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王”包玉剛是如何成就了他的傳奇創業史?

1955年,包玉剛進入船運業,當時他用20萬元買了一條被風吹浪打了28年的名叫“金安號”的舊船,這一舉動遭到了幾乎所有親友的強烈反對。因為船運業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而且風險極大。

“海上之王”包玉剛是如何成就了他的傳奇創業史?

可是,包玉剛力排眾議,毅然投身到船運業。他認為,香港擁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充足的碼頭,自1911年中國陷入動盪不安的年代以來,香港平靜的海面就為國際貿易提供了可靠的大門。

經營船運在香港具有很大的潛力。二戰之後,世界經濟復甦,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增多。因此,包玉剛堅定地認為,船運是最廉價的一種運輸方式,必將大有作為。包玉剛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到1978年,已擁有2000萬噸運輸能力的龐大船隊,榮登世界船王寶座。

“海上之王”包玉剛是如何成就了他的傳奇創業史?

可是就在支200多條這個時候,包玉剛又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減船登陸。就是這一舉動,他順利地躲過了船運大蕭條時期的災害。包玉剛實行“減船登陸”戰略大轉移的第一仗,堪稱世界商戰史上的經典之作。

包玉剛經營船運20餘載,深知碼頭的價值,所以他減船登的第一步就選擇了九龍倉。包玉剛僅用80多天時間就控制了九龍倉30%的股權,遠遠超過怡和洋行的20%。怡和在大驚失色之後組織反撲,就這樣,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收購戰打響了,但不到1小時戰鬥便結束了。

“海上之王”包玉剛是如何成就了他的傳奇創業史?

證券商報價23億港元,包玉剛當即開出一張23億港元的鉅額支票。怡和麵對包氏雷霆萬釣、排山倒海般的反收購攻勢毫無還手之力。他先是找到匯豐銀行要求借15億現金,接著,又聯繫了九家金融機構的老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全力支持,特別是香港華美銀行,在星期一上午開始收購時,還給包玉剛送來信函,承諾為他提供1億美金的貸款,並且明確表示“勿需擔保 ”。包玉剛持九龍倉49%的股權,穩獲控股地位,一躍成為九龍倉首任華人主席。

在幾十年商海沉浮中,包玉剛建立起來了很大的影響力、經營能力、預見能力和商業信譽。美國《財富》和《新聞週刊》兩雜誌分別稱包玉剛為“海上的統治者”和“海上之王”。

沸騰的事業,終於使包玉剛譽滿天下,而包玉剛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畢生的理想。1991年9月23日,包玉剛病逝於香港寓所。但他窮畢生精力整飭的航運事業卻遍佈全球,沒有停歇。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