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軍事才能勝過孔明,一生提出四條計謀,其中一條讓曹操悔恨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得益於《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三國時代,諸葛亮堪稱天人,神機妙算、用兵如神。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諸葛亮就是古往今來第一聰明人,甚至將他當做神一樣頂禮膜拜。坦言之,諸葛亮確實與眾不同,也擁有不可一世的才華和計謀,但是諸葛亮是否是第一聰明人,這一點是值得商榷的。

此人軍事才能勝過孔明,一生提出四條計謀,其中一條讓曹操悔恨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如果不考慮《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文學渲染,從正史方面去解讀的話,諸葛亮未必是千百年來第一聰明人。至少在軍事上,諸葛亮不是第一,這一點可以用同時期曹魏著名謀士賈詡的話來作證。賈詡曾評價諸葛亮說:“諸葛亮善治國。”他僅僅是對諸葛亮在治國方面進行了評價,其他方面並未明說。從《三國志》中分析,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沒有其政治才能突出。

此人軍事才能勝過孔明,一生提出四條計謀,其中一條讓曹操悔恨

▲魏國謀士賈詡劇照

那麼實情是否真是如此呢?子淵傾向於贊成賈詡的說法,真實的諸葛亮只是一個善於治國理政的政治人才。在劉備死前,諸葛亮雖然多有參與蜀國軍事,但更多是以一種謀士的身份去做參謀獻策,而沒有執行具體的軍事行動。再加上有關羽、關於等人的協助,所以諸葛亮做事才顯得順風順水,一路勢不可擋。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才全盤負責蜀國軍事。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至建興十三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傾蜀國之力,數次發動針對曹魏的北伐行動,那麼收效幾何呢?

此人軍事才能勝過孔明,一生提出四條計謀,其中一條讓曹操悔恨

▲諸葛亮及張飛劇照

我們評價一場軍事行動的效果如何,不單單是看拿下了幾座堅固的城池、搶了多少地盤。最重要的標準還是看這一場戰爭是否對本國日後的戰略割據產生了有利態勢,是否通過一場戰爭解決了原先可以通過政治協商不能解決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諸葛亮的北伐是失敗的。雖然諸葛亮也攻下了幾座大的城池,但這幾座城池的代價是傾盡蜀國舉國之力,蜀國內部對此是敢怒不敢言,人民生活生產幾近停滯。這種全民皆兵的做法,只適合偶爾一次的決戰,但不可經常進行,否則就是殺雞取卵的做法。從長遠來看,這幾次北伐非但沒有改變蜀國困於巴蜀一隅之地的境況,更沒有撼動曹魏統治的根基,還最終將自己搭了進去。

此人軍事才能勝過孔明,一生提出四條計謀,其中一條讓曹操悔恨

▲赤壁之戰形勢圖

因此說諸葛亮只是一個長於內政治理的人才,他在軍事方面並非是《三國演義》中那樣出神入化。若是要說三國最厲害的軍事人才是誰,子淵認為龐統可以算得上第一。諸葛亮號稱“臥龍”,龐統則為“鳳雛”。鳳雛一生只獻四計,第一計乃是獻給曹操的“連環計”,使得曹軍大船全部連在一起,為火燒赤壁奠定了實行基礎,也令曹操元氣大傷,從而曹操再也無力盡滅吳蜀之國的任意一方,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每每想起“連環計”和龐統,曹操就悔恨不已,並耿耿於懷一生。

此人軍事才能勝過孔明,一生提出四條計謀,其中一條讓曹操悔恨

▲劉備及龐統劇照

龐統的另外三計則是為奪取益州而向劉備獻上的上中下三策,劉備只選擇了中策就成功達成目標,可見龐統所獻計策的高明。當然,話說回來,“連環計”實在是反人類,而且操作難度極大,因此在千百年後就算有合適條件,也沒有人敢去使用用。從這一點來說,“鳳雛”龐統在軍事上至少是可以跟諸葛亮平分秋色,甚至更勝一籌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