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過嗎?|網上的那些“支教美女” 、“茶葉美女”】'

"
"
【你遇到過嗎?|網上的那些“支教美女” 、“茶葉美女”】

網絡電信詐騙套路時有更新,“美貌女大學生”為盡孝心賣茶葉、“愛心支教女教師”賣茶葉等,這些聽起來感人或帶著美麗外殼的故事其實都是騙局。而相對於老年人來說,年輕人竟然更容易受騙。近日,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檢察院辦理一起網絡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冒充山村支教老師“賣茶葉”,詐騙近30萬元。

“支教美女”賣茶葉

此前,國內數個地方出現過以“支教”為名義的“美女”騙子,讓人防不勝防。被曝光之後,近年來這個套路又有升級。

記者在鄭州市上街區檢察院瞭解到,3月的一天,在上街區某工地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小於,其微信被一名叫小芳的人添加好友。小芳稱,自己在山區支教,剛與男友分手,小於出於同情,安慰了小芳。

在微信交談過程中,小於感覺小芳溫柔善良,尤其看到她朋友圈支教的照片後,更是深受感動。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兩人相談甚歡,感情迅速升溫,小於覺得他遇到了真愛。因此,在“支教女孩”提出奶奶過生日發紅包、自己過生日買禮物等需求時,小於絲毫沒有懷疑,陸續發出紅包,金額從10元、20元、30元,到520元、1314元。

接下來,重頭戲登場了。小芳稱,其親生母親去世,生前給自己留下一個茶莊,現在正與繼母爭奪茶莊經營權,條件是一個月內的營業額必須達到5萬元,否則繼母就要賣掉茶莊。小芳還在微信上給小於出示了一張三方協議。

小於對她深信不疑,為幫忙,他還從小芳處購買了1000元的茶葉,後來也確實收到了茶葉。幾天後,當小芳提出營業額還差1萬元時,小於想也沒想,就出手相助了。

詐騙團伙有“劇本”

“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小於轉賬後,小芳迅速將其拉黑。僅僅一個月,小於付出了1.34萬元的代價,終於醒悟。”鄭州市上街區檢察院檢察官趙莎莎透露,“小芳”其實是一個團伙,該團伙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共騙取“好心人”近30萬元。目前,該案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上街區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記者瞭解到,其實所謂的支教女孩、賣茶女,都是詐騙團伙精心設計出的人物形象。據趙莎莎介紹,在上述案件中,涉案的莫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出資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他們先是通過到“同行”公司進行臥底,獲取了一份叫作“十四天朋友圈”的“話術本”,其實就是詐騙的劇本。這些“話術本”,均系根據人際交往、培養信任的過程精心設計,犯罪嫌疑人按照“話術本”的劇情,一步步與被害人建立信任、博取同情、實施詐騙。按照該“話術本”,犯罪嫌疑人從接觸“目標客戶”到最後實施詐騙,只需要14天左右。

“該詐騙團伙購買了已加有大量微信好友的微信賬號,又僱用美女模特拍攝大量生活、工作照後,僱請一批‘業務員’利用多個社交應用軟件推送微信,到處加微信好友,再根據‘話術’套路與客戶聊天,發展‘目標客戶’。”趙莎莎介紹,這就是所謂的廣泛撒網重點捕魚,一旦發現社會經驗不足的“潛在目標”,就頻繁索取錢款來滿足私慾,騙一個是一個。

這些“業務員”其實很多都是男的,他們先將自己偽裝成漂亮女孩,比如美女支教老師、幼兒園老師等,並塑造清純可愛、積極向上、孝順父母的人設,按照話術,與“客戶”聊天培養感情,並配發朋友圈日常工作、生活的場景圖片;接著,哭說被男友無情拋棄,悲慟欲絕,以博得同情;然後通過假裝生病、過生日等方式博取被害人的同情與信任,索要紅包;最後,再編造出親生母親去世,自己與繼母爭奪茶莊經營權,條件是必須在限期內達到一定營業額,否則繼母就要賣掉茶莊,謊稱營業額還差數千元,懇求“客戶”購買幫自己達成心願。

“這種基於感情、通過茶葉作為交換物的詐騙循序漸進,採取層層過渡、慢慢推進的方式,被害人在很長時間內難以意識到自己被騙。”趙莎莎介紹說。

網絡詐騙套路升級

“通過分析近期查處的電信詐騙案,詐騙方式還是以網絡刷單、‘猜猜我是誰’和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三類為主。”趙莎莎說,雖然騙子的套路老掉了牙,但受騙的人仍是“前仆後繼”。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騙子的“套路”,日前,鄭州市上街區檢察院專門在該區峽窩鎮馮溝村開展了普法活動。趙莎莎結合上述實際案例,向村民詳細講解了詐騙犯罪的種類、套路和辨別詐騙犯罪的方式方法。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與大家想象的不同,平日大家都擔心老年人會被電信詐騙,其實年輕人才是高危人群。據悉,從近年來查處的案件看,上當最多的並不是老年人,反而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中年人次之。在趙莎莎看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年輕人平日裡使用網絡較為頻繁,遭遇套路的機會也比老年人多。

“與傳統詐騙犯罪一對一的模式相比,網絡詐騙充分利用網絡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跨區域性、實時性等特點,使其欺騙性和隱蔽性更強,它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之巨、受害人之廣、社會危害性之大,遠遠超過了傳統詐騙犯罪。”趙莎莎介紹,僅今年上半年,上街區檢察機關就辦理了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案資金上千萬元,涉案人數50餘人。

那麼,情感詐騙如何辨別,網絡社交中到底如何防騙?在趙莎莎看來,首先要培養防騙意識,警惕經濟上的來往,不向陌生人轉賬;其次,要保護個人隱私,不輕易透露自己的財產狀況等信息;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投資、理財心理,規避高風險、不切實際的衝動行為;並且,要警惕對方發來的不明二維碼、鏈接、App等,不輕易點擊,不輕易掃碼,避免財產損失。

“此外,我覺得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請應一律拒絕。”趙莎莎表示,年輕人也要多關愛長輩,及時向他們傳達安全防範知識。此外,要多留意長輩的網絡支付情況,保障財產安全,及時止損。

來源:檢察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