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一個縣是由兩縣合併而來 取兩縣首字組新縣名

北魏 漢朝 韓國 西漢 長安街太史 2017-05-18

清徐縣隸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清徐縣國土總面積609平方公里,轄四鎮五鄉。清徐縣是中國古典文學大師羅貫中先生、中國當代著名國畫藝術大家馬泉先生的故鄉,也是全國葡萄產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素有“葡鄉”、“醋都”之稱。

山西的一個縣是由兩縣合併而來 取兩縣首字組新縣名

清徐縣

清徐,古稱梗陽,始建於春秋,隋開皇16年(596年)置清徐縣清源縣。金大定29年(1189年)於縣之東境置徐溝縣。1952年7月,清源、徐溝兩縣合併,取兩縣縣名首字,稱為清徐縣,縣城在東湖街道。



山西的一個縣是由兩縣合併而來 取兩縣首字組新縣名

清徐縣

秦時,秦滅趙國,設太原郡,梗陽屬太原郡。西漢郡國並行,梗陽屬韓國。

漢高祖設代國,都晉陽,封其子劉桓為代王。此時,梗陽屬代國。

漢武帝首創十三州刺史部,梗陽降為幷州刺史部太原郡榆次縣的鄉。自此時起,西漢、東漢、三國、晉,梗陽一直為榆次縣的西境。

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九年,撤銷榆次縣,梗陽隨之併入晉陽縣。北魏景明元年,恢復榆次縣,梗陽又隨之歸屬榆次縣。公元582年,隋初,梗陽又歸屬幷州晉陽縣。

隋開皇十六年,析晉陽和榆次的部分地區新建立清源縣,在梗陽城北新建縣城,因城西北有清源水而得名,此為清源稱縣之始。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又廢清源縣而併入晉陽縣。

唐武德元年,又恢復清源縣。從此開始,唐、五代、金均為清源縣。

金興定四年,清源置晉州,轄徐溝、太谷、祁縣三縣。

元代廢州,仍為清源縣。元、明、清均為清源縣。

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源降為鄉,隸屬徐溝縣管轄。

民國二年,恢復清源縣建制。

1952年7月,清源、徐溝兩縣合併,取兩縣縣名首字,稱為清徐縣。

山西的一個縣是由兩縣合併而來 取兩縣首字組新縣名

清徐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