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隰縣鼓樓,一座古城的文化符號
憶城事
1/7 隰縣鼓樓,又稱大觀樓,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創建,清代屢有修葺,是隰縣的象徵。鼓樓為二層三重簷十字歇山頂,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平面呈方形,座於高5.98米的十字門洞之上。一層四周圍廊,斗栱三踩單翹。二層支出平座,二重簷下斗栱三踩單翹,三重簷下施斗栱五踩雙下昂。與周圍林立的商店相互襯托,更顯得鼓樓挺拔秀麗,巍峨壯觀。
2/7 樓頂四周有體現隰縣輝煌歷史的巨匾四楨:東為“龍泉古郡”,西為“長壽遺封”,北為“三晉雄邦”,南為“河東重鎮”。其建築形制,樑架結構,牌匾等主要構件均為明代原物,對研究古代建築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3/7 【北面】上書“三晉雄邦”,下書“北拱晉陽”。隰縣春秋為蒲邑,即晉公子重耳(後來雄圖霸業的晉文公)的封地。公元前665年(周惠王十二年),晉獻公派士焉為重耳築蒲,史稱蒲邑。三家分晉後成了魏國的領地,史稱蒲陽,為晉國之重地,故有此說。北拱晉陽,太原古稱晉陽。
4/7 【南面】上書“河東重鎮”,下書“南臨古慈”。隰縣戰國歸魏,改蒲陽。秦屬河東郡。漢置蒲子縣。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劉淵建漢,曾徙都蒲子,後遷平陽,於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屬仵城郡。隰州地處黃河之陽,且為州署所在。南臨古慈,隰州南部與吉縣毗鄰,吉縣古稱慈州。
5/7 【東面】上書“龍泉古郡”,下書“東屏姑射”。北周於隰縣置龍泉郡,轄五縣隰川、永和、樓山(今永和境內)、石樓、蒲縣。東臨姑射山,姑射山相傳為堯夫人鹿仙女誕生地,因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莊子的《逍遙遊》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之語而出名。
6/7 【西面】上書“長壽遺封”,下書“西帶黃河”。北周大象元年 (579年),魏孝文帝改蒲子為長壽縣,太和十二(488年)年於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龍泉郡。西帶黃河,隰州州域西面瀕臨黃河與陝西為鄰。
7/7 如今,雄偉的鼓樓傲然屹立在縣城中心,已成為隰縣的象徵!
2019-08-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