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成都東郊工業園是新中國工業的發源地

CCTV 鄭永剛 投資 光明光電 微成都 2017-04-13

近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重磅策劃的“為中國實業代言”成都站活動,在成都東郊記憶錄製了特別節目,這裡是成都紅光電子管廠舊址,曾經代表著整個成都工業的最高水準,也是新中國最早的電子工業發源地之一,老廠房和老物件見證了中國工業半個多世紀的輝煌。三位中國實業家,23家當地實業企業代表,100多位來自成都一線的實業代表,為中國實業發展建言獻策。

在《為中國實業代言》活動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杉杉控股董事長鄭永剛、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幾位實業家講述了一代實業人的“初心”“痛心”“決心”的故事,如何為中國實業“強心”之路貢獻力量,實業家代表們用行動和思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杉杉控股董事長鄭永剛表示:“實業是國本,沒有實業,其他金融服務業也好,其他所有的,包括互聯網產業,都不能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話,我覺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會很艱難。”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認為:“央視是中國最主流的媒體,表明了全社會對實業發展的關注,它有助於振奮我們這些實業界人士的信心,也有助於讓中國政府和各種社會資源更多地向實業的發展進行傾斜和關注。”

記者在東郊記憶陳列館裡看到,這裡保存著不少珍貴的老物件,幾十年前不同尺寸的老電視機、收音機、電話、電風扇、老自行車、機械管件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都能批量生產上百個現代工業產品,無縫鋼管和電纜產量居全國第一。在活動現場,有一位特殊嘉賓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東郊原208廠)原總工程師陳倫慶,他曾經在這片老廠房工作過45年,他分享了當年在“草棚裡產出玻璃”的生產經歷。

成都作為國家重點佈局的城市,實業特別是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包括38個行業大類的比較完善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其中,電子信息、汽車、食品、機械產業規模超過千億,支撐了成都經濟總量超過萬億。

成都市經信委副主任王永新表示:“依託高新區、天府新區、經開區三個國家經濟開發區,我們規劃了三大板塊,發展大創造、大智造和大車城,這麼三大板塊,集中連起來發展。”

在政策支持上,成都每年設立了20億產業發展資金,支持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開拓市場,設立了20億工業園區發展投資基金,支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設立了近百億的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航天航空、軍民融合、生活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發展。

(據4月7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4月8日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