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10 個回答
老家老味儿
2019-03-17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去世已經八年的奶奶!

記得畢業了參加工作那會兒,有了工資,春暖花開時跟同事商量著出去玩玩,因為都沒見過海,大夥一致同意選擇去海邊玩耍,當時去的是日照,回老家的時候跟奶奶說起這事!

當時跟奶奶聊的時候,印象很深的是她說過一輩子沒見過海!而且出過鎮上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像在農村他們還健在的那一輩人,估計一生都在一個村裡打轉!根本就沒有出過遠門!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最真實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窮!這個原因註定了旅遊只是一個很奢侈的念頭!用抖音上一個挺火的視頻上的一個臺詞就是——實力不允許!

像我們這的農村人出門旅遊,除非是家裡的子女給提供機會:要麼是子女在外地結婚定居,做父母的有機會出趟遠門,順便到附近的景區逛逛;要麼是兒女有孝心,工作安定且薪水有餘更有假期時帶父母出門走走!

要他們自己出去,像我們這,縣城買套房子三十萬起步,而且多數九成人以上需要貸款,節衣縮食的農村父母哪有出去旅遊的閒心!即便有閒心,也不存在閒錢!

出門打工的農民工,飯都捨不得吃多好的!就更談不上旅遊了!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一輩子都在操勞兒女,老了還會成為子女的累贅!這就是農民最真實的寫照,尤其是60後前面還健在的那幾輩農村人!不光沒錢,更沒時間!

如上我所說的像我奶奶那輩人,家裡養活的兒女可都是兄弟姐妹的好幾個,像我爸他們弟兄五個還有兩個姐姐。

奶奶年輕那會都在生孩子看孩子,老了又得挨家看孫子孫女,孫輩的大了腿腳也就不利索了!感覺還健在的這部分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是最苦的一輩人!不光沒有錢,更沒有時間!

出門一趟,回來就得被兒媳婦明裡暗裡指責!像農村人人一旦老了,第一心理是不能給小的找麻煩!

像我們八零後的父母還好說,因為計劃生育的政策,多數一到兩個孩子。而且最要緊的是,很多跨地域的婚姻,給他們提供了外出的機會!

現在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好,估計以後出門旅遊的農村人,從60後父母這輩人就開始多了起來!當然,做子女的也多儘儘孝心,給父母報個旅遊團其實花不了多少錢!

出門逛逛,對他們勞累了一輩子的人來說,真的有益於身心!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大理笑天
2019-03-19

這是個偽命題

先說說農民的定義,你所謂的農民,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呢?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裡苦一日三餐的人?我不否認確實還有些地方很窮很苦,但那一般是非常偏僻,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的地方。

說說我得經歷和理解。

我出生於1985年的山東萊蕪,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88年的時候添了個弟弟,被計劃生育罰款5000,那時候的5000可是一家人還有親戚們砸鍋賣鐵湊出來的,我印象中當時家裡的房門都被貼了封條,我媽抱著我弟弟一直在哭。扯遠了,收回來。欠的錢一直到我上完小學才還清,那時候我媽照顧我和我弟,還種著家裡的一點薄田,我爸外出打工,幹建築。家裡條件很苦,一個月也吃不了幾回肉,但是童年依舊很開心,每天放了學不是去田裡幫忙幹活,就是去野地裡逮螞蚱,逮蠍子,還有知了啊採野果子啊,回家就可以給我爸做下酒菜。

靠著我媽的節儉持家和我爸的辛苦打工,我上初中的時候家裡蓋起了一棟新房子,我也順利的上了高中,上了大學,我弟弟也高中畢業。

講我個人的經歷是為了說明什麼呢

大學畢業後我去過很多地方,包括藏區,見過很多各地的人,他們都過的很幸福。

事實證明,只要你能安安穩穩的種地,打工,正兒八經的操持家務,不要吃喝嫖賭,達到小康還是不難的,不說家裡有房有車,那起碼衣食無憂,足夠生活了。

可能有人說出門打工就不算是農民了?回到最先開始的問題,什麼是農民?農民是怎麼定義的?

我們家,山東萊蕪的一個小村莊,三面是山,丘陵地貌,土地可以稱的上貧瘠,每家也分不了幾塊地,起日常種點莊稼收成能夠自家吃的就不錯了,村裡男人都會在周邊打工,做點建築啊裝修啊之類的活。但是你能說他們不是農民了嗎?

我們村裡的父老鄉親們,現在小日子過的都不錯,誰家一年還不出門旅遊個一兩次,去國外旅遊的不多,但在國內到處去逛逛的還真不少。

最後我想說,只要你勤勞能幹,不好吃懶做,大家都能過上小康生活。出門旅遊根本不在話下。

在這裡,還是要心疼一下那些因為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又捨不得離開自家一畝三分地的人,窮,不是常態,不要怕辛苦,幹就完了。

雖然我不從事農業,但是我一直覺得我是農民的兒子,我也還是個農民。

祝我們農民們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竹窗听雨5
2019-03-17

這個問題好有意思,讓我給你講一講發生在我家的事情,兒子工作了而且是在美麗的江南,那可是有山有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他幾次邀請我們去住段時間,玩一玩,都未能成行。我的親戚也邀請我前往,弟弟說,你們以後每年至少要出去旅遊一到兩次,辛辛苦苦把兒子培養成才也該享受生活了,我只有笑笑,不語。我的兒子還在拼搏,事業剛有起色,他面臨的壓力是買房買車結婚,我們給不了他城裡孩子所擁有的東西,那只有少拖他後腿,少佔用他寶貴的時間(最好也少花他的錢),讓他全力以赴地去做好當下的事情。雖然不喜歡熱鬧的場所,但並不代表我不喜歡遊山玩水,可實力和時間不允許啊,儘管花不了多少錢,但跟我們農村人均收入比起來已經超支了,何況家裡還有雙方的父母還需要我們贍養,每一筆錢都有它的用處。有人說,農民不懂得享受生活不懂浪漫,甚至還有人說農民傻,我還是笑笑不說話;高質量的精神生活是以殷實的物質保障做基礎的,不是所有的農民兄弟都奔進了小康。真正地瞭解一下農民兄弟的生活現狀,然後再發言才是對農民的最大尊重!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苦行僧哥
2019-03-21

我是在農村長大,並且是從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標準的農民,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甚至於縣城都很少涉足。

小時候,家裡窮,父母只能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土裡刨食,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幾個孩子,根本就沒有多餘的財力支撐他們走出大山去看外面世界的渴望。

後來,我走出了大山,在外面成家立業後,就想到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儘可能地帶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

其實無論如何,老一輩的人養一個孩子到大非常的不容易,自己有能力了,就應該帶他們出遠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曾經看到一輛自駕遊的車,車後貼了一句標語:"帶父母旅遊全國,請保持距離,謝謝!"

那一刻我好感動,因為看到也有人像我一樣,帶著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父母,去看他們一輩子都渴望看到的風景!

盡孝要趁早,如果你是農民的孩子,就多帶父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娜姐说旅游
2019-03-28

很高興能夠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不知道親是怎麼定義農民工的?我索性就憑自己的理解來回答你的問題了。我個人觀點認為少的原因有倆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金錢方面,佔主要部分。

就拿我公公來說吧,日子過的真的是拮据。自從我進了老公的門,就聽人們說,我公公從年輕到老,一直都在不停的受苦,但受了一輩子,到最好,還是啥也沒有,什麼都沒拋鬧下。我進到這個家門也親眼見證公公換了不少活做:澆樹、澡堂燒鍋爐、冷庫給人打掃車間、拆遷房之後打鐵撿鋼筋,都是又累又髒還工資不多的活,伸出倆雙手都是厚厚的老繭,看著就讓人心疼。他這麼辛苦賺來的這麼點錢,生活用還怕不夠,怎麼可能捨得拿去旅遊?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有次公公推著自行車去接我兒子,看著他黝黑的皮膚和佝僂的背影我溼了眼睛。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第二方面,就是精神方面,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婆婆在家沒工作,天天就是伺候這一大家子人。得空了就去撿撿塑料瓶子,紙片子賣倆個錢兒,所以平日裡也是省吃儉用。記得有一次,院裡的人們閒嘮嗑,說起吃自助餐的事兒,我婆婆接過話茬就說:“花那麼多錢,吃是吃不回來,稀罕吃它呢!只賠不賺。”這天還用聊下去嗎?

就像冬天黑天早,吃晚飯本來就會覺得有點黑,老公一開燈婆婆就會用很重的口氣說:“唉呀!天黑呢?看不見?早早就把燈開開,不費電?”老人家倒是夠直接!!你說像這樣的思想,她可能出去旅遊嗎?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當然了,我僅代表我個人的看法,說說我自己身邊的情況。如有其他想法,或者有其他觀點的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崔广志665
2019-04-07

我爺爺1954年生的,1972年初中畢業,參加生產隊勞動,打下的優質糧食送給國家,自己留下七八兩糧食,勉強夠自己喝糊塗。冬季還要參加關活,累死累活的,一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吃上了白饃白飯,這得多虧偉人鄧老人家對農民關愛,永遠不忘他老人家的恩典。農民都不容易啊,沒錢花,更沒錢去旅遊,相信老農民們都有這種感受,我爺爺奶奶當了一輩子農民,經歷過太多,一時半會是說不完的。

cx1944
2019-03-18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我當過十五年農民,我現在是退休教師。我住在農村,我周圍的鄰居都是農民。農民為什麼不去旅遊。。。因為農民老了沒有退休金,一百多元一個月不值一個零頭,農民少錢,有一點錢都是辛苦錢,要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刃上。建房要很多線,取新婦要錢,如果生病要用很多錢。。。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去了,他們走南趟北,風風雨雨,什麼世面都見過,比旅遊有過之而不及。他們來來去去就是旅遊。剩下的農村老人要帶小孩要看家脫不了身。。。旅遊對農民來說毫無意義。農村就是風景秀麗的地方。他們周圍都是小森林,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何必出去花錢,買辛苦。。。我這裡的農村周圍有西山,大平山國家森林公園,龍譚,北迴歸線標誌公園,白石山,羅叢巖,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遺趾,大藤峽,農民可以隨便去觀光,沒有必要外出旅遊。

AA云中漫步AA
2019-03-19

物質水平基礎決定了精神生活的豐富性。

農民👩‍🌾掙的都是血汗錢。

看看一個農民的日常:清晨五點起床卸貨,不到7點,太陽剛冒出頭,已經扛著鋤頭上山。看著上山果園,輕手輕腳摘著樹上每顆希望,摘完回來,細心包裝,精心檢查。好好打包,給每座城市的你帶來新鮮的幸福。勞累一天,晚上八九點還吃不上飯。有時豐收之年,卻看著一年收穫爛在樹上地裡。

此時此刻,他們心裡想著更多的是生計和來年的收穫。

成天面對著青山綠水,或許心中的祈望只是到首都走走,但是出去或許要花上幾年的血汗錢,這種想法又成奢望。

有些農民一輩子生活在大山裡,望著遠方,心中有個夢:好想出去走走,好想站在天安門國旗下。

太陽落下又升起......

天下人105
2019-03-19

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好像有點明知故問了。之所以看不見有農民旅遊或者很少有農民旅遊,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廣大農民生活困難,也就是沒有錢,其他原因倒是都在其次。

就說我自己吧,今年已經是六十歲的人了,以前就有一次旅遊的經歷,還是由於村裡組織農民出去的。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由於旱情嚴重,村裡準備改水稻為旱稻,就特意組織一些農民去丹東地區,看看或者說考察一下那裡的一個地方的旱稻生產情況,順便到了一下丹東市及鴨綠江邊等。不怕別人笑話,我這些年連省都沒出去過。不是我摳門不捨得,就是條件不行。而且我一向是這樣認為的,就是這年頭‘‘有錢不花是傻子,沒錢亂花是瘋子’’。

總之,我不花錢就是沒有錢,不論是旅遊還是買東西。至於那些也不出去旅遊的廣大的農民朋友,我想也應該和我的情況差不多少吧?

法缘石
2019-04-10

大有人在啊。而且我會告訴你,前段時間在某國發生的一個哄搶事件就是南方某地某村的。跟我們村不遠,還有個別人認識呢。通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也有不少農民憑著智慧和勤勞發家致富的。像我家的哥幾個和子侄們都是三層小樓,家裡有二三十萬的車。都挺好的。前幾年我的兩個侄子、一個表弟,一個外甥在港珠澳大橋幹活,可是賺錢了。他們在沒活幹的時候就出去旅遊。這些人技術比較好,工資高。我們在城市的都趕不上人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