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能源局明確能源革命戰略目標:2020年根本扭轉能源消費增長方式

中國能源報 2017-04-28
發改委、能源局明確能源革命戰略目標:2020年根本扭轉能源消費增長方式發改委、能源局明確能源革命戰略目標:2020年根本扭轉能源消費增長方式

今天(4月25日),國家改革委官網對外發布了《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的通知。

明確了能源革命戰略目標: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 年下降1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 年下降15%,主要能源生產領域的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力和油氣體制、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綠色財稅金融政策等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0%以上,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② 2021—2030 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持續增長,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 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佔比達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 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

③ 展望 2050 年,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佔比超過一半,建成能源文明消費型社會。

PS:因字數受限,小編將文件的主要內容進行摘編,你可繼續閱讀或戳此查看全文→→《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

以下為《通知》主要內容

歡迎您收藏分享!

把握能源發展大勢,充分認識能源革命緊迫性

(一)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當今世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帶來環境、生態和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一系列問題,主動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自覺行動。新一輪能源變革興起,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

一是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成為大勢。

在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制定能源轉型戰略,提出更高的能效目標,制定更加積極的低碳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度。各國不斷尋求低成本清潔能源替代方案,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隨著頁岩油氣革命性突破,世界油氣開始呈現石油輸出國組織、俄羅斯—中亞、北美等多極供應新格局。中國、歐盟等國家(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帶動全球能源供應日趨多元,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全球能源供需相對寬鬆。

三是世界能源技術創新進入活躍期。

能源新技術與現代信息、材料和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成熟,大規模儲能、氫燃料電池、第四代核電等技術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日益豐富,將帶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深刻變化。

四是世界能源走勢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近年來,國際油價大幅震盪,對世界能源市場造成深遠影響,未來走勢充滿變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相對偏高,競爭優勢仍不明顯,化石能源主體地位短期內難以替代。地緣政治關係日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

(二)我國能源發展形勢。

今後十餘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我國能源發展將進入從總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的新階段。

一是我國能源消費將持續增長。一方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目標,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將不斷提高,剛性需求將長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增長動力加快轉換,粗放式能源消費將發生根本轉變,能源消費進入中低速增長期。

二是綠色低碳成為能源發展方向。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要求能源與環境綠色和諧發展。同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更加主動控制碳排放,要求堅決控制化石能源總量,優化能源結構,將推動能源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

三是能源體制不斷健全完善。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取得重大進展,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能源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也將基本形成,能源發展水平與人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

四是能源國際合作水平持續提高。隨著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促進能源科技實力顯著提升,在國際能源合作和治理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能源革命機遇挑戰。

總體上看,推進能源革命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必須統籌全局,把握機遇,因勢利導,主動作為,集中力量實現戰略目標。

(四)能源革命重大意義。

推進能源革命,有利於促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行穩致遠,支撐我國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有利於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使能源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現代化國傢俱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面向全面建設現代化,明確能源革命戰略目標

目標要求。

到 2020 年,全面啟動能源革命體系佈局,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根本扭轉能源消費粗放增長方式,實施政策導向與約束並重。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 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非化石能源佔比15%;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 年下降18%;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工業產品能源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 年下降15%,主要能源生產領域的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力和油氣體制、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綠色財稅金融政策等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0%以上,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2021—2030 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持續增長,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 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佔比達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 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現價)達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業產品能源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現代能源市場體制更加成熟完善;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更好利用國際能源資源;初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展望 2050 年,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佔比超過一半,建成能源文明消費型社會;能效水平、能源科技、能源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全球能源治理重要參與者;建成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實現現代化。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開創節約高效新局面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同步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全面提升城鄉優質用能水平,從根本上抑制不合理消費,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一)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把能源消費總量、強度目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約束性指標,推動形成經濟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合理區分控制對象,重點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和石油消費增量,鼓勵可再生能源消費。

(二)打造中高級能源消費結構。

提高服務業比重,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促進服務業更多使用清潔能源。通過實施綠色標準、綠色管理、綠色生產,加快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推動產業體系向集約化、高端化升級,實現能源消費結構清潔化、低碳化。

(三)深入推進節能減排。

全面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發展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和水運,減少煤炭等大宗貨物公路長途運輸,加快零距離換乘、無縫銜接交通樞紐建設。倡導綠色出行,深化發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提高出行信息服務能力。統籌油、氣、電等多種交通能源供給,積極推動油品質量升級,全面提升車船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

(四)推動城鄉電氣化發展。

大幅提高城鎮終端電氣化水平。實施終端用能清潔電能替代,大力推進城鎮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加快製造設備電氣化改造,提高城鎮產業電氣化水平。

提高鐵路電氣化率,超前建設汽車充電設施,完善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技術標準,加快全社會普及應用,大幅提高電動汽車市場銷量佔比。淘汰煤炭在建築終端的直接燃燒,鼓勵利用可再生電力實現建築供熱(冷)、炊事、熱水,逐步普及太陽能發電與建築一體化。

(五)樹立勤儉節約消費觀。

繼續完善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扶持政策體系。適應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發展,引導消費者購買各類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過度包裝。推廣綠色照明和節能高效產品。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增強公眾參與程度,擴大信息公開範圍,使全體公民在普遍享有現代能源服務的同時,保障公眾知情權。健全舉報、聽證、輿論和公眾監督制度。

推動能源供給革命

構建清潔低碳新體系立足資源國情,實施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煤炭轉型發展,提高非常規油氣規模化開發水平,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完善輸配網絡和儲備系統,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形成多輪驅動、安全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體系。

(一)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實現煤炭轉型發展是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實現煤炭集中使用。多種途徑推動優質能源替代民用散煤,大力推廣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制定更嚴格的煤炭產品質量標準,逐步減少並全面禁止劣質散煤直接燃燒,大力推進工業鍋爐、工業窯爐等治理改造,降低煤炭在終端分散利用比例,推動實現集中利用、集中治理。

大力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建立健全煤炭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煤炭清潔儲運體系,加強煤炭質量全過程監督管理。不斷提高煤電機組效率,降低供電煤耗,全面推廣世界一流水平的能效標準。加快現役煤電機組升級改造,新建大型機組採用超超臨界等最先進的發電技術,建設高效、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推動實現燃煤電廠主要汙染物排放基本達到燃氣電廠排放水平,建立世界最清潔的煤電體系。

促進煤炭綠色生產。嚴控煤炭新增產能,做好新增產能與化解過剩產能銜接,完善煤礦正常退出機制,實現高質量協調發展。實施煤炭開發利用粉塵綜合治理,限制高硫、高灰、高砷、高氟等煤炭資源開發。強化礦山企業環境恢復治理責任,健全採煤沉陷區防治機制,加快推進歷史遺留重點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統籌煤炭與煤層氣開發,提高煤矸石、礦井水、煤礦瓦斯等綜合利用水平。加強煤炭洗選加工,提高煤炭洗選比例。促進煤炭上下游、相關產業融合,加快煤炭企業、富煤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轉產轉型發展。

(二)實現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

推動非化石能源跨越式發展。堅持分佈式和集中式並舉,以分佈式利用為主,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

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不斷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發電成本,實現與常規電力同等競爭。因地制宜選擇合理技術路線,廣泛開發生物質能,加快生物質供熱、生物天然氣、農村沼氣發展,擴大城市垃圾發電規模。創新開發模式,統籌水電開發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具備條件的城市和區域,推廣開發利用地熱能。開展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範推廣。採用我國和國際最新核安全標準,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做好核電廠址保護,優化整合核電堆型,穩妥有序推進核電項目建設,加強鈾資源地質勘查,實行保護性開採政策,規劃建設核燃料生產、乏燃料後處理廠和放射性廢物處置場。積極推動天然氣國內供應能力倍增發展。

(三)推進能源供給側管理。

建立健全能源生產、配送、交易管理市場化制度,推動能源優質優供,引導能源消費升級。完善產能退出機制,加快淘汰能源領域落後產能。分級分類建立能源產品標準體系並逐步完善提高,嚴禁不合格能源生產和交易使用。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清潔能源成本,完善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市場機制,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化石能源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合理確定煤炭稅費水平。

建立多元化成品油市場供應體系,實現原油、煤炭、生物質等原料的生產技術和產品的協同優化。優化能源系統運行,打造能源高效公平流動基礎設施平臺。建立能源基礎設施公平性接入的有效監督機制,降低輸配成本,提高能源供給效率。

(四)優化能源生產佈局。

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稟賦、水資源條件、生態環境承載力以及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等因素,科學確定能源重點開發基地,統籌能源生產與輸送。合理佈局能源生產供應。

東部地區,充分利用國內外天然氣,發展核電、分佈式可再生能源和海上風電,積極吸納其他地區富餘清潔能源,率先減煤。

中部地區,大力發展分佈式可再生能源,做好煤炭資源保護性開發,總體上降低煤炭生產規模,加快發展煤層氣,建設區外能源輸入通道及能源中轉樞紐。

西南地區,建設雲貴川及金沙江等水電基地,大力發展川渝天然氣,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加快調整煤炭生產結構。

西北地區,建設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型綜合能源基地,保障全國能源平衡。

東北地區,加快淘汰煤炭落後產能,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供需平衡,完善國外能源輸入通道。

(五)全面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

鼓勵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產,推動化石能源開採、加工及利用全過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快開發先進儲能系統。加強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建設,有效對接油氣管網、熱力管網和其他能源網絡,促進多種類型能流網絡互聯互通和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建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

建設分佈式能源網絡。鼓勵分佈式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協同發展,建設基於用戶側的分佈式儲能設備,依託新能源、儲能、柔性網絡和微網等技術,實現分佈式能源的高效、靈活接入以及生產、消費一體化,依託能源市場交易體系建設,逐步實現能源網絡的開放共享。

構建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能源監測、管理、調度信息平臺、服務體系和產業體系。打造能源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全面推進能源領域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

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立足自主創新,準確把握世界能源技術演進趨勢,以綠色低碳為主攻方向,選擇重大科技領域,按照“應用推廣一批、示範試驗一批、集中攻關一批”路徑要求,分類推進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創新,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能源技術及關聯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一)普及先進高效節能技術。

以系統節能為基礎,以高效用能為方向,將高效節能技術廣泛應用於工業、建築、交通等各領域。工業節能技術。發展工業高效用能技術,加強生產工藝和機械設備節能技術研發,重點推動工業鍋(窯)爐、電機系統、變壓器等通用設備節能技術研發應用。

(二)推廣應用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

強化自主創新,加快非化石能源開發和裝備製造技術、化石能源清潔開發利用技術應用推廣。可再生能源技術。加快大型陸地、海上風電系統技術及成套設備研發,推動低風速、風電場發電併網技術攻關。加快發展高效太陽能發電利用技術和設備,重點研發太陽能電池材料、光電轉換、智能光伏發電站、風光水互補發電等技術,研究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消納技術。研發應用新一代海洋能、先進生物質能利用技術。

先進核能技術。推動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的規模化建設,鈉冷快中子堆核電廠示範工程及壓水堆乏燃料後處理示範工程的建設,以及高溫氣冷堆等新型核電示範工程建設;推進小型智能堆、浮動核電站等新技術示範,重點實施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示範推廣。突破鈾資源攻深找盲技術和超深大型砂岩鈾礦高效地浸、鈾煤協調開採等關鍵技術,探索鹽湖及海水鈾資源低成本提取技術,開展先進核電燃料的研究和應用,開發事故容錯核燃料技術、先進核燃料循環後處理技術及高放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技術。創新煤炭高效建井和智能礦山等關鍵技術、煤炭無人和無害化等智能開採、充填開採、保水開採以及無煤柱自成巷開採技術,開展礦井低濃度瓦斯採集、提純、利用技術攻關。創新超高效火電技術、超清潔汙染控制技術、低能耗碳減排和硫捕集封存利用技術、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等,掌握燃氣輪機裝備製造核心技術。做好節水環保高轉化率煤化工技術示範。

油氣開發利用技術。積極研究應用油氣高採收率技術和陸地深層油氣勘查開發技術。探索緻密氣、頁岩氣壓裂新技術、油頁岩原位開採技術。研發推廣適合不同煤階的煤層氣抽採技術。推動深海油氣勘查開發、海上溢油等事故應急響應和快速處理技術及裝備研發。加快重劣質油組合加工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積極推動油品質量升級關鍵技術研發及推廣,突破分佈式能源微燃機制造技術,推廣單燃料天然氣車船應用技術。

(三)大力發展智慧能源技術。

推動互聯網與分佈式能源技術、先進電網技術、儲能技術深度融合。先進電網技術。能源互聯網技術。集中攻關能源互聯網核心裝備技術、系統支撐技術,重點推進面向多能流的能源交換路由器技術、能氣交換技術、能量信息化與信息物理融合技術、能源大數據技術及能源交易平臺與金融服務技術等。

(四)加強能源科技基礎研究。

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重點提高化石能源地質、能源環境、能源動力、材料科學、信息與控制等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推動能源體制革命,促進治理體系現代化

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節約、多元、高效為目標,創新能源宏觀調控機制,健全科學監管體系,完善能源法律法規,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

(一)構建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體系。

全面推進能源企業市場化改革。著力推動能源結構、佈局、技術全面優化。實施國有能源企業分類改革,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推進電力、油氣等重點行業改革。

(二)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

推動形成由能源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係、環境補償成本、代際公平可持續等因素決定能源價格機制。穩妥處理和逐步減少交叉補貼。加強政府定價成本監審,推進定價公開透明。健全政府在重要民生和部分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價格的監管制度。落實和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用能需求。

(三)創新能源科學管理模式。

加強能源重大問題的戰略謀劃,加強頂層設計,不斷提高能源宏觀管理的全局性、前瞻性、針對性。

做好能源規劃、年度計劃及各類專項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建立規劃實施、監督檢查、評估考核機制,保障規劃有效落實,進一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約束力。

創新和完善能源宏觀調控,按照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並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的要求,推動實現能源總量和強度控制、優化能源結構、防控風險、保護環境。完善鼓勵清潔能源加快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投融資機制。健全能源統計制度,完善計量體系和能源消費總量、環境質量、節能減排等目標考核體系,推進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四)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

以能源法治平衡各方利益,以能源法治凝聚能源改革共識,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建立科學完備、先進適用的能源法律法規體系。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健全能源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能源監管法律法規建設,研究完善相關配套實施細則,做好地方性法規與法律、行政法規的銜接。及時修訂廢止阻礙改革、落後於實踐發展的法律法規。增強能源法律法規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

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打造能源命運共同體

按照立足長遠、總體謀劃、多元合作、互利共贏的方針,加強能源寬領域、多層次、全產業鏈合作,構築連接我國與世界的能源合作網,打造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一)實現海外油氣資源來源多元穩定。

海外重點合作區域佈局,豐富能源國際合作內涵,把握好各方利益交集。構建多元化供應格局。

(二)暢通“一帶一路”能源大通道。

鞏固油氣既有戰略進口通道,加快新建能源通道,有效提高我國和沿線國家能源供應能力,全面提升能源供應互補互濟水平。

確保能源通道暢通。鞏固已有主要油氣戰略進口通道。推動建立陸海通道安全合作機制,做好通道關鍵節點的風險管控,提高設施防護能力、戰略預警能力以及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能力,建設安全暢通的能源輸送大通道。完善能源通道佈局。推進共商共建共享。保障能源輸送高效暢通。以企業為主體,以基礎設施為龍頭,共建境外能源經貿產業園區。

(三)深化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

融入全球能源產業鏈。發揮比較優勢,培育一批跨國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能源生產和高效節能裝備、技術、服務“走出去”。聯合技術先進國家共同開拓第三方國際市場,深度融入全球能源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

(四)增強國際能源事務話語權。

積極參與國際能源治理。推動全球能源治理機制變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打造命運共同體。

提升綜合保障能力

掌握能源安全主動權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立足國內,著眼全球,構建涵蓋能源供給利用、儲備應急、監督管理等各方面的綜合保障體系,把能源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形成多元安全保障體系。統籌不同能源品種、生產輸送消費環節、當前和長遠需要,全面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的綜合協同能力。

推動多元化保障安全。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穩定國內供應,確保油氣安全。加強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等供應安全。處理好不同能源品種替代互補關係,實現多能互補。

強化全過程安全保障。升能源安全輸送能力,統籌煤、電、油、氣網運設施能力建設,建設架構合理、堅強可靠的骨幹輸電通道,形成全面覆蓋的油氣管網,實現能源便捷流動、靈活調運。

堅持長短結合。把新能源、新技術、氣候變化作為新能源安全觀的重要內容。

(二)增強戰略儲備和應急能力。

建立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並重、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分層、資源儲備與技術儲備結合、戰略儲備與應急響應兼顧、國內儲備與國際儲備互補的能源儲備機制。擴大能源資源及產品儲備規模。

(三)提升生產運行安全水平。

加大能源安全生產投入,加強能源行業安全監管,全面提升煤電油氣運安全水平。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全面普查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加快關閉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隱患嚴重的煤礦。加大老舊油氣管道和電網改造力度,做好基礎設施保護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強化煉廠、油庫、油氣加註站等重大危險源管控。加強核安全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核能與核技術安全水平,降低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儘快出臺能源互聯網技術安全制度,加強安全研判和預控。

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堅決遏制能源領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創新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制,加強能源項目全過程安全監管,重點開展源頭監管和治理,及時排查化解安全隱患。加強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整合建立能源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臺。加強監管執法隊伍建設。

實施重大戰略行動,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圍繞能源革命戰略目標,選擇重點突破領域,通過示範建設和實施重大工程,推動落實各項戰略任務。

(一)全民節能行動。

開展千家萬戶綠色節能活動,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完善國家節能技術推廣機制。實施一批節能改造重點工程,推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行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強節能監察。建設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全面建設節約型辦公區。建立能流物流高效循環、梯級利用的複合型工廠和園區。全面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推廣綠色施工及裝配化建造方式。深入推進“車、船、路、港”千家企業節能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

(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行動。

將全國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和重點用能單位,嚴格考核、監督和問責。推行用能預算管理制度,研究在大氣汙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率先開展用能權使用和交易試點,結合綜合經濟社會效益等,對重點行業企業排序,建立初始用能權核定制度。全面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推動電代油、氣代油、生物燃料替代,提高燃油經濟性標準。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確保實現空氣質量治理階段性達標。

(三)近零碳排放示範行動。

重點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的碳排放。繼續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推廣新能源汽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深入開展低碳省(區、市)、市、城鎮、產業園區、社區試點示範,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開展碳捕集利用封存試點。

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行重點單位碳排放報告、核查、核證和配額管理制度。

(四)電力需求側管理行動。

充分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並在交通、建築、商業領域推廣示範。制定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南,形成一批示範企業和園區。建設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支持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形成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推薦產品和技術目錄。建設產業聯盟及相關中介組織,加快培育電能服務產業。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評價,推動形成科學、有序、安全、節約的現代用能管理體系。組織萬家工業企業參與專項行動,到2020 年,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電耗平均下降10%以上。

(五)煤炭清潔利用行動。

全面實施燃煤電廠節能及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堅決淘汰關停落後產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燃煤機組。在2020 年前,所有現役電廠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10 克標準煤/千瓦時,新建電廠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00 克標準煤/千瓦時,到2030 年,煤炭用於發電的比重不斷提高,燃煤電廠平均供電煤耗進一步降低,超低汙染物排放煤電機組佔全國80%以上。多措並舉,全面推進散煤治理。到2020 年,全面實現燃煤鍋爐汙染物達標排放,大氣汙染重點防控區全部淘汰落後燃煤鍋爐,汙染物排放達到國家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實施重點區域散煤清潔化治理行動,散煤治理取得明顯進展。

(六)天然氣推廣利用行動。

進一步明確積極發展天然氣政策,高效利用天然氣。實施大氣汙染治理重點地區氣化工程,根據資源落實情況,加快重點地區燃煤設施和散煤燃燒天然氣替代步伐,做好供需季節性調節。提高城市燃氣化率。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積極推進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大力發展天然氣分佈式能源,推動天然氣和新能源融合發展。開展交通領域氣化工程,大力推進車、船用燃油領域天然氣替代,加快內河船舶液化天然氣燃料的推廣應用。

(七)非化石能源跨越發展行動。

優化風電和光伏發電佈局,加快中東部可再生能源發展,穩步推進“三北”地區風光電基地建設,建立棄風率和棄光率預警考核機制,實現可再生能源科學有序發展。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就近消納,充分利用規劃內輸電通道實現跨區外送。大力推進生物質能原料基地建設,擴大生物質能利用規模。開展地熱能示範縣、示範鄉鎮建設。開展海洋能示範項目建設。在生態優先前提下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水電站,大力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科學有序開發金沙江等水電。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的比重力爭達到50%。

(八)農村新能源行動。

更好發揮能源扶貧脫貧攻堅作用,改善貧困地區用能條件,通過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開發水電資源等方式,探索能源開發收益共享等能源扶貧新機制。建立農村商品化能源供應體系,穩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潔淨型煤供給,加快替代農村劣質散煤,提高物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水平。統籌推進農村配電網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熱利用。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建設集中供熱和燃氣管網。就近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業剩餘物等生物質資源,開展農村生物天然氣和沼氣等燃料清潔化工程。到2030 年,農村地區實現商品化能源服務體系。

(九)能源互聯網推廣行動。

融合應用信息、電力、儲能、電力電子、新能源技術,搭建能源互聯網基礎架構。建設能源智能化、綜合能源網和信息通訊基礎設施,開發能源聯網交易體系,創新能源交易商業模式。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務,培育綠色能源交易市場,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等。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技術標準體系。

(十)能源關鍵核心技術及裝備突破行動。

強化創新基礎,依託骨幹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建設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能源技術研究基地(平臺)。優化能源科研機構組織運行方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加強能源基礎理論聯合研究,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在重要的能源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梯次開展重大示範工程。調整優化能源裝備製造佈局,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建設全球重大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加強能源裝備領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提供全產業鏈、全溯源鏈、全生命週期計量測試服務。

(十一)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

持續深化國有能源企業改革,完善油氣和電力主體多元的市場化體系,增強市場活力和市場競爭力,轉變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做優做強,提高能源供應質量和效率。加快油氣交易平臺建設,完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推動新能源基地配套佈局天然氣、抽水蓄能等調峰電廠,提高發電穩定性。開展化石能源產品質量達標行動,完善煤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強油氣管網、電網接入公平性監管,加強煤炭質量監測和抽查管理。加快建設排汙權、碳交易市場,實現化石能源外部成本內部化。實施能源生產安全保障行動。

(十二)能源標準完善和升級行動。

在建築建材、車用燃油、汽車排放、家用電器、商品煤、燃煤鍋爐等方面,制修訂更加嚴格的節能環保標準。在太陽能發電、核電安全、能源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方面,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前沿性創新技術轉化為標準。超前部署創新領域標準研究。建立標準及時更新機制。落實責任主體,加強標準執行,嚴格監督考核,完善獎懲制度。

(十三)“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行動。

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推動能源投資和貿易;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暢通能源輸送通道。聯合開發水能、光伏、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資源,打造清潔能源合作樣板。實施低碳示範區、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及人員培訓合作項目。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戰略目標全面實現

推進能源革命,必須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規劃體系,協調重大關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穩妥推進,保障能源革命階段性任務和整體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明確實施責任主體。

各地區、各部門要提高認識,深入理解加快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鉅性,切實負起責任,密切協調配合,強化信息共享和協同聯動機制,形成強大合力。

(二)強化規劃指導作用。

制定或修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區域、專項規劃及年度計劃,要體現能源革命戰略意圖。依據本戰略制定能源分行業、分區域以及重點領域專項規劃,注重能源規劃和年度計劃相銜接。處理好整體與局部、長遠與近期之間的關係。完善規劃動態調整機制,提升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約束力,在規劃體系中分解落實能源戰略任務和目標,形成具體實施方案。建立規劃實施、監督檢查、評估考核機制,保障規劃有效落實。

(三)完善政策措施保障。

促進能源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價格、環保、產業等相關政策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連貫統一,提高政策綜合效力。加強制度配套,將能源消費“雙控”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建設與之相配套。嚴格約束性指標管理,加大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力度,更多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四)健全監督管理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加強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要周密部署、強化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對戰略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建立戰略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價機制,完善長期監測、滾動調整、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機制。同時,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信息公開,引導公眾參與戰略貫徹落實的全過程,提高戰略推進、獨立監督、科學管理、民主決策的水平。

(五)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各地區、各部門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能源革命戰略宣傳,加強新聞宣傳、政策解讀和教育普及,準確闡述戰略的革命思想,把“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理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觀宣傳教育加以推廣、弘揚。注重引導輿論,迴應社會關切,傳遞有利於加快能源革命的好聲音和正能量,積極營造濃厚、持久的社會氛圍,推動形成社會共識和自覺意識,不斷把能源革命推向深入。

END

你可能還想閱讀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盧奇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