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桂枝的5種用法

桂枝,味甘、辛,氣大熱,浮也,陽中之陽,有小毒。乃肉桂之梢也,其條如柳,故又曰柳桂。入足太陽之腑,乃治傷寒之要藥。

桂枝一藥在《傷寒論》中乃太陽病的常用藥,可見其地位不一般。

桂枝,味甘、辛,氣大熱,浮也,陽中之陽,有小毒。乃肉桂之梢也,其條如柳,故又曰柳桂。入足太陽之腑,乃治傷寒之要藥。

桂枝一藥在《傷寒論》中乃太陽病的常用藥,可見其地位不一般。

《傷寒論》中桂枝的5種用法

桂枝

解表邪

桂枝乃太陽經之藥,邪入太陽,凡遇頭痛身熱之症,桂枝當速用以發汗,汗出則肌表和矣。在太陽經證中,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中的桂枝,均具有解表邪的作用。

助心陽

《傷寒論》第64條:“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此條文論述的是汗出過多而導致心陽受損的證治。桂枝甘草湯為一次頓服,用藥桂枝、甘草二藥,辛甘化陽,能溫補心陽,養心定悸,桂枝用量達60g(四兩,漢代一兩=15.625g)。

桂枝甘草湯為峻補心陽之劑,也是補心陽的基礎方劑。在其加減而來的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和桂枝加桂湯中,均起到助心陽的作用。

降衝氣

《傷寒論》第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個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此處患者自覺有一股氣從少腹上衝心胸,其病機為心陽受損或心神被擾,下焦寒氣乘機上衝,而發為奔豚。

此處桂枝作用有二。一是溫補心陽,以制下焦寒水。二是重用桂枝以平衝降逆,使下焦寒水復歸。

開結氣

《傷寒論》第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此乃太陽蓄血證血熱互結初期,方用大黃、芒硝、桃仁、桂枝、甘草。此處在寒涼藥中酌加桂枝這個溫熱藥,其意不在解表,而在於通陽行氣,行陰開結。且桂枝辛溫升散,大黃苦寒沉降,一升一降,結瘀之勢破,全身氣機暢達

交通上下、協調寒熱

《傷寒論》第173條:“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此為上熱下寒腹痛欲嘔吐的證治。此處桂枝通陽散寒、交通上下寒熱陰陽、溫陽升清,與半夏降逆和胃之效與共,使升降復司,胃腸安和而為臣。

相關推薦

推薦中...