶來了福祉。

據悉,瀍河回族區今年計劃建5處小遊園,分別是新建邢家堂遊園一期、續建塔東遊園二期、熙春園提升、新建恆欣園、新建恆悅園。目前,邢建堂遊園一期工程已經完工。

城市小遊園的打造,不僅給市民多一處休閒娛樂的空間,也為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添彩,點亮了城市生活。

4“斷頭路”變通途 托起城市發展新希望

雪松、杜仲、烏桕、大葉女貞、國槐、銀杏……走在北環路上,處處感受到道路兩邊的鬱鬱蔥蔥。

“瀍河回族區投資3000萬元,實施北環路綠化提升和中州渠兩岸綠化工程”,瀍河回族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李慶國介紹,項目完成後,該區沿渠兩岸、道路兩側將綠帶成蔭、“四季有綠、三季有花”,達到全面提升城市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效果,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

此外,該區還投資1600萬元實施翠阜路等3條斷頭路打通工程,改善轄區道路通行問題。

李慶國說,由於種種原因,瀍河回族區存在不少“斷頭路”,這些路阻塞了交通,給群眾出行帶來不便。

打通“斷頭路”,是改善城市交通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能儘快使道路通暢起來的有效方法。這是城市發展所需,亦是民心所向。

打通“斷頭路”,便打通了百姓的“幸福路”和城市的“發展路”。今年以來,瀍河回族區順應民意,加大投入,精準發力,對3處“卡脖子路”進行整修,“舒筋活絡”之後,緩解了周邊交通壓力,城市的“微循環”更加暢通。

隨著這些“斷頭路”陸續打通,四通八達的路網,將串聯起我們的幸福家園,托起城市發展的更多新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