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蝙蝠俠大戰超人》一座新的高山

這大概是本片相對前作做出的最大進步,同時蝙超也放大了渣導在敘事和節奏掌控上的缺陷。全片頭重腳輕,到什麼程度呢,前半段集中了電影90%的劇情與臺詞量——一個小時看出了兩小時的感覺,後半段只有到三場戰鬥全部打完,才又話多起來——這一個多小時卻感覺只有半小時。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渣導想在電影中鋪設的線索太多。他一方面想凸顯蝙超二人的對比,又想借二人與政府來探討超級英雄的利弊,還要為後續電影埋下伏筆彩蛋,太想要面面俱到了。臃腫之下,只剩凌亂。

影評《蝙蝠俠大戰超人》一座新的高山

又比如,電影成功的繼承了以往作品中蝙蝠俠角色性格層次複雜的優點,反覆出現的蝙蝠洞、蝙蝠惡魔、犯罪巷、散落的白珍珠意象,既為情節的突進埋下了伏筆,更生動的呈現了蝙蝠俠面具下的真相:是蝙蝠洞和犯罪巷共同創造了蝙蝠俠;是蝙蝠洞和犯罪巷每晚將布魯斯•韋恩拉進它們主演的噩夢裡。蝙蝠俠的內心永遠屬於那個目睹父母之死的小男孩布魯斯•韋恩,這是一生宿命的源起。本•阿弗萊克儼然成為了僅次於邁克爾•基頓的第二好的蝙蝠俠扮演者,而這種成功並不依賴演技的爆發。

影評《蝙蝠俠大戰超人》一座新的高山

三年前的《鋼鐵之軀》,一鳴驚人。這是一部革命性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早就有人想到,但從來沒有人真正實現過的電影。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扎克·施奈德堅持至今的創作風格。

影評《蝙蝠俠大戰超人》一座新的高山

在漫畫作品之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分類,叫做Graphic Novel——中文譯名很多,繪本,圖像小說,但私以為最確切的,是視覺文學。沒錯,這一分類下的漫畫作品,僅僅是取了漫畫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其思想深度和思維廣度,有著明顯的文學屬性,和文學作品幾無差異。Graphic Novel的目標讀者是成人,有著比普通漫畫故事更為複雜內容,也更有野心。Graphic Novel的代表作品,有艾倫·摩爾的《V字仇殺隊》,《守望者》,以及弗蘭克·米勒的《300》,《黑暗騎士歸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