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的見聞

巴林是中東的一個島國,從香港起飛到巴林需要從迪拜中轉,凌晨一點半從香港出發,在迪拜中轉後到巴林的時間是上午八點四十分。

巴林面積很小,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四面環海。但是因為開放,所以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儘管是君主制國家,但是社會開放程度和人民幸福指數還是比較高,施行的是高社會福利制度,醫療,教育等基本都由政府負擔。儘管總人口只有150萬人口,但是勞工基本都是印巴人,整個社會還是比較和諧。

我們到巴林是受巴林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EDB)的邀請,這個機構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於中國的招商局,在世界各地設立一些分支機構聘請當地僱員,在當地邀請巴林重點發展的產業到巴林投資發展。這個機構級別很高,由王儲擔任主席,王儲的同學任執行長。

巴林是一個典型的中東國家,除了石油外其他大多靠進口。國家倡導外資的發展,所以主要有如下的一些優惠政策…

1,基本沒有任何稅負,企業沒有流轉稅,也沒有所得稅。這相比我們中國16%增值稅和25%所得稅來說,企業稅負壓力十分巨大,幾乎沒有。所以巴林很適合做一些高稅負企業的中轉地區。

2,巴林政府為了控制民眾生活成本所以施行了低房價的政策。在巴林投資地產目前是個不錯的機會。平均房價約為人民幣一萬左右,一套三百平的聯排別墅也就三百萬人民幣。投資價值在於租的價格比較好。比如一套兩房的公寓,大約70平左右,精裝修,一個月租金可以租到五六千左右。但總房款也就不到一百萬。幾乎十年不到可以回本。記住,除了中國其他國家,比如巴林是沒有分攤,毛坯這種說法的。另一個重點是產權永久,沒有類似歐美的房產稅。外國人可以購房。銀行貸款利潤年化2.5左右。

3,巴林中國人比較少,目前據官方統計,常年居住在巴林的中國人大約只有六七百人。主要是華為中東一個總部在這裡,其他就是一些貿易商。當地有一個龍城,不過中國人也不多。生活日用品大多來自中國,價格很高。平均價格大約是國內同類產品的五倍左右。巴林人比較喜歡中國的日用品,不過在飲食方面比中國差一些。手機網絡,手機支付,等等遠遠不如中國發達。

4,巴林建築業正在蓬勃發展,城市中在建建築比較多。根據EDB介紹,建築業是他們想重點從中國引進的行業。這裡建築業工資水平比較高。工作條件比較好,除了熱點,但也做了一些施工規範,總體而言,還是比較注重勞工保護。

5,街頭文化設施少,我們經過巴林兒童樂園,這個樂園人很多,但是整體設施相當於中國三線城市幼兒園的遊樂場。也有夜市,不過沒有酒。品種就是烤肉配蔬菜和手撕餅,其他沒什麼。

有興趣想了解其他可以發信息給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